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歷朝歷代聖旨怎麼開頭的麼?最霸氣的聖旨竟然是他下的!

現在看歷史劇和有關歷史的作品, 特別佩服那些編劇的神通廣大, 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都能給融會貫通了, 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孝莊太后

唐朝時候就有銀票, 順治他媽活著的時候就自稱孝莊太后, 最可氣的是性別還能給你弄錯, 李茂貞變成女人了!

李茂貞

其實這些錯誤比比皆是, 其實用點心還是能夠避免的, 只不過流量當道的當下, 還有哪個編劇有心去做良心的歷史劇呢?

聖旨, 作為古代中國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 有時候也作為一個家族受到皇家莫大賞賜和贊許的憑證。

看過歷史劇的都知道, 聖旨由太監去宣讀, 一張口, 甭管你是秦朝漢朝, 不論魏晉隋唐宋元明清, 都是:“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聖旨

你要知道各朝各代首都雖然都叫京師, 但是地點是不一樣的, 所以那樣讀聖旨真的對麼?今天丸子就帶大家來看看不同時代不同的聖旨開頭, 以後看到影視劇中讀錯了, 還可以心裡樂呵樂呵!

先秦時代, 諸侯的詔書一般是“命”“令”, 自己則稱“寡人”。 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 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 將尊後由王變成“皇帝”, “朕”也由大眾之語(屈原《離騷》稱朕, 《羋月傳》中羋月稱朕, 你就笑笑)變成了皇帝獨享, 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 佈告公文稱“誥”。 秦始皇認為“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並刻于玉璽之上, 不過很難知曉當時發佈的聖旨開頭會怎麼說, 但是肯定會用“制”、“詔”、“誥”三字。

漢朝沿用秦朝制度, 聖旨大抵上和秦朝無二。 兩晉南北朝時則將“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說辭改為“應天順時, 受茲明命”, 只是為了證明皇位的天授, 並沒有用在頒佈詔令之上。

到了大唐, 當時的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 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 門下省審核頒行, 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 “凡制敕宣行, 大事則稱揚德澤, 褒美功業, 複奏而施行之。 小事則署而頒之。 ”開頭一般用的是“門下”二字, 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 天下之本……”。

其實直到宋朝皇帝和大臣們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 且宋朝沿用唐制以“門下”二字開頭, 但是例如頑主宋徽宗則喜歡瞎搞搞, 就會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

宋徽宗

元朝為蒙古族統治的封建王朝, 以蒙古語為國語, 用蒙古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聖旨”, 用漢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詔書”。 漢文詔書一般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 蒙文聖旨一般則使用“長生天氣力裡, 大福蔭護助裡, 皇帝聖旨”。 不過也有例外, 像成吉思汗發佈聖旨的開頭就是直接用“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 成吉思皇帝聖旨”。

聖旨

明朝作為推翻異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朱元璋認為自己揭竿而起,結束蒙古人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喜歡用“奉天”二子,定都南京後除了將其更名為“應天府”,更是將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有時候還會自稱“奉天法祖”。

看了這麼多,朱元璋簡直就是個“奉天”迷,肯定很多人覺得朱元璋的聖旨肯定就是“奉天承運”了!其實並不是,在他登基的前十年聖旨開頭一般是“參酌唐宋”,不過他的功績就像康熙說的那樣“治隆唐宋”。

後來朱元璋才將聖旨開頭換作“奉天承運”,但是讀法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是並非全是“詔曰”,還有“制曰”,“敕曰”。

聖旨

清朝的制度則沿襲大明王朝,聖旨自然也不例外,漢文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滿文中寫作“abkai hesei forgon be aliha hvwangdi i hese”,直譯為“接受了天的諭命的汗的禦旨”。

聖旨

不過倒是有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則是出現在偽滿時期的康得皇帝溥儀,不過這是個偽政權。

看了這麼多相比有點視覺疲勞了,最後丸子為大家搜羅兩則笑到哭的聖旨,大家樂一樂!

張獻忠

張獻忠的兩道詔書簡直就炸鍋的,據計六奇《明季南略》記載——

張獻忠的《冊皇后詔》:“皇后何必儀注,只要喒老子毬頭硬,養得他快活,便是一塊皇后矣,欽此”。

另外一篇《諭劉進忠詔》更是氣勢雄渾:“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喒老子呌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兵馬。驢毬子,入你媽的屄,欽此!”

不過這得陝西人才能懂。

成吉思皇帝聖旨”。

聖旨

明朝作為推翻異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朱元璋認為自己揭竿而起,結束蒙古人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喜歡用“奉天”二子,定都南京後除了將其更名為“應天府”,更是將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有時候還會自稱“奉天法祖”。

看了這麼多,朱元璋簡直就是個“奉天”迷,肯定很多人覺得朱元璋的聖旨肯定就是“奉天承運”了!其實並不是,在他登基的前十年聖旨開頭一般是“參酌唐宋”,不過他的功績就像康熙說的那樣“治隆唐宋”。

後來朱元璋才將聖旨開頭換作“奉天承運”,但是讀法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是並非全是“詔曰”,還有“制曰”,“敕曰”。

聖旨

清朝的制度則沿襲大明王朝,聖旨自然也不例外,漢文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滿文中寫作“abkai hesei forgon be aliha hvwangdi i hese”,直譯為“接受了天的諭命的汗的禦旨”。

聖旨

不過倒是有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則是出現在偽滿時期的康得皇帝溥儀,不過這是個偽政權。

看了這麼多相比有點視覺疲勞了,最後丸子為大家搜羅兩則笑到哭的聖旨,大家樂一樂!

張獻忠

張獻忠的兩道詔書簡直就炸鍋的,據計六奇《明季南略》記載——

張獻忠的《冊皇后詔》:“皇后何必儀注,只要喒老子毬頭硬,養得他快活,便是一塊皇后矣,欽此”。

另外一篇《諭劉進忠詔》更是氣勢雄渾:“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喒老子呌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兵馬。驢毬子,入你媽的屄,欽此!”

不過這得陝西人才能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