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楊蘭春,兩個故鄉朝陽溝

1958年, 楊蘭春以河南登封曹村群眾為原型創作編排的豫劇《朝陽溝》, 紅遍大江南北, 50多年來常演不衰。 1963年, 《朝陽溝》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全國放映。 1964年元旦, 演員們受到毛澤東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受此影響, 劇中“銀環”的原型趙銀環也名聲大震, 並被推選為河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和河南省婦女代表, 登封曹村和楊蘭春的故鄉——河北省武安市管陶鄉列江村也分別改名為“朝陽溝村”。

登封朝陽溝村

1921年, 楊蘭春出生于河北省武安縣的一個山溝裡, 他1938年參加革命。 1952年, 楊蘭春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 期間他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 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 從戲劇學院結業後, 楊蘭春先後擔任河南省歌劇團編劇兼導演、河南豫劇院藝術室副主任、豫劇三團團長、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組成員等職。

楊蘭春生前照片.jpg

1958年3月的一天, 時任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長的馮紀漢讓河南省豫劇三團團長楊蘭春準備為正在召開的全省地、市、縣文化局長會議寫個新戲, 創作時間只有一個星期, 並在會議結束時給大家演出。 楊蘭春結合1957年秋他在登封縣曹村抗旱澆麥時的難忘經歷,

突然有了創作靈感。 思考了兩天兩夜後, 他根據曹村勞動積極分子趙銀環、趙栓柱、趙汝山、馮春花、巧珍等人的性格特點, 創作出了劇本《朝陽溝》。 楊蘭春生前在《豫劇朝陽溝誕生記》中寫道:《朝陽溝》能在短短7天裡連寫帶排就上演了, 我覺得跟我在登封大冶鎮曹村一帶的生活經歷有關係。

登封朝陽溝村的楊蘭春雕像.jpg

1958年3月20日, 豫劇《朝陽溝》在鄭州的一個劇院進行首場演出, 觀眾是全省各地市、縣的文化局長。 開演前, 戲還沒有起名字。 楊蘭春想起曹村的山坡上有朝陽寺, 那一帶的地理環境是丘陵山溝, 就把劇名定位《朝陽溝》。 豫劇《朝陽溝》於1958年5月19日在鄭州公開演出, 該劇表現了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故事, 歌頌了知青王銀環和回鄉青年栓保純真的愛情生活, 曾激勵了無數知識青年建設美好家園的青春熱情。 劇中人物語言富有個性, 有濃郁的中原農民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比如栓保娘向銀環誇耀農村大豐收景象:“棉花白, 白生生;蘿蔔青, 青淩淩;麥子個個飽盈盈;白菜長得瓷丁丁。

”方言口語, 純正地道, 讓人回味無窮。

《朝陽溝》銀環原型把“銀環”註冊成商標.jpg

豫劇《朝陽溝》數次進京演出, 從此紅遍大江南北, 50多年來常演不衰。 1958年夏, 豫劇《朝陽溝》進京參加了全國現代戲題材匯演, 《人民日報》及首都各大報紙都刊載了評論文章。 1964年元月1日晚,毛澤東和劉少奇、朱德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朝陽溝》。演出結束後,毛主席走上舞臺慰問演職人員。

1963年冬天,長春電影製片廠將《朝陽溝》拍成戲曲藝術片,影響隨之擴大。電影《朝陽溝》拷貝發行量位居當年第一。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音樂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國家級和省級出版社,先後出版了15種《朝陽溝》版本,並被拍攝成電影,灌制唱片,廣為流傳。京劇、評劇、呂劇、眉戶、滑稽戲等都移植、演出過本劇。

拴保和銀環.jpg

《朝陽溝》影響了幾代人,成為了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標誌,大家公認,這在中國戲曲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45年後,《朝陽溝》更是榮獲“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著名戲劇評論家廖奔認為:“楊蘭春把豫劇現代戲的發展推向了成熟。”2009年8月11日晚,河南省豫劇三團的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在國家大劇院唱響,河南省豫劇三團唱《朝陽溝》演員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楊蘭春生前和《朝陽溝》劇中銀環原型趙銀環在一起.gif

楊蘭春連同他的《朝陽溝》,也由此載人了中國戲劇的史冊。因為《朝陽溝》,楊蘭春被人們稱為“朝陽溝之父”、“中國戲曲現代戲的奠基人”,後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劇協名譽主席,並當選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登封市大冶鎮朝陽溝村成立豫劇團唱響朝陽溝.jpg

1976年初,登封大冶公社曹村大隊幹群聯名上報,將村名改為“朝陽溝大隊”,大冶公社新修的水庫也被命名為“朝陽溝水庫”,並載入《登封縣誌》。2004年,楊蘭春的老家、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武安市管陶鄉列江村也改名為“朝陽溝村”。中國劇協副主席、戲曲理論家張庚說:劇作家以地名作戲名不勝枚舉,但因一個戲的影響而以戲名為地名者,在中國戲曲史上也屬罕見。

河北省武安市管陶鄉朝陽溝村

如今的朝陽溝是登封市大冶鎮的一個行政村。1957年,來這裡體驗生活的楊蘭春曾笑著和同事說:“我百年後就埋在這裡。”2009年6月2日,89歲高齡的楊蘭春老人逝世。當年11月19日,楊蘭春老人的部分骨灰安放在登封市朝陽溝村的楊蘭春文化園。按照遺囑,他的另一半骨灰安葬在河北省武安縣朝陽溝村。2010年,河北武安舉行了第二屆朝陽溝文化節。

河北武安第二屆朝陽溝文化節

在楊蘭春文化園東側的“戲劇家楊蘭春之碑”上,著名學者李鐵城撰文:“綜觀中外戲劇史,一戲之出,城鄉傳唱家喻戶曉數十年久演不衰,兩省之村爭以戲名為名,一人逝爭迎遺骸歸葬,可謂舉世無雙。此戲乃《朝陽溝》,此人乃《朝陽溝》編導楊君蘭春也。”

楊蘭春魂歸登封朝陽溝村.jpg

1964年元月1日晚,毛澤東和劉少奇、朱德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朝陽溝》。演出結束後,毛主席走上舞臺慰問演職人員。

1963年冬天,長春電影製片廠將《朝陽溝》拍成戲曲藝術片,影響隨之擴大。電影《朝陽溝》拷貝發行量位居當年第一。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音樂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國家級和省級出版社,先後出版了15種《朝陽溝》版本,並被拍攝成電影,灌制唱片,廣為流傳。京劇、評劇、呂劇、眉戶、滑稽戲等都移植、演出過本劇。

拴保和銀環.jpg

《朝陽溝》影響了幾代人,成為了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標誌,大家公認,這在中國戲曲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45年後,《朝陽溝》更是榮獲“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著名戲劇評論家廖奔認為:“楊蘭春把豫劇現代戲的發展推向了成熟。”2009年8月11日晚,河南省豫劇三團的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在國家大劇院唱響,河南省豫劇三團唱《朝陽溝》演員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楊蘭春生前和《朝陽溝》劇中銀環原型趙銀環在一起.gif

楊蘭春連同他的《朝陽溝》,也由此載人了中國戲劇的史冊。因為《朝陽溝》,楊蘭春被人們稱為“朝陽溝之父”、“中國戲曲現代戲的奠基人”,後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劇協名譽主席,並當選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登封市大冶鎮朝陽溝村成立豫劇團唱響朝陽溝.jpg

1976年初,登封大冶公社曹村大隊幹群聯名上報,將村名改為“朝陽溝大隊”,大冶公社新修的水庫也被命名為“朝陽溝水庫”,並載入《登封縣誌》。2004年,楊蘭春的老家、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武安市管陶鄉列江村也改名為“朝陽溝村”。中國劇協副主席、戲曲理論家張庚說:劇作家以地名作戲名不勝枚舉,但因一個戲的影響而以戲名為地名者,在中國戲曲史上也屬罕見。

河北省武安市管陶鄉朝陽溝村

如今的朝陽溝是登封市大冶鎮的一個行政村。1957年,來這裡體驗生活的楊蘭春曾笑著和同事說:“我百年後就埋在這裡。”2009年6月2日,89歲高齡的楊蘭春老人逝世。當年11月19日,楊蘭春老人的部分骨灰安放在登封市朝陽溝村的楊蘭春文化園。按照遺囑,他的另一半骨灰安葬在河北省武安縣朝陽溝村。2010年,河北武安舉行了第二屆朝陽溝文化節。

河北武安第二屆朝陽溝文化節

在楊蘭春文化園東側的“戲劇家楊蘭春之碑”上,著名學者李鐵城撰文:“綜觀中外戲劇史,一戲之出,城鄉傳唱家喻戶曉數十年久演不衰,兩省之村爭以戲名為名,一人逝爭迎遺骸歸葬,可謂舉世無雙。此戲乃《朝陽溝》,此人乃《朝陽溝》編導楊君蘭春也。”

楊蘭春魂歸登封朝陽溝村.jp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