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皇帝一封信擺平鄰國騷擾,新主捲土重來,皇帝重兵征伐因何慘敗

在隋朝時, 東邊有兩個臨國朝鮮和日本。

不過那時的日本那時不叫日本, 叫大和, 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倭國。 倭者, 矮也, 其實就是小人國的意思。

西元600年時, 日本第一次派出使者到隋朝進行友好訪問, 得到了當時的隋文帝楊堅的熱情接待。

大業三年(西元607年), 日本派出特使小野妹子(這是個男人哦!看看倭人的名字。 )第二次出訪隋朝, 得到了楊廣的熱烈歡迎。 按楊廣一貫來而無往非禮也的風格,

次年, 派出裴世清出使日本九州, 同樣得到了日本的熱情接待, 之後, 兩國相互來往甚密, 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友誼也在交往中進一步加深。

而朝鮮半島當時最大的國家就是高麗。 相對於日本的聽話, 高麗顯然很不聽話。

還在周朝的時候, 周朝本著未雨綢繆的原則, 派出商朝末代王孫子胥餘去管理朝鮮半島, 後來燕國人衛滿推翻了子胥餘後裔的統治, 建立了衛氏朝鮮。 漢武帝用武力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漢朝的四個郡。 到了西晉末年, 朝鮮半島擺脫了樂浪郡和帶方郡的控制, 宣佈獨立, 隨後遼東半島也宣佈獨立, 從而形成了高麗和百濟、新羅三個國家。 而佔據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北部的高麗是這三個國家中最強大的。

三足鼎立是暫時的, 誰都想當老大才是終極的。 為了爭奪老大的所有權, 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國家也上演了一出微型版的三國演義, 在打得百濟和新羅兩國找不著北後, 高麗並不滿足, 開始把目光瞄準了中國的遼東地區,

隨後把那裡搞得雞犬不寧(這點跟今天比較相似)。 隋文帝楊堅上任後, 給不知天高地厚的高麗一封赤裸裸的恐嚇信, 信的內容採用了大量的修飾詞。

首先, 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描述隋朝的超級強大, 其次, 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陳述了高麗的種種罪行,

再用暗喻的修辭手法闡述了以卵擊石的道理, 最後用反問的修辭手法預告了和隋朝作對的嚴重後果。

接到這封赤裸裸的恐嚇信, 高麗國王高陽嚇得七魂丟了三魄, 馬上就回了一封致歉書, 書的內容首先用平敘的方式承認了自己的罪大惡極, 其次用順敘的方式表示願意在停火協定上簽字, 最後用補敘的方式表示永不再犯隋朝。

OK, 鐵腕楊堅僅憑一封鐵腕恐嚇信就把“東邪”高麗給擺平了, 不得不令人嘆服其人格魅力。

事實證明,高陽果然是一言九鼎的人,他說話算數,終其一生再也沒有打隋朝邊境的主意。然而,他死後,他的兒子高元卻是不安分的主兒。他一邊年年向隋朝朝貢,裝成比父親更敬重隋朝的樣子,一邊又偷偷厲兵秣馬,囤積糧草。西元598年,高元率領上萬精銳鐵騎對遼西地區進行了赤裸裸的“打草穀”。楊堅自然不會袖手不管,他派漢王楊諒和高熲為水陸兩軍大元帥,率三十萬大軍討伐高麗。打出的口號是:踏平朝鮮半島,生擒高元血祭。

然而,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楊諒率領的陸軍到了山海關,卻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雨季,全軍被困不能前行,結果引發了瘟疫,士兵死傷無數,剩下的已是毫無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而高熲率領的海軍按計劃本來想和平壤的高麗水軍在水上進行大決戰,結果仗還沒打,渡船渡到海中時遭到了十級以上的海風,隋軍哪裡經過這樣的大風大浪,準備不足,再加上心理素質也不過硬,結果溺死在海中的隋軍竟然達到了十之八九,剩下的殘兵只能打道回府了。

水陸兩軍因為天災人禍就這樣雙雙失敗,高麗不戰而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終勝利的卻是隋朝。原因是儘管這一仗還沒打隋軍就退了,但隋軍的氣勢唬住了高麗,他們自知雞蛋是不能跟石頭比硬的,於是,高元馬上懸崖勒馬,學父親當年的樣子,向隋朝呈上了自己的致歉書進行了自我檢討,最後落款是:遼東糞土臣元。真可謂“委曲求全”之極。楊堅此時已經到了歲月不饒人的地步了,所以對高麗表示“既往不咎”。兩國暫時又默契的達成了和平共處。

事實證明,高陽果然是一言九鼎的人,他說話算數,終其一生再也沒有打隋朝邊境的主意。然而,他死後,他的兒子高元卻是不安分的主兒。他一邊年年向隋朝朝貢,裝成比父親更敬重隋朝的樣子,一邊又偷偷厲兵秣馬,囤積糧草。西元598年,高元率領上萬精銳鐵騎對遼西地區進行了赤裸裸的“打草穀”。楊堅自然不會袖手不管,他派漢王楊諒和高熲為水陸兩軍大元帥,率三十萬大軍討伐高麗。打出的口號是:踏平朝鮮半島,生擒高元血祭。

然而,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楊諒率領的陸軍到了山海關,卻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雨季,全軍被困不能前行,結果引發了瘟疫,士兵死傷無數,剩下的已是毫無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而高熲率領的海軍按計劃本來想和平壤的高麗水軍在水上進行大決戰,結果仗還沒打,渡船渡到海中時遭到了十級以上的海風,隋軍哪裡經過這樣的大風大浪,準備不足,再加上心理素質也不過硬,結果溺死在海中的隋軍竟然達到了十之八九,剩下的殘兵只能打道回府了。

水陸兩軍因為天災人禍就這樣雙雙失敗,高麗不戰而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終勝利的卻是隋朝。原因是儘管這一仗還沒打隋軍就退了,但隋軍的氣勢唬住了高麗,他們自知雞蛋是不能跟石頭比硬的,於是,高元馬上懸崖勒馬,學父親當年的樣子,向隋朝呈上了自己的致歉書進行了自我檢討,最後落款是:遼東糞土臣元。真可謂“委曲求全”之極。楊堅此時已經到了歲月不饒人的地步了,所以對高麗表示“既往不咎”。兩國暫時又默契的達成了和平共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