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劉備能直接奪取荊州,也許不用赤壁之戰就可以三足鼎立

劉備找到諸葛亮之前, 雖然也曾佔據過徐州, 但是因為離曹操太近, 沒能站住腳。 本來想吸納呂布集團, 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結果反而被呂布奪走了徐州,

只能投靠曹操。

這之後, 趁著曹操正在準備與袁紹大戰, 劉備突襲拿下徐州, 第二次佔據了徐州。 但結果是被曹操擊敗, 被迫單騎逃命, 關羽和家眷全都被曹操俘虜, 張飛失散。 無奈之下, 劉備只好北奔, 投靠袁紹。

在袁紹那裡當客將, 劉備奉命與顏良進攻曹操, 結果是曹操動用關羽, 斬了顏良, 解了白馬之圍。 劉備回到袁紹那裡, 也得不到信任, 而且他判斷袁紹成不了大事, 就藉口替袁紹南下聯絡劉表, 共同夾擊曹操, 跑到劉表那裡去了。

在荊州, 雖然劉表對他表面上很不錯, 但是荊州當地的大族勢力顯然對劉備並不友好, 劉表就把劉備安排到新野去駐紮。

去新野意味著什麼呢?

稍微看一下地圖就知道, 新野在南陽郡和荊州的交界處。 南陽本來是被張繡佔據, 但是張繡比曹操打敗了, 曹操佔據了南陽。 這樣, 新野就成了荊州對抗曹操的第一線陣地。 只要曹操南征劉表, 劉備就是荊州的第一道防線。

這對劉備來說, 當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局面。 劉表實際上是拿他當炮灰,

曹操想滅劉備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可以說, 這時候他的處境就是困坐愁城, 幾乎是在必死之地。

就在這種情況下, 劉備找到了諸葛亮。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是江夏黃祖的同族, 諸葛亮的母親和劉表的妻子蔡氏同族。 也就是說, 通過諸葛亮, 劉備可以獲得荊州地方豪強大族的支持。 最起碼, 不會被荊州地方豪強排擠。

更重要的是, 正是通過諸葛亮的分析, 讓劉備深刻認識到了當時的基本戰略格局, 以及他自己所能採取的對策。 這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 雖然劉備也一直高舉著抗曹興漢的旗幟, 但具體應該怎麼搞, 他其實並沒有長遠的打算, 也就是沒有戰略規劃, 而是走一步看一步, 走到哪兒算哪兒。 結果就是劉備逛逛跑去喪家之犬, 被曹操打得無處立足。

那麼諸葛亮給劉備的意見是, 必須先黑自己找到一個穩定的根據地。

首先是諸葛亮對劉備當時面臨的基本戰略態勢的分析。 曹操現在已經滅了袁紹, 勢力已經很大了,

以劉備目前這點實力, 完全是被碾壓的對象, 沒有機會。 雖然消滅曹操, 興複漢室是你的戰略總目標, 但是現在還談不到, 現在要先找個根據地。

江東呢?孫策雖然死了, 繼位的孫權雖然年輕, 但是也已經站穩了腳跟, 加上江東文武臣僚比較團結, 所以這也不是你能有機可趁的對象。

剩下的也就只有荊州和益州了。諸葛亮因為有當地豪強大族的關係,對荊州的內部形勢顯然是非常瞭解的。諸葛亮斷定,劉表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內部並不團結。而且,劉表本人徒有虛名,並沒有什麼遠大抱負,只是自保而已。所以,諸葛亮認為,所以是有機可趁的。

所以,諸葛亮給劉備的第一個戰略性的建議其實是通過偷襲,直接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

後來有很多人都說,諸葛亮給劉備出的注意有問題,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問題。其實不然。諸葛亮做出隆中對的戰略規劃的時候,劉表還在,曹操也還沒有南征,荊州還是統一的。所以,只要劉備從劉表手裡搶下荊州,就是一個完整的荊州,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在全取荊州的基礎上,劉備就有資本和孫權結盟了。為什麼呢?因為荊州在上游,順流而下,是處於優勢的,而孫權處於劣勢。所以,諸葛亮認為,只要劉備肯和,孫權是會同意的。而且,諸葛亮還有個優勢,就是他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可以說得上話。

在和孫權結盟,約定共同對抗曹操之後,劉備再溯流而上,從劉璋手中奪下益州,進取漢中。這樣,劉備坐擁荊州,益州和漢中,勢力就比較強大了,就可以從漢中和荊州兩個方向上進攻曹操,如果孫權再按照約定同時出兵,那麼還是有機會擊敗曹操的。

劉備雖然很欣賞諸葛亮這個長期戰略規劃,但是這時候還是沒有接從劉表手中直接奪取荊州的決心。所以,劉備並沒有完全按照這個規劃執行。

不久後,劉表病死,曹操認為機會來了,就南征荊州。這時候,劉琮毫無抵抗,就直接向曹操投降了,劉備被賣了。但劉備仍然在新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以後,才主動退出新野,這是為組織撤退爭取時間。但是退到荊州,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不肯開門讓劉備進去。

可以想像,劉備這時候心裡是很後悔的,如果他早點動手,直接拿下荊州,就不會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了。

如果是劉備先戰局了荊州,即便曹操南征,劉備也不用尋求孫權幫助,就可以擊敗曹操。因為荊州不是徐州,是有足夠的戰略縱深的,而且多年沒有經歷大規模戰亂,資糧充足,進入相持階段,曹操占不到什麼便宜。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江北,但是佔據了荊州江北的部分,以襄陽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個穩固的防線。劉備雖然趁著東吳不注意,搶先佔領了荊州下屬的幾個郡,但因為從曹操手中攻佔南郡的時候,東吳軍是主力,從而給了東吳借荊州的口實,東吳之後多次討還荊州,理由就是這個。

那麼在荊州經營了幾年之後,根據地穩固了,劉璋邀請劉備進川,這次劉備終於吸取了荊州的教訓,沒有再猶豫,直接從劉璋手中搶下了益州,進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剩下的也就只有荊州和益州了。諸葛亮因為有當地豪強大族的關係,對荊州的內部形勢顯然是非常瞭解的。諸葛亮斷定,劉表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內部並不團結。而且,劉表本人徒有虛名,並沒有什麼遠大抱負,只是自保而已。所以,諸葛亮認為,所以是有機可趁的。

所以,諸葛亮給劉備的第一個戰略性的建議其實是通過偷襲,直接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

後來有很多人都說,諸葛亮給劉備出的注意有問題,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問題。其實不然。諸葛亮做出隆中對的戰略規劃的時候,劉表還在,曹操也還沒有南征,荊州還是統一的。所以,只要劉備從劉表手裡搶下荊州,就是一個完整的荊州,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在全取荊州的基礎上,劉備就有資本和孫權結盟了。為什麼呢?因為荊州在上游,順流而下,是處於優勢的,而孫權處於劣勢。所以,諸葛亮認為,只要劉備肯和,孫權是會同意的。而且,諸葛亮還有個優勢,就是他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可以說得上話。

在和孫權結盟,約定共同對抗曹操之後,劉備再溯流而上,從劉璋手中奪下益州,進取漢中。這樣,劉備坐擁荊州,益州和漢中,勢力就比較強大了,就可以從漢中和荊州兩個方向上進攻曹操,如果孫權再按照約定同時出兵,那麼還是有機會擊敗曹操的。

劉備雖然很欣賞諸葛亮這個長期戰略規劃,但是這時候還是沒有接從劉表手中直接奪取荊州的決心。所以,劉備並沒有完全按照這個規劃執行。

不久後,劉表病死,曹操認為機會來了,就南征荊州。這時候,劉琮毫無抵抗,就直接向曹操投降了,劉備被賣了。但劉備仍然在新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以後,才主動退出新野,這是為組織撤退爭取時間。但是退到荊州,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不肯開門讓劉備進去。

可以想像,劉備這時候心裡是很後悔的,如果他早點動手,直接拿下荊州,就不會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了。

如果是劉備先戰局了荊州,即便曹操南征,劉備也不用尋求孫權幫助,就可以擊敗曹操。因為荊州不是徐州,是有足夠的戰略縱深的,而且多年沒有經歷大規模戰亂,資糧充足,進入相持階段,曹操占不到什麼便宜。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江北,但是佔據了荊州江北的部分,以襄陽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個穩固的防線。劉備雖然趁著東吳不注意,搶先佔領了荊州下屬的幾個郡,但因為從曹操手中攻佔南郡的時候,東吳軍是主力,從而給了東吳借荊州的口實,東吳之後多次討還荊州,理由就是這個。

那麼在荊州經營了幾年之後,根據地穩固了,劉璋邀請劉備進川,這次劉備終於吸取了荊州的教訓,沒有再猶豫,直接從劉璋手中搶下了益州,進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