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於春龍節“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你知道的有多少?

據史書記載, 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 因為大家都知道, 伏羲時代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重農桑, 務耕田”。 那個時候的每年二月初二都會有“皇娘送飯, 御駕親耕”這個活動。 一直到周武王時期, 每年二月初二還會舉行盛大的儀式, 在這場儀式上, 周武王會號召所有的文武百官去參加親耕活動。

後來, 節日的民俗就開始不斷完善並且豐富。 有傳言說, 元朝時期, “二月二”就被明確成了“龍抬頭”, 到後來那些有關的民俗活動也開始越來越多。 中國的民俗學者王娟曾說過這樣的話:在古代, 每到這一天, 皇帝都會親自耕種, 皇后則是去主持蠶桑儀式, 想通過這種方式來祈求下一年的豐收。 在那一天, 民間會有很多的禁忌, 就好比婦女在那天不能用針線, 以免造成“龍目損傷”。 飲食方面, 也有說法, 就好比“二月二”是太陽的生日, 在那天, 人們都會吃太陽糕。

其實, 在北京, 關於春龍節也有很多習俗, 有俗語說“二月二, 照房梁, 蠍子蜈蚣無處藏”, 也就是說人們要在這天驅除害蟲, 點著蠟燭。

還有一種說法是, 二月二, 龍抬頭, 也就是在這天, 孩子大人都要剃頭。 在春龍節人們為孩子理髮, 叫“剃喜頭”, 借龍抬頭之吉時, 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大人理髮, 俗稱“剃龍頭”, 這裡面有祈禱的意思, 也就是希望能夠帶來好運。

每年的那一天, 大人孩子都會早早的起床, 在小孩剛睜開眼的時候, 就會在枕頭上磕三個頭, 同時嘴裡也會連續說三遍‘二月二, 龍抬頭’。 之後孩子們會趕在出太陽之前就把課本拿出來念書、寫字, 這裡的寓意也就是‘獨佔鰲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