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 已經為“天京變亂”埋下禍根

1851年1月11日, 太平天國在廣西金平發動起義, 隨後在8月20日, 大敗清軍向榮一部, 斬殺千人, 繳獲大批軍火、糧草等物資。 當年冬天, 太平軍佔領廣西永安,

進行一系列政權官制方面的建設。

確立太平天國官制:級別為軍師、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和兩司馬, 共十二級。 比如, 日後的燕王秦日綱, 此時為天官正丞相, 為丞相之首, 胡以晃為春官正丞相。

在此基礎上, 洪秀全分封諸王, 洪秀全為天王, 稱萬歲, 楊秀清為東王, 稱九千歲, 蕭朝貴為西王, 稱八千歲, 馮雲山為南王, 稱七千歲, 韋昌輝為北王, 稱六千歲, 石達開為翼王, 稱五千歲。 天王以下, 東王為首, 節制諸王。

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節點。 在此之前, 洪秀全一夥或許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民起義, 主要是為了反抗清王朝的殘酷剝削, 永安建制之後, 太平天國建立起一整套的官職軍職, 由鬆散轉向正規, 實際上確立比較明確的目標——建立自己的政權。 這對於激發太平天國眾將士的革命熱情, 明確戰鬥的目標,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是積極方面。

然而, 此次永安建制, 消極方面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 加官進爵等小農意識的局限性暴露無遺,

幾乎貫穿太平天國運動的始終, 或許已經註定其失敗的命運。

一是官制多而且亂。 確立十二級官制無可厚非, 但是每一級官制人數過多, 比如丞相一職, 可分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以天官正丞相秦日綱為首, 但是一共有32名丞相,

其他官制有多少人可見一斑, 廣西老兄弟幾乎人人為官, 這使得官員沒有任何的權威性。 到了後期一共有兩千多個王, 到了人人為王的境地, 真是不愧為“太平官國”。

二是天王與東王的矛盾。 天王自稱萬歲, 東王為九千歲, 並且節制諸王, 這就存在東王架空天王的隱患,

應該這一規定, 天王與東王有點類似於皇權與相權(太尉)的關係, 此時太平天國以軍事鬥爭為主, 東王楊秀清等於是總攬軍政大權, 而作為最高統帥的天王洪秀全沒有掌握主要的軍事權利。

除此之外, 在永安建制前後, 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先後陣亡, 此二人一個為八千歲, 一個為七千歲, 且都屬於最早的創始人, 地位與楊秀清相當, 是強有力的制衡力量, 是洪楊矛盾的緩和劑, 無奈天不假年。

在進入南京之前, 太平天國一直處於清軍的圍追堵截的危險形式之下, 此時的外部的生存需要, 極大的掩蓋內部矛盾, 所以此時洪楊還是緊密團結的戰友, 但是佔領南京之後, 進入小天堂, 基本脫離前線, 昔日的戰友開始爭權奪利,最終演變成為“天京變亂”,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

昔日的戰友開始爭權奪利,最終演變成為“天京變亂”,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