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誰會贏?

古代尚方寶劍擁有先斬後奏將奸人處死的作用。 除了尚方寶劍, 還有一個和它等價的物件叫免死金牌, 一提到免死金牌, 小編就想到紫薇用免死金牌救了皇后一命。 在權大於法的這個封建社會, 藝術作品當中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無疑是最高明的道具, 尤其是這個尚方寶劍, 往往掌握在沒有實權的元老貴族手裡, 被賦予了高於君權法權的神聖性, 是平民百姓對於公平正義的一種精神寄託。 河南的曾經展出過一把尚方寶劍, 上面寫有賜兵部尚書先斬後奏這樣的字樣。 尚方二字原本是古代製版和掌管宮廷飲食器物的一個官署,

是皇帝御用寶劍的鍛造地。 秦朝設置尚方隸屬少府, 少府為古代九卿之一, 職責就是管理製造皇室一切生活起居的所需品, 清代劃歸給了內務府。

尚方寶劍在漢代不叫尚方斬馬劍, 明代又稱作尚方劍他不上方斬馬劍。

前漢書朱雲傳當中有記載, 朱雲上書皇帝:臣, 願賜尚方斬馬劍, 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 明代劉伯溫:“先封尚方劍, 按法誅奸贓。 拿尚方寶劍之人, 都是皇帝最為信任的人, 有先斬後奏的特權, 但要按法行事。 從元代忽必烈開始, 尚方寶劍開始象徵專斷的權利, 並且有隆重的授劍儀式。 賜尚方劍以專殺和便宜行事的做法, 在明代萬曆三大征時期開始實行, 當時是萬曆20年(1592年), 寧夏哱拜叛亂, 萬曆皇帝派遣魏學曾督戰, 因招安雙方僵持半年, 後又派葉夢熊持尚方劍乘哱拜內亂之際, 攻破城池。 因此賜尚方劍開始被頻繁使用。 監察禦史出巡也常常都賜予尚方寶劍, 代表如朕親臨。

免死金牌在古代是民間的稱謂, 官方稱之為丹書鐵券, 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 這個丹書鐵券多數認為是戰國時期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那個銅虎節流傳下來的, 上面刻有“韓將信節”等十字的陰刻銘文, 虎節也叫虎符, 是戰國時期將領發兵過關的一個憑證,

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虎符一分為二, 如果前方戰事, 國君會派人把自己一半護符送到前方統帥手裡, 統帥就有了調動軍隊的權力了。 丹書鐵券的稱謂和形式, 最早始于漢高祖劉邦, 是為了鞏固統治, 拉攏人心。 但當時丹書鐵券還沒有免死免責的功用, 只作為封賞信任的憑證, 類似於今天的勳章。 隋唐時期丹書鐵券開始具有免死金牌的功用, 孝文帝經常為宗親、近臣頒授鐵券。 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 作為歸附後享有特權的保證, 並聽世相傳襲。 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經成為常態, 凡是開國功勳, 忠勳功臣, 少數民族首領都可以賞賜鐵券, 甚至寵臣宦官也有頒發的事例。 宋元明時期, 鐵券的賞賜制度已趨於完美, 明代開始對於整套流程已經明文規定,
朝廷根據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為了七個等級, 鐵券也是根據等級來頒發, 不得越級。 鐵券上鐫刻的內容一般都是四個方面, 一、賜券的日期, 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 如免死;四、皇帝的誓言, 允諾受賜者以及他的後代享有前述特權等。

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相遇,到底誰能贏呢?御賜的尚方寶劍,代表皇帝親臨的意思,可以先斬後奏,免死金牌卻也可以免除皇判下的死罪。但大多數的鐵券是有使用次數限制的,而尚方寶劍可就沒有限定使用次數的,小編認為如果僵持下去,尚方寶劍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所謂的尚方寶劍與丹書鐵券,其實都是皇帝個人權力的一個延伸,最終解釋權必然是歸皇帝所用,結局也只能是,君要臣死臣即死,君要臣活臣便活。

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相遇,到底誰能贏呢?御賜的尚方寶劍,代表皇帝親臨的意思,可以先斬後奏,免死金牌卻也可以免除皇判下的死罪。但大多數的鐵券是有使用次數限制的,而尚方寶劍可就沒有限定使用次數的,小編認為如果僵持下去,尚方寶劍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所謂的尚方寶劍與丹書鐵券,其實都是皇帝個人權力的一個延伸,最終解釋權必然是歸皇帝所用,結局也只能是,君要臣死臣即死,君要臣活臣便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