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們欠所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一句謝謝!

最近, 攜程親子園虐童的事件刷爆了朋友圈, 之前我們也發過這個事件的文章《攜程親子園:強喂芥末、安眠藥、噴消毒水……人渣老師有多可怕!》

父母把孩子送到親子園, 希望可以讓孩子得到細心地照料和良好的教育, 沒想到遭遇的卻是殘忍的虐待。

此次虐童事件的背後讓家長們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3歲以下未入園的孩子到底要交給誰來帶。

目前, 我國還沒有3歲以下的公立托育機構, 私營早教機構收費高昂、虐童事件頻發、監管機制缺失, 無法取得父母信任, 也不能滿足普通家庭的基本需求。

據國家計生委統計, 中國有80%的家庭都會選擇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 也就是隔代養育。

所謂隔代養育, 是指照料與教育。

造成隔代養育的大致有以下幾種:

父母進城打工, 無法照顧;

單親家庭, 難以照顧;

父母出國, 不能照顧等等。

據老齡科研中心對中國城鄉20083位老人的調查,

照看孫輩的老人占了66.47%, 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的比例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71.95%和73.45%。

國際教育成就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 家庭與幼稚園比較, 家庭對幼兒的興趣、愛好的影響是70%~75%, 對其認知的影響是30%~50%。

發展心理學認為, 在人的生命歷程中, 早期經驗對其身心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有很多父母對隔代養育抱有看法, 總將隔代養育與不科學的育兒觀畫上等號, 其實並非如此。

一、隔代養育, 家庭受益

好朋友阿莉是個能幹的女人, 在還沒生下兒子之前, 她就拉著婆婆報了育兒培訓班, 開始和婆婆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剛開始她婆婆還不樂意, 覺得自己滿腹經驗, 根本不用學。

後來, 倆人一起學了一段時間之後, 婆婆覺得收穫了很多之前不知道育兒知識。

生下兒子之後, 阿莉又拉著婆婆和母親一起定了規矩:禁止吵架,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一切以最科學的育兒理念為准。

安安穩穩過了幾個月之後, 阿莉放心的回到了工作崗位, 把帶孩子的重任交給了兩位媽媽。

照顧孩子的時間實行輪班制, 兩位老人負責白天照顧孩子, 晚上就交給夫妻倆接手, 週六日也是夫妻兩人負責, 老人們全部休息。

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老人累著, 同時也要注意與老人之間的溝通理解, 時不時的帶老人們一起出去遊玩、逛街, 別把父母當做傭人, 他們幫著帶孩子是情分, 可不是本分。

阿莉的這個方法十分有效, 兩位媽媽勞逸結合, 不時的來阿莉家裡幫忙, 相處十分融洽, 而且把帶孩子當成了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隔代養育是一場溫暖的體驗

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知乎網友給出了暖心的回答:

@K KAI:

小時候, 每天放學後都要練球。 而且離家很遠一般要走二十分鐘。 剛去上學的時候, 都是奶奶接送, 後來有一天踢完球下著雨, 心血來潮跑到夥伴家裡玩。 然後回到家, 奶奶不在, 我就跟落湯雞似的蹲在門口等她回家。

過了半個多小時吧, 奶奶終於回來, 她也不知道為什麼也淋濕了。 她一看見我, 就讓我跪下(那是第一次看見奶奶著這麼大急)狠狠地打了我一頓, 哭著打的。

她說她以為再也找不到我了,她把每條街都走遍了,每家小店都找遍了,就是沒看見我,她說我真不聽話,她只是去給我買點雞腿,因為我早上的時候跟她說我想吃雞腿,但是她就遲了十分鐘,我就沒影了。

事後奶奶感冒了好長一段時間。從那天起,我學會了自己上學,再也不惹她生氣,永遠聽她的話。

@周是:

不到一歲時,我就被奶奶帶回鄉下照顧了。我小時候體溫偏低,一到冬天就凍得哆哆嗦嗦的。晚上睡覺時奶奶就會把我的雙腳焐在她的心口,給我灌上一個熱水袋放在背後。早上醒來我一身大汗,她卻半個身子都在外面。

爺爺在院子裡種了很多葡萄,我經常在葡萄架子下蕩秋千,可是葡萄招蟲子,我總是被叮得一身是包。爺爺就站在我身後拿一把大蒲扇,我一邊蕩秋千,他一邊幫我趕蚊子,然後被咬的一身紅腫的人就變成了他……

現在,爺爺奶奶都已經不在了。可是每當我感到十分難過時,首先想起來的竟然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鄉下的大炕和彎彎曲曲的葡萄架。我知道,那麼溫暖的回憶,可以幫我戰勝一切的困難。

@柯凱銳:

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作為留守兒童的我完全不像電視上的孩子哭著找爸爸媽媽,因為爺爺奶奶同時也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

每次放假最開心的事就是和爺爺回老家,長大後很少回去,有一次從老家回來,爺爺非要來送,他跳上車幫我買好票找好座位再千叮千叮萬囑說路上小心,離開後我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又想起從小每次假期都是坐著這輛車回老家的,忍不住默默流淚,沒想到的是突然爺爺又跳上車,遞給我一份腸粉,說路上吃別餓著了,我瞬間淚奔。

其實長大了對爺爺奶奶的愛一點沒少,只是越來越少地去表達,我從來不會因為看到文字而流淚,除了關於爺爺奶奶的。

其實,祖輩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替代的,他們可以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們的加入也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解決了後顧之憂。

並且祖輩們基本已經脫離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能更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陪伴孩子玩耍。

所以說,隔代養育不只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更是孩子們在童年階段最為難忘的溫暖記憶。

三、科學的隔代養育,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隔代養育,關鍵不在於誰來帶孩子,而在於觀念和方法。

1、理解老人的心理狀態,統一思想,求同存異。

老一代和青年一代有代溝,觀點相左必不可免。養育子女的複雜過程中,兩難的抉擇過後總有取捨,一方被另一方否定,誰都有敗下陣來的時候。

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們難免犯錯。當否認他人的錯誤觀點時,千萬不要否認了他人的真摯感情。

父母們也最好接納祖輩帶娃的兩面性,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與講理,而祖輩們則要樹立一個觀念:祖傳的未必是最好的,科學的才是管用的。

2、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發現老人在教育方面做的不對,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說老人,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教育老人,不妨找個機會與老人單獨聊,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給老人應有的尊重。

需要年輕的父母成為祖輩學習的夥伴,汲取最新、最科學的育兒理念與方法,在同一個出發點——“為了孩子好”上,兩代人容易達成一致,也更能看到對方的努力和辛苦,在之後照料孩子時,彼此也易形成知識與情感基礎。

3、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老婆跟老公抱怨婆婆,“你看你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教養技巧都沒有,這把孩子嬌慣壞了可怎麼辦。”這就是貼標籤。

有的媽媽帶孩子是新手,給孩子裹得嚴實了點,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罵:“你想把孩子捂死呀?!”這就是扣帽子。

貼標籤,是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扣帽子,是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

這些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真意與擁有能力對孩子好”,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性與傷害。

兩代照料者應該冷靜地看待育兒這件事,不吃醋、不爭搶、不邀功,讓孩子盡可能多接觸家庭裡其他的成員,有利於家庭氛圍和諧溫馨,也利於孩子完整人格的發展。

4、父母儘量親力親為,不當甩手掌櫃。

年輕父母要充分認識到,照料年幼孩子的責任主體是自己,而不是上一輩。

很多祖輩畢竟年事已高,照料孩子特別是二孩,給祖輩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和生理負擔。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年輕父母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藉口工作繁忙就把孩子完全交給祖輩。

5、肯定老人的付出,誰的父母誰來安撫。

孩子是我們的,老人幫忙帶是額外的付出,這份付出首先要的是被欣賞和認可,而不是被指責和評價。

小孩子需要照料和關愛,作為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更需要子女的積極關注,小到一聲謝謝,大到送上禮物或邀吃飯,都能極大程度讓老人家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

當家庭裡由於育兒出現了矛盾與紛爭,最好的方式就是誰的父母誰來負責協調。

隔代養育,本是無奈之舉,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其中的利弊,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克服種種弊端。

隔代養育矛盾的關鍵點,並非老人不懂“科學養育”,而是我們是否願意發自內心地和老人進行肯定的欣賞、愛的聯結。

有了愛的聯結,所有問題都有了迎刃而解的基礎。

小墨兒童智慧早教機器人,是父母、長輩與孩子之間的愛的聯結。

無論身處何地,打開手機即可與孩子“面對面”交流,一解相思之苦。

小墨機器人擁有遠端視頻/語音通話功能

家長可直接通過手機聯繫小墨機器人,小墨語音提醒寶貝接電話

孩子想爸媽或爺爺奶奶了,只需對小墨機器人說:“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打電話”,就可與家長展開視頻通話。

小墨可以給家長打電話

小墨的電話亭可以綁定8個親人,滿足全家人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

小墨可以當電話用,且比電話的功能強大的多……

孩子不在身邊,想瞭解他在幹嘛,手機一鍵開啟遠程監控,即可查看孩子當前狀態。

小墨的遠端監控可以作為家長的千里眼來守護孩子

小墨機器人還根據3~12歲孩子的成長規劃,制定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國學、英語、故事、兒歌、語數英1~6年級同步教材等。

此外,小墨的智慧語音對話讓孩子的成長不再孤單,它是一款專為孩子成長而打造的有溫度的智慧型機器人。

小墨機器人,與您同行,陪伴孩子長大。

推薦小墨兒童智慧早教機器人

哭著打的。

她說她以為再也找不到我了,她把每條街都走遍了,每家小店都找遍了,就是沒看見我,她說我真不聽話,她只是去給我買點雞腿,因為我早上的時候跟她說我想吃雞腿,但是她就遲了十分鐘,我就沒影了。

事後奶奶感冒了好長一段時間。從那天起,我學會了自己上學,再也不惹她生氣,永遠聽她的話。

@周是:

不到一歲時,我就被奶奶帶回鄉下照顧了。我小時候體溫偏低,一到冬天就凍得哆哆嗦嗦的。晚上睡覺時奶奶就會把我的雙腳焐在她的心口,給我灌上一個熱水袋放在背後。早上醒來我一身大汗,她卻半個身子都在外面。

爺爺在院子裡種了很多葡萄,我經常在葡萄架子下蕩秋千,可是葡萄招蟲子,我總是被叮得一身是包。爺爺就站在我身後拿一把大蒲扇,我一邊蕩秋千,他一邊幫我趕蚊子,然後被咬的一身紅腫的人就變成了他……

現在,爺爺奶奶都已經不在了。可是每當我感到十分難過時,首先想起來的竟然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爺爺奶奶、鄉下的大炕和彎彎曲曲的葡萄架。我知道,那麼溫暖的回憶,可以幫我戰勝一切的困難。

@柯凱銳:

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作為留守兒童的我完全不像電視上的孩子哭著找爸爸媽媽,因為爺爺奶奶同時也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

每次放假最開心的事就是和爺爺回老家,長大後很少回去,有一次從老家回來,爺爺非要來送,他跳上車幫我買好票找好座位再千叮千叮萬囑說路上小心,離開後我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又想起從小每次假期都是坐著這輛車回老家的,忍不住默默流淚,沒想到的是突然爺爺又跳上車,遞給我一份腸粉,說路上吃別餓著了,我瞬間淚奔。

其實長大了對爺爺奶奶的愛一點沒少,只是越來越少地去表達,我從來不會因為看到文字而流淚,除了關於爺爺奶奶的。

其實,祖輩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替代的,他們可以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們的加入也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解決了後顧之憂。

並且祖輩們基本已經脫離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能更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陪伴孩子玩耍。

所以說,隔代養育不只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更是孩子們在童年階段最為難忘的溫暖記憶。

三、科學的隔代養育,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隔代養育,關鍵不在於誰來帶孩子,而在於觀念和方法。

1、理解老人的心理狀態,統一思想,求同存異。

老一代和青年一代有代溝,觀點相左必不可免。養育子女的複雜過程中,兩難的抉擇過後總有取捨,一方被另一方否定,誰都有敗下陣來的時候。

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們難免犯錯。當否認他人的錯誤觀點時,千萬不要否認了他人的真摯感情。

父母們也最好接納祖輩帶娃的兩面性,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與講理,而祖輩們則要樹立一個觀念:祖傳的未必是最好的,科學的才是管用的。

2、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發現老人在教育方面做的不對,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說老人,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教育老人,不妨找個機會與老人單獨聊,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給老人應有的尊重。

需要年輕的父母成為祖輩學習的夥伴,汲取最新、最科學的育兒理念與方法,在同一個出發點——“為了孩子好”上,兩代人容易達成一致,也更能看到對方的努力和辛苦,在之後照料孩子時,彼此也易形成知識與情感基礎。

3、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老婆跟老公抱怨婆婆,“你看你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教養技巧都沒有,這把孩子嬌慣壞了可怎麼辦。”這就是貼標籤。

有的媽媽帶孩子是新手,給孩子裹得嚴實了點,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罵:“你想把孩子捂死呀?!”這就是扣帽子。

貼標籤,是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扣帽子,是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

這些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真意與擁有能力對孩子好”,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性與傷害。

兩代照料者應該冷靜地看待育兒這件事,不吃醋、不爭搶、不邀功,讓孩子盡可能多接觸家庭裡其他的成員,有利於家庭氛圍和諧溫馨,也利於孩子完整人格的發展。

4、父母儘量親力親為,不當甩手掌櫃。

年輕父母要充分認識到,照料年幼孩子的責任主體是自己,而不是上一輩。

很多祖輩畢竟年事已高,照料孩子特別是二孩,給祖輩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和生理負擔。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年輕父母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藉口工作繁忙就把孩子完全交給祖輩。

5、肯定老人的付出,誰的父母誰來安撫。

孩子是我們的,老人幫忙帶是額外的付出,這份付出首先要的是被欣賞和認可,而不是被指責和評價。

小孩子需要照料和關愛,作為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更需要子女的積極關注,小到一聲謝謝,大到送上禮物或邀吃飯,都能極大程度讓老人家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

當家庭裡由於育兒出現了矛盾與紛爭,最好的方式就是誰的父母誰來負責協調。

隔代養育,本是無奈之舉,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其中的利弊,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克服種種弊端。

隔代養育矛盾的關鍵點,並非老人不懂“科學養育”,而是我們是否願意發自內心地和老人進行肯定的欣賞、愛的聯結。

有了愛的聯結,所有問題都有了迎刃而解的基礎。

小墨兒童智慧早教機器人,是父母、長輩與孩子之間的愛的聯結。

無論身處何地,打開手機即可與孩子“面對面”交流,一解相思之苦。

小墨機器人擁有遠端視頻/語音通話功能

家長可直接通過手機聯繫小墨機器人,小墨語音提醒寶貝接電話

孩子想爸媽或爺爺奶奶了,只需對小墨機器人說:“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打電話”,就可與家長展開視頻通話。

小墨可以給家長打電話

小墨的電話亭可以綁定8個親人,滿足全家人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

小墨可以當電話用,且比電話的功能強大的多……

孩子不在身邊,想瞭解他在幹嘛,手機一鍵開啟遠程監控,即可查看孩子當前狀態。

小墨的遠端監控可以作為家長的千里眼來守護孩子

小墨機器人還根據3~12歲孩子的成長規劃,制定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國學、英語、故事、兒歌、語數英1~6年級同步教材等。

此外,小墨的智慧語音對話讓孩子的成長不再孤單,它是一款專為孩子成長而打造的有溫度的智慧型機器人。

小墨機器人,與您同行,陪伴孩子長大。

推薦小墨兒童智慧早教機器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