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戰爭前,此人策劃偷襲日本,要不是慈禧攔著,歷史將改寫

甲午中日戰爭, 是一場決定中日兩國國運的大戰, 日本賭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清朝也賭上了北洋水師。 甲午戰爭最終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結束, 日本借機獅子大開口, 誆騙清政府割讓臺灣澎湖列島, 賠款兩億多白銀, 事實上那時候日本已經無力再戰了, 而清朝的慈禧太后卻被日本人嚇破了膽, 答應了日本所有無理要求。

北洋水師戰敗後, 日本急於引誘清政府和談, 光緒皇帝力主再戰, 慈禧太后主和, 由於國家權力被慈禧掌握, 最後這場戰爭以中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結束, 自此日本開始邁向資本主義強國的道路, 中國則因為慈禧這個錯誤決定, 導致國家積貧積弱。

甲午戰爭中國輸的不甘心啊, 有些瞭解日本的有識之士知道, 只要堅持打下去, 不與日本講和, 日本最多只能再堅持一個月, 這一切都是因為慈禧太后對於形勢的誤判, 但是這並非是慈禧第一次錯過滅掉日本機會, 早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 清朝就有一個好機會滅掉日本, 如果實施了, 即使滅不掉日本, 日本也將無力發動這場甲午戰爭。

清末中國出過一個狂人, 他的名字叫宋育仁, 他對晚清國家危勢十分憂心。 日本入侵朝鮮時,

宋育仁正在英國倫敦學習, 那時候中日尚未開戰, 清政府只是派少量軍隊去朝鮮干預, 目的只是阻止日本繼續入侵朝鮮。 宋育仁得知此事後, 思考一夜後得出結論, 日本此戰目的並非朝鮮, 而是中國, 要挽救大清危難唯有只有先發制人——偷襲日本!

要調動北洋水師, 沒有慈禧的同意肯定是調不動的。 當慈禧聽到宋育仁這個大膽計畫後, 差點沒驚掉下巴, 慈禧太后非常生氣, 她認為日本海軍實力強勁, 日本不主動來惹大清就不錯了, 你宋育仁居然還想先去惹日本, 況且現在戰火還沒有燒到大清,

朝鮮的戰事就應該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慈禧還下令看住宋育仁和北洋水師, 千萬不能先去挑釁日本, 至於奇襲日本的計畫, 自然是泡湯了。 就這樣, 清朝失去了一次戰勝的寶貴機會。 而久居深宮的慈禧不懂外面的世界, 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 她唯一想的是千萬不要打到北京來, 慈禧居然比日本人還著急求和。

慈禧的無知與綏靖政策,錯過了兩次滅掉日本的機會。後來慈禧將死之時,她也知道自己曾經的決策非常誤國,因而慈禧臨終前留下遺言:自此後宮不得干政,違者斬。不過腐朽的大清沒幾年後就亡了,慈禧太后成了最後一位後宮干政的女人。

慈禧的無知與綏靖政策,錯過了兩次滅掉日本的機會。後來慈禧將死之時,她也知道自己曾經的決策非常誤國,因而慈禧臨終前留下遺言:自此後宮不得干政,違者斬。不過腐朽的大清沒幾年後就亡了,慈禧太后成了最後一位後宮干政的女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