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清末俚曲看運河飲食

葉簪傳先生手抄本《逛東昌》封面。

聊城有個叫吳雲濤的老人, 已去世, 生前是山東省文史館館員。 吳雲濤老人一生注重地方文史資料的搜集、記錄、整理和研究工作。

文革前夕, 有一次他去趕集, 見到一個賣舊書的, 便隨手翻了翻, 發現了一本破爛發黃的手抄本, 打開細讀, 是順口溜般的俗歌小調, 題目是《逛東昌》, 署名“武水醉丐”, 時間是“光緒末年”。 他花一角錢把這本破爛發黃的手抄本買了下來。

正是吳雲濤老人的這一角錢, 給我們保存了一份十分難得的史料, 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幅運河飲食的“風景畫”。 下面將《逛東昌》中涉及飲食的部分抄錄下來, 供烹飪史研究者、運河文化研究者參考。

葉簪傳先生手抄本《逛東昌》序言。

“說東昌, 道東昌, 東昌府是不尋常……露名的錢莊德聚廣, 樓南醬園老泰昌。 古樓西菜館飯莊多少處, 樓北裡棧房旅店住客商……

“皖閩特產來源富, 諸品名茶色味強。 銀針普洱真龍井, 雨前毛尖帶旗槍。 鮮果海味樣樣有, 紹興南酒紅白糖。 黑礬白礬生石羔【編者注:石羔, 即石膏, 為中藥材。 生用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 羔是異體字。 】, 花椒胡椒大茴香。 金針木耳龍鬚菜, 海蟄海帶海蝦醬……

“大碼頭送往迎來多旅客,

米市街米糧如山淨糧行。 閘口西臨河大酒館, 蛤蟆樓名震江湖四海揚。 三教九流客不斷, 公子王孫常來往。 笛蕭笙管盡歡唱, 猜拳行令鬧洋洋。 過了閘口往東走, 越河圈買賣更排場……

“大小飯館十多個, 麵條燜餅雞蛋湯。 豬肉架子三四處, 不到天夕就賣光……前菜市裡出焦棗, 後菜市裡果木行……

“杏仁、槐米、黃花菜, 年年外運下蘇杭。 五香疙瘩黑紅棗, 順著運河發南方……年底下曲阜豬肉如山岸, 秋冬花生滿街香。 南樂縣的粉條永不斷, 還有泰安的柿餅萊蕪的薑。 東阿縣的鮮菜臘月到, 青蒜嫩韭帶韭黃。

“茶食餑餑東昌的好, 上細果品東昌的強。 芙蓉糕、雪花糕, 大金棍蜜釀甜又香。 口酥、栗酥、箭杆酥, 蛋糕、壽糕、玉露霜, 棗泥對絲桂花醬,

椒鹽豆沙有提糖。 薄脆雲片核桃粘, 梅酥丸瓜餞帶閩薑。

“娶媳婦新婚定喜果, 做的式樣真吉祥。 蓮開並蒂生貴子, 鴛鴦成對喜成雙。 八月中秋吃月餅……正月十五下元宵, 端午又把粽子嘗。 東昌的糕點非誇口, 技藝高超壓四方。

“筵席菜肴滋味美, 煎炒烹炸就是強。 紅燒海參粉蒸肉, 燕窩洋粉銀耳湯。 蓮子薏米八寶飯, 清燉魚翅溜蟹黃。 松花紫菜江瑤柱, 蘑菇干貝自然芳。 南京板鴨肥又嫩, 金華火腿腴而香。 蝦仁鮮筍裡脊片, 水晶肘子炸大腸。 什錦火鍋美甘菜, 三鮮水餃魷魚湯。 雞絲拉皮涼拌肉, 糖酥鯉魚吃烤羊。 煎丸子別處不會做, 鮮粉皮天下頭一樁。

“麻花麵筋真不錯, 東昌燒雞格外香。 吊爐燒餅油炸鬼, 雞絲餛飩胡辣湯。 小米大麯蒸白酒,

打開罎子噴鼻香。 冰糖葫蘆山梨粘, 雞骨麻片帶酥糖。 五香蠶豆味道好, 糖炒栗子誰不嘗。 糟魚變蛋野兔肉, 醉蟹醉蝦炙鵝肪。 鮮絲撒湯大鹵面, 杏仁油茶喝豆漿。

“開湯丸子熱厚餅, 八批餜子酥又香。 甜沫米粉糯米粥, 炸糕麻花麥芽糖。 豆包燒賣酥油餅, 羊肉火燒牛肉湯。 綠豆糊塗沿街賣, 滾熱的小豆腐野菜香。 還有煎餅小蔥蘸甜醬, 管頓的包子常下鄉。 薄單餅卷鹹鴨蛋, 趕集打尖當乾糧, 幹果仁、蘭花豆, 挎著籃子串酒坊。 東門口的山芋癱又爛, 樓底下的醬肉就是香。

“正月裡醋蒜麻汁喝涼粉, 夏天裡趕集上店喝茶湯。 秋季的山禽野味真不錯, 到冬天圍爐酣飲大酒缸。 各樣的吃喝真不少, 別有風味不尋常。 東昌府三美傳得遠, 出門人提起想家鄉。 舊州窪白菜湯如奶,北壩的豆腐真不瓤,著名的還有西關水,甘美賽過揚子江……甜荸薺清胃又爽口,水蘿蔔又脆又酥震牙涼……

“包子棚一個挨一個,小花車吱吱呀呀推嬌娘。烙煊餅蔥花板油真好吃,糖果子又甜又酥色焦黃……”

當年的東昌府是運河重鎮,碼頭附近舟車皆集,商貿繁榮。從以上俚曲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烹飪原料、烹飪技法以及菜肴小吃都因運河水運而南北交流,使聊城地區的運河飲食文化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同時也使我們感歎:當時流行於運河沿岸的小吃、糕點和菜品,現在有不少已經失傳或近於失傳。我們這代廚師應該盡可能地挖掘和保護這些飲食文化遺產,使古老的運河飲食文化發揚光大。(高文廣/高文平•《東昌飲食縱覽》)

舊州窪白菜湯如奶,北壩的豆腐真不瓤,著名的還有西關水,甘美賽過揚子江……甜荸薺清胃又爽口,水蘿蔔又脆又酥震牙涼……

“包子棚一個挨一個,小花車吱吱呀呀推嬌娘。烙煊餅蔥花板油真好吃,糖果子又甜又酥色焦黃……”

當年的東昌府是運河重鎮,碼頭附近舟車皆集,商貿繁榮。從以上俚曲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烹飪原料、烹飪技法以及菜肴小吃都因運河水運而南北交流,使聊城地區的運河飲食文化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同時也使我們感歎:當時流行於運河沿岸的小吃、糕點和菜品,現在有不少已經失傳或近於失傳。我們這代廚師應該盡可能地挖掘和保護這些飲食文化遺產,使古老的運河飲食文化發揚光大。(高文廣/高文平•《東昌飲食縱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