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藝海拾貝」黃鶴樓的“萬古愁”

古人喜歡登高望遠, 一趿高處, 極目遠眺, 天地蒼茫, 憂思懷緒滾滾而來, 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什麼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什麼“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齒頰留香的詩詞浩如煙海。

黃鶴樓以那首“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獨步詩林, 傲視千古。 所有的詩裡, 都散發著濃濃的愁思。 這“愁思”延綿至今, 令我們亦惆悵不已。 黃鶴樓優秀燦爛的古文化並沒有湮沒在歷史的長流裡, 而是以歷久彌新的姿態站在這古代與今時的交匯點, 續接起古人予我們的“萬古愁”。

一踏入黃鶴樓景區, 就不由自住地拿滕王閣與之相較。 我所說的相較不是文化底蘊的深淺和千古名氣大小以及建築格局風格高低什麼的, 而是以今人膚淺的旅遊觀點來說一二。

確然, 賦予二者身上那燦爛奪目的文化光環,

仍令今人心神往之, 她們不僅僅是一座樓, 已然是詩歌文化和古建築文化完美融合的巔峰之作。 這兩座美輪美奐的古建築, 作為輝煌歷史的見證者, 我們在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 如何把這些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進行保護和發掘, 進一步煥發出獨特的魅力。 而黃鶴樓的保護性的開發建設, 依愚見, 已經盡其所能的作到了盡善盡美的發掘和創新, 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典範。

黃鶴樓不僅僅是作為只參觀一座樓的遊覽點,而是發展成了整合各種古文化於一體的公園式的景區。她把各大景區的優秀元素都複製在一起,但並不讓人覺得牽強。

一座樓,承載著古人的憂思,她永遠佇立在長江邊,烙刻在中國人的心裡,任那綿綿不絕的愁思隨著長江水,源遠流長,永不停息。

作者:瑛姐

編審:黃日強 伍海瑛

編輯:譚惠靈

賓陽發佈

BYXXB@126.com

jrby8609@126.com

關注賓陽發佈,更多精彩搶先知

黃鶴樓不僅僅是作為只參觀一座樓的遊覽點,而是發展成了整合各種古文化於一體的公園式的景區。她把各大景區的優秀元素都複製在一起,但並不讓人覺得牽強。

一座樓,承載著古人的憂思,她永遠佇立在長江邊,烙刻在中國人的心裡,任那綿綿不絕的愁思隨著長江水,源遠流長,永不停息。

作者:瑛姐

編審:黃日強 伍海瑛

編輯:譚惠靈

賓陽發佈

BYXXB@126.com

jrby8609@126.com

關注賓陽發佈,更多精彩搶先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