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我國將綜合科研攻關太湖流域水生態問題

我國將綜合科研攻關太湖流域水生態問題

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太湖流域水科學研究院近日在上海成立,

以優化多方面科技力量, 攻關太湖流域熱點難點問題。 這是我國首個流域層面水利科技領域高層次協作平臺, 也是流域水利科研機制的創新實踐成果。

——科學網

中科院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聯盟成立

11月8日, 中國科學院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聯盟(下簡稱“聯盟”)在京宣告成立。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促進發展局3家院機關, 中科院自動化所等17家科研院所以及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5家企業成為聯盟首批理事單位。 其中, 中科院自動化所與科大訊飛為聯盟理事長單位, 自動化所所長徐波、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擔任聯合理事長。

——科學網

美農業部撤回嚴控管理計畫

當地時間11月6日, 美國農業部(USDA)部長桑尼·普度發表聲明, 宣佈撤銷對應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農作物進行管理的計畫。 他說, 該機構正在重新審視這些已在1月份發佈的相關擬議規則, 並承諾以“不限制創新的審查過程”來平衡“能促進公眾信心的監管要求”。

——《科技日報》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公佈幾大突破技術

近日,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挑選了2017年的幾大技術, 並認為在過去的一年裡, 這十項技術均已到達一個里程碑式的階段或即將到達這樣一個階段。

這幾項突破性技術分別為以殺傷性T細胞用來消滅癌症的免疫工程技術、可精確編輯植物基因組的基因編輯技術、將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理解相結合的語音介面、可發射有效載荷至軌道並安全著陸的可回收火箭、知識分享型機器人、SolarCity 的超級工廠、便捷易用的通信軟體Slack、特斯拉自動駕駛儀、能利用周邊的無線電信號(如Wi-Fi)為自身供電並進行通信的新型無線裝置。

——《中國科學報》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月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 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 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 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

——《科技日報》

轉基因蘋果進入美國市場

這種所謂的“北極蘋果”是首批被賦予了能夠取悅消費者而非果農的特徵的食品之一 ——它被加入了少量的轉基因作物(GMO), 並作為一種整體產品出售, 而不是一種原料。

——《中國科學報》

科學家用轉基因表皮培養物重建皮膚

據《自然》11月9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 科學家讓一位元7歲的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症 (JEB)患者全身約80%的皮膚獲得重建,且皮膚功能完全正常。義大利摩德納雷焦艾米利亞大學的Michele De Luca及同事利用其身體上無大皰區域的皮膚細胞,培養了原代角化細胞,並利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對其進行基因改造以抑制LAMB3基因的非突變形式,借此重建表皮。

————《中國科學報》

國產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發佈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孵化的寒武紀科技公司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採用與“阿爾法狗”類似的深度學習技術,適用範圍覆蓋了圖像識別、安防監控、智慧駕駛、無人機、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的重點應用領域。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寒武紀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天石介紹,與傳統晶片不同,寒武紀的人工智慧晶片類比大腦的神經元和突觸,一條指令即可完成一組神經元的處理。這種計算模式在做智慧處理時,比如識別圖像,效率要比傳統晶片高幾百倍。

————《中國科學報》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啟航

11月8日上午,在一聲響亮悠長的汽笛聲中,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緩緩駛出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再次出征。

根據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總體工作方案,“雪龍”號將於2018年4月回到國內,執行任務週期164天,總航程約3.7萬海裡。“雪龍”號具體航線為:上海港、紐西蘭基督城、恩科斯堡島、中山站、普里茲灣、大衛斯海、恩科斯堡島、紐西蘭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港。

——新華社

李強調研浦東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頭

市委書記李強11月8日在浦東新區調研時強調,浦東要聚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頭。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集聚和建設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設施集群,提高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按照規劃高標準建設張江科學城。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使科技成果儘早應用轉化。要加快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引進,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不斷提高創新的便利性、寬鬆性和包容性,提高創新濃度,形成創新的“場效應”。

——看看新聞網

科學家讓一位元7歲的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症 (JEB)患者全身約80%的皮膚獲得重建,且皮膚功能完全正常。義大利摩德納雷焦艾米利亞大學的Michele De Luca及同事利用其身體上無大皰區域的皮膚細胞,培養了原代角化細胞,並利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對其進行基因改造以抑制LAMB3基因的非突變形式,借此重建表皮。

————《中國科學報》

國產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發佈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孵化的寒武紀科技公司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採用與“阿爾法狗”類似的深度學習技術,適用範圍覆蓋了圖像識別、安防監控、智慧駕駛、無人機、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的重點應用領域。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寒武紀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天石介紹,與傳統晶片不同,寒武紀的人工智慧晶片類比大腦的神經元和突觸,一條指令即可完成一組神經元的處理。這種計算模式在做智慧處理時,比如識別圖像,效率要比傳統晶片高幾百倍。

————《中國科學報》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啟航

11月8日上午,在一聲響亮悠長的汽笛聲中,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緩緩駛出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再次出征。

根據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總體工作方案,“雪龍”號將於2018年4月回到國內,執行任務週期164天,總航程約3.7萬海裡。“雪龍”號具體航線為:上海港、紐西蘭基督城、恩科斯堡島、中山站、普里茲灣、大衛斯海、恩科斯堡島、紐西蘭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港。

——新華社

李強調研浦東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頭

市委書記李強11月8日在浦東新區調研時強調,浦東要聚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頭。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集聚和建設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設施集群,提高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按照規劃高標準建設張江科學城。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使科技成果儘早應用轉化。要加快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引進,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不斷提高創新的便利性、寬鬆性和包容性,提高創新濃度,形成創新的“場效應”。

——看看新聞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