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渝北篇」推進精准扶貧脫貧 鋪開群眾致富道路——我區幹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扶志”, 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 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 “扶智”, 就是國家從職業教育、農技推廣、資訊流通管道拓展等方面, 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型知識化農民, 以開拓致富門道,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近年來, 渝北瞄準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需求和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需要, 聚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 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 以堅定的決心、精准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 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助力更多的群眾脫貧?近日, 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群眾, 大家暢談了自己的想法。

用“繡花”功夫抓好脫貧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這讓我們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和方向。 ”區扶貧辦主任陳朝暉表示, 在近年的扶貧工作中發現, 不少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 缺乏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因此, 要讓他們徹底擺脫貧困, 在扶貧工作中就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志氣, 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激發戰勝貧困的內生動力。 同時, 缺乏一技之長和科學文化知識也是導致他們貧困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近年來, 我區嚴格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按照“四進七不進、一出三不出”要求, 以“三保障”為重點, 建立貧困戶動態調整機制, 做到符合條件的“納進來”, 不符合條件的“劃出去”。 圍繞住房、教育、醫療“三保障”, 採取“普惠+特惠”的方式, 落實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 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就醫就學及住房安全等問題。 通過搭建轉移就業橋樑、開展專項能力培訓、開發鎮村級公益性崗位、實施精准扶貧小額貸款工程, 嚴格執行“一戶一策”幫扶計畫, 細化貧困戶的增收措施, 幫助每一戶貧困家庭想辦法、出點子, 拓寬致富門路。

“扶志以自強, 扶智以自立, 扶貧就是要變‘輸血’為‘造血’。 ”區扶貧辦主任陳朝暉表示, 我們將積極構建精准識別和滾動幫扶“兩大機制”, 著力推進產業覆蓋、危房改造、醫療救助、教育資助、社會保障和設施延伸“六個到戶”,

用“繡花”的功夫抓好全力攻堅、鞏固成果和持續提升, 做到在脫貧攻堅戰略部署上“扣扣子”, 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 在任務落實上“釘釘子”, 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志, 致富先治心。 ”大盛鎮經發辦主任張何歡表示, 面對脫貧路上的“懶漢”, 大盛鎮對症下藥,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和教育引導, 轉變他們的“等、靠、要”思想。 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 採取增加貧困人口參與農村公共事業建設“以工代賑”的方式和聘請貧困人口擔任社區網格員、保潔員獲得勞務補助的方式, 以及發展產業“以獎代補”的形式, 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做好宣傳, 讓群眾瞭解脫貧是群眾自己的事兒, 同時向群眾介紹政府扶貧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讓貧困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做好教育引導, 樹立脫貧致富典型, 宣傳脫貧致富的故事, 樹立“我要脫貧, 更要致富”的志氣, 激發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熱情。

“一旦群眾的志氣樹立起來了, 致富創業的辦法和幹勁自然就有了。 ”張何歡表示, 大盛鎮將進一步轉變幫扶方式, 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 從政策扶持和發展集體經濟入手, 不斷提升村級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拓寬貧困群眾就業管道, 增強貧困群眾發展動能。 加強技術培訓和產業幫扶, 通過送技術到農戶, 在農民田間開展現場培訓和幫扶栽種錯季上市的“聖桔”,

提高貧困群眾的農業技術和自身職業技能。 免費光纖入戶, 搭建資訊公路, 讓困難群眾更好地瞭解黨和國家的扶貧、惠農、民生政策, 拓寬貧困群眾的思路和資訊管道, 增強致富奔康能力和發展自信心, 自主發奮脫貧奔康。

產業助力, 群眾齊奔脫貧致富路

“只要志氣不消磨, 辦法總比困難多。 ”古路鎮烏牛村脫貧戶段成芳表示, 自己於去年脫貧脫困, 離不開政府的的加油鼓勁、指導幫扶以及政策支持。

段成芳於2014年加入了村裡的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 她說:“土地荒著也是荒著, 加入合作社多少都會有點分紅, 還可以在裡面打工, 每天工資在80至100元之間。 ”

如今, 她和丈夫每年在合作社打臨工可收入3萬元, 合作社年底分紅還有一筆收入;她參加村裡志願服務活動, 每月有補助1000元;再加上她家養的4頭豬、200只雞鴨……一筆一筆扎扎實實收入口袋的錢,讓她成功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有樣學樣,勤奮自強。今年,貧困戶龔廷舉也以土地入股,加入了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

“我今年都60歲了,每天在合作社打工能掙100塊錢,年底靠分紅還能多一筆錢,我很快就能脫貧!你說高興不嘛!”龔廷舉表示,自己大半輩子靠種地和養點家禽過生活,這幾年因病致貧,日子很不好過,如今加入了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也跟上了該村的脫貧致富大隊伍。

烏牛村黨支部書記、農業股份合作社理事長闕興國說,村裡產業發展逐漸壯大了,貧困戶們脫貧致富也就有了新的希望。這兩年來,通過加入合作社的方式,村上“等、靠、要”的貧困戶少了,奔富路的勤快人多了。接下來,我們將以仙桃李為支撐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展賞花、摘果等農旅活動,帶動餐飲、民宿和垂釣等休閒業態發展,讓更多老百姓共用改革帶來的紅利。

每月有補助1000元;再加上她家養的4頭豬、200只雞鴨……一筆一筆扎扎實實收入口袋的錢,讓她成功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有樣學樣,勤奮自強。今年,貧困戶龔廷舉也以土地入股,加入了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

“我今年都60歲了,每天在合作社打工能掙100塊錢,年底靠分紅還能多一筆錢,我很快就能脫貧!你說高興不嘛!”龔廷舉表示,自己大半輩子靠種地和養點家禽過生活,這幾年因病致貧,日子很不好過,如今加入了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也跟上了該村的脫貧致富大隊伍。

烏牛村黨支部書記、農業股份合作社理事長闕興國說,村裡產業發展逐漸壯大了,貧困戶們脫貧致富也就有了新的希望。這兩年來,通過加入合作社的方式,村上“等、靠、要”的貧困戶少了,奔富路的勤快人多了。接下來,我們將以仙桃李為支撐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展賞花、摘果等農旅活動,帶動餐飲、民宿和垂釣等休閒業態發展,讓更多老百姓共用改革帶來的紅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