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諸侯王篡位後編纂一曠世奇書,其正本離奇消失,千百年爭議不斷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心勃勃而且充滿神秘色彩的皇帝, 他曾經命人編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 全書目錄60卷, 正文22877卷, 裝成11095冊, 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由於正本失傳, 至今殘存的明朝嘉靖年間重新抄錄的副本由於其重要的文獻價值仍被學術界視為珍寶。

圍繞著失蹤的《永樂大典》正本的是一個又一個諱莫如深的謎團, 甚至有學者將之稱為“中國書籍史上的最大疑案”。 學者們各執一端, 或說深埋于明朝嘉靖皇帝的陵寢之中, 或說被李自成焚毀, 或說不知所終。

關於正本下落的普遍說法, 是毀于乾清宮大火。 在西元1797年, 即清朝嘉慶二年, 紫荊城內突然失火, 將整個乾清宮幾乎才對毀滅。 《永樂大典》正本當時正藏語乾清宮中, 從而不幸毀於這場大火。

但是, 在清朝乾隆年間, 清政府曾清理過宮中藏書, 所有善本典籍全部集中在一起, 編成了《天祿琳琅書目》《永樂大典》是書籍中的龐然大物, 又有一萬多冊, 假如正本在乾清宮, 是極容易被發現的, 怎麼可能不編入《天祿琳琅書目》?

乾隆年間編輯《四庫全書》時, 因為要參考《永樂大典》, 曾經在宮裡宮外都查找過《永樂大典》。 當時有人懷疑在康熙年間修書時,

有人常在皇家藏書庫翻閱此書, 有可能取走查閱未能交回。 於是, 乾隆下嚴令查訪, 但一本也沒有找到。

假如當時正本存放在乾隆清宮, 何必捨近求遠, 去江蘇、浙江尋查副本呢?這樣看來, 既然正本毀于乾隆清宮大火的說法站不住腳,

那麼正本的失蹤會不會早在清朝以前呢?

關於正本失蹤的第二種說法, 就是毀於明末之際, 即被李自成焚毀了。 明朝末年, 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佔了北京。 由於難以抵擋來勢洶洶的清兵, 剛剛稱帝的李自成便匆匆撤離北京。 在離開之前, 他將怒火發洩到了京城的宮殿和城樓上,

下令放火焚燒。 在這樣一個人人自危的亂世, 沒有人會去顧及一部書的存在和命運。 《永樂大典》正本是否在此時無聲無息的全部化為灰燼了呢?然而, 這種說法在史籍中不見記載, 也就沒有真憑實據。

儘管眾說紛紜, 但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 《永樂大典》正本幾百年來從未現身過,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關於正本的準確記載。

於是,有學者提出,要破解《永樂大典》正本之謎,應該從它歷史上最後一次被準確地記載的時間入手,也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喪葬期間。

據史載,嘉靖皇帝是在死後三個月才下葬了,此時已經到了隆慶元年三月,新皇帝在一個月之後表彰了《永樂大典》副本的重新抄錄人員。按照邏輯推理,抄錄完成的日子應當是在四月之前,這樣一來,嘉靖皇帝下葬和《永樂大典》副本重錄完成的時間點非常接近。並且,從此時起,《永樂大典》正本的去處就音信杳然。嘉靖的喪葬與正本的失蹤幾乎在同時發生,這難道真的是某種巧合嗎?

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曾經發生的事實只有一個。如果這一切猜想恰好揭示了那個唯一的歷史事實,如果明朝嘉靖皇帝正是《永樂大典》正本失蹤的幕後主使,那麼,一個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就是,他真的把《永樂大典》正本帶到自己的陵寢之中了嗎?

當然,《永樂大典》正本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品,這一猜想在打開永陵地宮之前只能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消失了幾個世紀的《永樂大典》正本,也許還有更多未解的謎團,等待著人們去不斷地探尋。

《永樂大典》正本幾百年來從未現身過,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關於正本的準確記載。

於是,有學者提出,要破解《永樂大典》正本之謎,應該從它歷史上最後一次被準確地記載的時間入手,也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喪葬期間。

據史載,嘉靖皇帝是在死後三個月才下葬了,此時已經到了隆慶元年三月,新皇帝在一個月之後表彰了《永樂大典》副本的重新抄錄人員。按照邏輯推理,抄錄完成的日子應當是在四月之前,這樣一來,嘉靖皇帝下葬和《永樂大典》副本重錄完成的時間點非常接近。並且,從此時起,《永樂大典》正本的去處就音信杳然。嘉靖的喪葬與正本的失蹤幾乎在同時發生,這難道真的是某種巧合嗎?

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曾經發生的事實只有一個。如果這一切猜想恰好揭示了那個唯一的歷史事實,如果明朝嘉靖皇帝正是《永樂大典》正本失蹤的幕後主使,那麼,一個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就是,他真的把《永樂大典》正本帶到自己的陵寢之中了嗎?

當然,《永樂大典》正本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品,這一猜想在打開永陵地宮之前只能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消失了幾個世紀的《永樂大典》正本,也許還有更多未解的謎團,等待著人們去不斷地探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