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四個古鎮,沒去過的可能會遺憾

大圩古鎮

始建於西元200年, 距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 明朝為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最。 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2公里長, 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 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房子多為青磚、青瓦的兩層明清建築, 歷史滄桑隨處可見。 每棟房子設計十分合理, 集商住於一身, 均由門前、天井、正房、廂房、後院組成。 靠街的一般作鋪面從事商業, 有樓梯可上二層。 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

看點

到大圩, 萬壽橋是必去的地方。 萬壽橋始建於明代, 是一座石塊砌起的石拱橋, 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 間雜些許小草, 古樸自然。 橋的西面是灕江, 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 另外還有高祖廟、清真寺、祠堂、廖宅、黃宅、李宅等各具特色。

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盤山。

鎮西毛洲, 四面環水。 大圩還有盛產柑橘橙袖的大果園, 風景優美, 田園如畫。

剝益古鎮

這個古城是沿著馱娘江呈扇形拾級而建, 總共有300多戶人家, 卻是有著近千年的史料記載。 從前的剝益, 是雲南(雲南新聞, 雲南說吧)與中原茶馬貿易過境驛道所經之處, 曾經的一場繁華, “馬幫鈴響, 商船頻泊”;如今卻煙消雲散, 寧靜異常。

看點

美麗的古鎮, 美麗的出浴女子, 壯家女子有在馱娘江裡合衣而浴的傳統和習慣, 這實在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如果選擇昆明中轉富寧縣線路, 距離富寧縣城40多公里有個八寶鎮, 岩溶地貌, 佈滿池塘水澤、瀑布溶洞, 出產著名的八寶貢米, 可以淘到非常地道的銀飾。

古鎮興安

這片兩次改寫中國歷史的神奇土地, 有在秦始皇時期統一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興安古鎮圖片作用的古靈渠, 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 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有現代化的旅遊項目樂滿地……但興安的古橋流水、古巷幽深、古物薈萃, 卻更令人著迷。 沿著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路,

穿過三進五進幽深的暗宅院落, 撫摸著木質門框上精美古樸的雕花, 一不小心就走入了一個塵封已久的千年歲月。

城內的建築則依形取勢, 層層跌落, 杜牧《阿房宮賦》中“五步一樓, 十步一閣;廊腰縵回, 簷牙高啄;各抱地勢, 鉤心鬥角”便是其真實的寫照。 古樸的建築中處處滲透著秦朝威武的氣息, 三條古街更是盡顯秦漢風情, 而酒肆茶樓, 百年老店亦讓遊人不覺迷失其中。 九井坊中的個個商鋪亦是別具一格、無奇不有, 店內之物每一件都令人愛不釋手。

看點

水街, 就是古靈渠流經興安縣城長約一公里的街市。 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城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 具體景點有秦文流殤景區、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古戲臺、金鐘街、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

溯靈渠而上, 經過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到粟家橋, 近千米的靈渠水街, 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具有濃郁嶺南風情的市井畫圖, 再現了清代詩人蘇宗經曾經描繪的水街:“徑緣橋底入,舟向市中穿;槳棹揮波易,蓬窗買酒便。”

揚美古鎮

古鎮建于宋代,因水運之便而興起,也因水運式微而沉寂,經歷了上千年歲月。這裡民風古樸,崇文尚德,仰美揚美,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明清時,舉人、進士、稟生、太學士迭出;近代則有辛亥革命先賢梁植堂、梁烈亞,為後人所景仰。古老的街巷,陳舊的宅院,古舊的窗櫺,幽深的庭院,刻龍雕花的飛簷,佈滿青苔的牆腳,揚美處處彌漫著平淡與安寧。

看點

最著名的當屬揚美古八景:龍潭夕照、雷峰積翠、劍插清泉、亭對江流、金灘月夜、青坡懷古、閣望雲霞、灘松相呼,至今仍舊可尋,留下了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

古鎮更有兩處勝跡,特別值得一看。其一為辛亥革命先賢梁植堂、梁烈亞在古鎮金馬街的故居,原來占半條街道的建築,現僅存一廳三房一庭院。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曾在這裡召開過秘密會議,商討有關事宜。另一處為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魁星樓,主樓高15.3米。整座樓呈方形,上小下大,雄偉壯觀,外形像帝王玉璽,故人稱“帝印”。

樓有三層,一樓供奉的關帝聖君木雕神像,栩栩如生;二樓供奉的文帝木雕像,維妙維肖;三樓立有魁星木雕神像,右手執筆,左手拿書,右腳提起似踢鬥,左腳踏在鰲頭上,一副“獨佔鰲頭”的神情。魁星樓不僅是一處珍貴的文物古跡,也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紀念地。1907年10月,辛亥革命前夕,廣西會黨首領黃興、黃和順、黃明堂先在梁植堂家開會,後又轉移到魁星樓繼續開會,部署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裝鬥爭事宜,其後又在這裡進行秘密活動。南寧市政府已於1996年將這裡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再現了清代詩人蘇宗經曾經描繪的水街:“徑緣橋底入,舟向市中穿;槳棹揮波易,蓬窗買酒便。”

揚美古鎮

古鎮建于宋代,因水運之便而興起,也因水運式微而沉寂,經歷了上千年歲月。這裡民風古樸,崇文尚德,仰美揚美,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明清時,舉人、進士、稟生、太學士迭出;近代則有辛亥革命先賢梁植堂、梁烈亞,為後人所景仰。古老的街巷,陳舊的宅院,古舊的窗櫺,幽深的庭院,刻龍雕花的飛簷,佈滿青苔的牆腳,揚美處處彌漫著平淡與安寧。

看點

最著名的當屬揚美古八景:龍潭夕照、雷峰積翠、劍插清泉、亭對江流、金灘月夜、青坡懷古、閣望雲霞、灘松相呼,至今仍舊可尋,留下了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

古鎮更有兩處勝跡,特別值得一看。其一為辛亥革命先賢梁植堂、梁烈亞在古鎮金馬街的故居,原來占半條街道的建築,現僅存一廳三房一庭院。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曾在這裡召開過秘密會議,商討有關事宜。另一處為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魁星樓,主樓高15.3米。整座樓呈方形,上小下大,雄偉壯觀,外形像帝王玉璽,故人稱“帝印”。

樓有三層,一樓供奉的關帝聖君木雕神像,栩栩如生;二樓供奉的文帝木雕像,維妙維肖;三樓立有魁星木雕神像,右手執筆,左手拿書,右腳提起似踢鬥,左腳踏在鰲頭上,一副“獨佔鰲頭”的神情。魁星樓不僅是一處珍貴的文物古跡,也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紀念地。1907年10月,辛亥革命前夕,廣西會黨首領黃興、黃和順、黃明堂先在梁植堂家開會,後又轉移到魁星樓繼續開會,部署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裝鬥爭事宜,其後又在這裡進行秘密活動。南寧市政府已於1996年將這裡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