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太極沒有對抗性?聽聽李連傑怎麼說

倒卷肱、攬雀尾、左右雲手、左右穿梭……太極招式看似柔弱無力, 其實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武學精髓。 要是認為太極沒有對抗性, 不妨聽聽“功守道”創始人李連傑怎麼說。

11月10日, 李連傑出席大體協、中體協全面戰略合作發佈會時, 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習武近50年、關於太極的心得感受。

發明太極, 原本不是為了強身健體

“發明太極, 它不是為了強身健體, 真的是攻擊的。 只是槍炮來了之後, 全世界人類把冷摒棄的模式都變成體育了, 標槍原來是用來打仗的, 馬拉松是送情報資訊的, 鉛球是紮人的。 只不過槍炮來了之後,

這些都變成體育了。 我們只不過慢了一步。 ”

李連傑認為, 太極可以作為推動人類健康的一個品牌。 它有什麼好處呢?“男女都可以練, 四十歲五十歲都可以練!”

“你也知道中國的武術功夫、太極在全世界影響非常大。 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 我們太豐富了,

年輕人練太極的動力不是太強, 有1億5千萬的人練太極, 但練太極都是40歲往上。 年輕人練一段時間就不練了。 ”

推廣“功守道”, 第一顆棋落在校園

在李連傑先生看來, 推廣太極、推廣功守道的路上, 年輕人是必須“拿下”的一群龐大人口。 所以他選擇了與阿裡體育及大、中體協合作, 將“功守道”納入第一批校園體育合作專案。

“年輕人咱們掰手腕都那麼開心, 拔河都那麼開心, 我們為什麼不弄一個中國文化, 在一個擂臺上世界上跟全世界人分享?因為太極本是中國的, 是屬於世界的, 所以年輕人應當有這樣一個夢想, 通過這樣一個運動, 而且直接競賽對抗, 可以分出贏和輸。 ”

太極來自中國、屬於全世界。 而中國的年輕人在校園裡, 可以通過“功守道”將太極推向世界, 與人分享。 便是李連傑將“功守道”帶進校園的純粹初衷。

太極的3.0版——把平面做成立體

“馬雲先生提出來, 給了我六年的時間, 我研究出了太極的3.0版, 1.0是自己練太極, 2.0是國家體育總局八十年代推的推手。 我們現在做的3.0, 把推手變成立體,

在做一個擂臺, 從擂臺上推(廣)下去。 因為太極不主張直接用拳用膝用肘攻擊身體的重要部分, 所以它更多的是一個平衡。 鬥智鬥勇, 但是不是直接傷害身體, 我覺得非常有益。 ”

“但是我告訴大家, 我很偏心, 在這個擂臺上我試了很多, 練跆拳道的不佔便宜,

柔道不佔便宜, 摔跤不佔便宜。 它專門為太極設計的。 你想拿冠軍, 還得學太極。 所以攻守道是這麼一個原理, 希望同學們喜歡, 希望你去比。 ”

在太極研究方面, 李連傑先生也進行了很多嘗試。 在思考如何調動興趣、讓大家喜歡、讓大家參與的時候, “功守道”誕生了。

為什麼叫“功守道”

“為什麼叫‘功守道’?因為中國在長江黃河流域, 自古以來就有農耕文化。 農耕的土地, 我們用更多的功夫守住我的家園, 守住我的文化。 但是不代表我不會攻擊。 所以這個攻守道是這樣一個原理。 跟世界年輕人去分享, 我希望各個全球的體育大學裡面都可以看到。 希望在學校裡面, 可以瞭解到中國的文化, 又可以做比賽。 我們很容易參與, 標準化、可複製、全球性、人人健康、人人快樂

標準化、可複製、全球性、人人健康、人人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