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血管瘤有什麼不同?血管瘤的最新六大分類、特徵匯總

脈管性疾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良性腫瘤或發育畸形。 分為血管瘤和脈管畸形。

血管瘤是胚胎時期局部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先天性良性腫瘤, 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

血管瘤的分類:

1.淺表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

90%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發作, 這種瘤體顏色鮮紅或暗紅, 呈顆粒狀, 形似草莓, 凸起於皮膚表面, 皮下無腫塊, 不光滑, 邊界清楚。

2.深部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

①位於皮下組織, 表現高出皮膚隆起包塊, 皮膚呈紫色或紫藍色, 觸之柔軟, 包塊如海綿狀或麵團狀的感覺, 界限不太清楚或與皮下組織有明顯界限, 壓之有壓縮感, 包塊大小隨體位改變有變化, 增大或縮小。

②位於深部肌肉組織的海綿狀血管瘤, 表現局部腫脹, 患肢粗, 皮膚色澤正常, 觸之無明顯包塊, 局部柔軟有壓縮感, 血管瘤患處有酸脹沉重感, 有時累及神經受壓迫, 有疼痛感,

患處肌肉無力。

少數損害表面伴發草莓狀血管瘤。

3.混合型血管瘤

多見於新生兒, 初起時大多為大小不一的紅斑, 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並無異樣, 後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 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 形成隆起的包塊, 形態不規則, 呈紫紅色, 很容易潰瘍、出血、感染等。 在嬰兒出生的6個月內迅速生長, 且富有極大的侵犯性。

4, 動靜脈畸形(蔓狀血管瘤)

多見於四肢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的血管, 迂回曲折呈蔓狀, 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 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 應儘早手術, 也可用彈力繃帶包紮肢體, 以緩解肢體出現的酸痛症狀。

5, 微靜脈畸形(鮮紅斑痣)

為形狀、大小不規則的一個或多個紅色或者粉紅色的斑片, 且邊界清楚, 不高出皮膚, 表面平滑, 用手壓之部分退色或者完全退色。 鮮紅斑痣分以下四級。

(1)淺或深粉紅色斑 血管直徑50—80μm。

(2)淺紅色斑 血管直徑80—120μm。

(3)深紅色斑 血管直徑120—150μm。

(4)紫紅色斑 血管直徑>150μm。 增厚型

紅斑多為深顏色, 表面增厚, 可略微突出皮膚,

嚴重者表面可有疣狀結節, 呈鵝卵石樣外觀。

6.淋巴管畸形

分為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囊狀淋巴管瘤等三種。

1, 毛細淋巴管瘤: ① 多發於皮膚, 也可見於口腔粘膜。 ②為粟粒至豆大透明淡黃色腫物, 內含粘液樣液;有的呈“蛙卵狀”皮膚凸起。 ③有時可為淡紅成紫紅色。 ④ 多聚集成群, 表面光滑柔軟, 稍有壓縮性。

2.海綿狀淋巴管瘤:①多發于皮膚、皮下或肌間組織中。 ②腫物柔軟而有壓縮性, 剖面為多房性囊腫, 狀如海綿, 內含清亮粘液樣淋巴液。 ③腫物界限不清, 表面皮色正常。

3.囊狀淋巴管瘤:又稱水瘤。 ①多見於嬰幼兒頸部。 ②一般如拳頭大小, 生長緩慢, 表面皮膚正常。 ③為柔軟、囊性、分葉狀、能透光且有輕度壓縮性腫物。 ④穿刺可抽出草黃色、有膽固醇結晶的透明液體,

易凝固。 ⑤腫物巨大者可 有壓迫症狀。

血管瘤對於嬰幼兒來說已不是少見病, 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引起重視。

以上就是我對血管瘤分類和症狀的分析, 如有患者有以上情況, 可以找我諮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