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擴大對外開放新圖,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在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的問題上, 推進對外投資將擔負重大使命。 未來幾年, 中國政府勢必會出臺相關政策, 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 對走出去的中資企業制定更多規範細則。

張建平 沈博/文

2017年10月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出報告。 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了不少“關鍵字”, 展示了新理念、新觀點。 除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等熱點詞彙之外, 對外開放同樣構成了本次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任務”中,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全面開放新格局”, 報告中指出,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顯然,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對外開放”依舊是中國的重要發展戰略。

為什麼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 對外開放一直是中國始終奉行的政策。 3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一方面, 中國積極對外招商引資, 希望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 不斷推動出口導向型企業發展, “出口”與“投資”一同成為近3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據海關統計, 2016年中國的貨物進出口規模達到24.33萬億元, 比2015年下降0.9%;進入2017年上半年, 中國進出口增長19.6%, 規模總值達到13.14萬億元, 創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從全球市場的角度看,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統計資料, 2012年-2015年中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逐年上升, 2015年已經提高至19.8%,

是近3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 從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 外貿增長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就業人數達到1.8億左右, 約占全國就業總量的23%;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規模已經超過8.2萬億元, 成為支持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外貿增長還帶來了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的興起與成長, 成為新時期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進程中新的立足點。

此外, 利用外資也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商直接投資(FDI)對於一國的貿易增長、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早期的經濟建設有賴於FDI所帶來的必要資金, 而中國經濟發展結構的轉變與外資投資分佈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佈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 中國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中排名第二。 1992年, 中國利用FDI的規模僅有110億美元, 而2015年中國利用FDI的規模就已經高達1356.1億美元, 其間增長了12.3倍。 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特殊角色, 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 外資一直是走在前列的。 相關研究分析顯示, 2015年流向製造業的FDI占比仍有31%, 流向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FDI比重分別達到23%和12%。 當前, 外資更多地分佈于服務業和高附加值產業, 而這一部分產業是中國未來轉型的方向。 與此同時,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供給側改革過程中, 外資是其中比較積極的力量, 中國當前完全有必要用好外資。 這意味著,
中國要建立開放性的經濟體系,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外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

30多年來的對外開放經驗表明,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國欲發展先進生產力、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就必須繼續推動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此外, 持續的對外開放對中國社會自身的變革與發展也產生不少積極影響, 比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求中國國內需要不斷推進市場化進程的建設、對外出口符合發達國家質檢產品標準也促使中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生產品質標準、吸引外商投資和涉外商貿的增加要求中國在商貿投資領域不斷推進相關法律標準的出臺與完善。 整體而言, 無論從國際地位的提升, 還是國內社會發展水準的提升,對外開放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儘管過去五年中,中國的“開放型新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然而隨著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和困難。

201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前一年相比下降0.9%。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超過中國,這是中國在時隔四年後將首位寶座拱手讓出。有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出口基地的競爭力下降問題不容忽視。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憑藉著自身低成本的優勢不斷擴大貿易額,進而成為“世界工廠”。而今,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開發成本等不斷攀升,外資企業甚至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向越南等海外國家和地區轉移工廠的動向。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市場整體處於低迷狀況。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貿易量同比上升1.3%,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幅,顯著低於全球2.3%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全球範圍內不斷蔓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全球貿易造成不小的衝擊,中國也飽受其害。2016年,中國總共遭遇119起貿易摩擦事件,相當於每三天就會發生一起。

此外,在2016年歐盟實施的68種反傾銷稅中,有51種是針對中國商品的,覆蓋了從鋼材到太陽能電池等中國大宗出口商品。至於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問題,2016年5月歐盟議會也高票通過一項決議,拒絕承認中國擁有“市場經濟”的地位。世界政治形勢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中國對外開放面臨的風險。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英國公投脫歐、美國退出TPP談判框架等等,均加劇了當前國際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嚴峻局勢。總而言之,中國的對外開放道路依舊漫長,仍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如何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鑒於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本次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羅伯特·阿澤維多指出,“在貿易上關閉國門只能讓事態惡化”。中國過去近40年的對外開放經驗已經明確說明,對外開放是中國當前必須一以貫之的政策。在新形勢下,既然要堅持繼續打開國門,就不能還如往常一樣依靠低成本發展對外貿易,而是需要我們思變。當前的中國對外開放同樣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十九大報告已經敏銳地關注到這一問題,並提綱挈領提出了整體的發展思路——“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這一新格局中,“一帶一路”將是中國未來幾年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的重要抓手。自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之後,中國已經意識到角色和任務的轉變,而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開始積極適應新角色和新任務的重要體現。它是中國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是新時期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和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戰略新格局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順應全球和區域發展格局新的變化、培育中國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重大戰略部署。

顯然,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將“一帶一路”定位為中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平臺,集中凸顯了中國創新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東方大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的推出表明了當前中國對外開放、實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思路和內容。“一帶一路”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合作理念是開放包容的;其次,在合作空間上也是包容的;再者,合作方式將是機制性合作與非機制性合作的結合;最後,合作領域也是開放包容的。這意味著當前對外開放新格局將要求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間、合作方式和合作領域等方面實現新的轉變與突破,從而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對外開放政策貫徹到底。

其次,報告提出要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中國已經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純粹依靠低成本優勢發展對外貿易。在成為貿易大國的情況下,中國將積極推進貿易強國建設。這與當前中國積極宣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要求是相適應的。在產品製造領域,中國在技術創新、品牌創造等方面仍處於劣勢;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在服務水準和服務品質上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而言之,這一要求是基於當前中國由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推進的迫切需求。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力。2016年,試點區域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637億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規模達到2039億元,同比增長16%。顯然,以跨境電商和市場採購貿易為代表的新業態正在逐步成為中國進出口增長的新動力。

相比于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業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具有諸多新優勢:1.新業態更易突破傳統的空間局限;2.新業態有助於不同國家間技術跨越;3.新業態更貼近日常生活,易被接受。鑒此,未來幾年內,國家勢必會進一步推動新業態的生存與發展,打造更好的互聯網平臺,在以企業為走出去主體的條件下,加強政策設計,為新業態新模式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

再者,報告提出要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當前,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已經實現高程度的融合,實現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勢在必行。實際上,前幾年我國就已著手摸索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早在2013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在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業開放、完善政府監管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隨後設立的天津、福建、廣東則代表了自貿區建設在沿海地區的推廣。這兩批自貿區的良好表現又催生了2016年第三批自貿區的設立,進而初步形成由沿海拓展到內陸、梯度發展的新格局。由於當前外貿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優勢消失與新興優勢形成之間存在時間差,因此中國亟須通過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倒逼國內改革,通過構築開放型經濟體系在國際國內更大市場空間內優化資源配置,而自貿區戰略正是中國主動開放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在自貿區平臺上,通過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貨物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準將不斷提高,出口帶動製造業發展、進口帶動消費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降低,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開放將促進服務業的繁榮;相互投資的創造效應將使得新的全球供應鏈和區域生產網路不斷拓展,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涵將不斷得到充實。

鑒此,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在未來將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顯然,對於利用外資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廣、進一步降低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實現反壟斷的機制化和透明化、實現投資程式的真正簡化等方面的問題,未來幾年自貿區實踐在頂層設計支持下將有希望得到進一步解決。報告還提到要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在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需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進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完成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顯然,實現“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的目標,僅僅推進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進程是遠遠不夠的。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的開放力度,不僅僅是中國平衡區域發展所需要做到的,同時也是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為西部帶來了全方位進口和資本雙向流動的發展機遇。顯然,在“新時代”中,西部是一個潛在的綜合性區域經濟合作平臺,成為中國向西合作的重要立足點和支撐點。特別是第三批自貿區的設立,內部地區將迎來對外開放的新機遇。

一方面,自貿區的設立可以作為一個招商引資平臺,獲得財力的集中支持;另一方面,自貿區意味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建設,這可以通過先行的政策試驗改善西部發展環境。未來西部地區在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中將大有可為。

最後,報告明確要求繼續推進對外投資。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鼓勵支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走出去”和“引進來”對下一步對外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關鍵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對外投資處於一種相對滯後的狀態。國外研究表明,“走出去”速度與一國的GDP水準特別是人均GDP水準密切相關。

當前中國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從理論上講應該是進入對外投資高度增長階段。儘管前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喜憂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外投資對於當前中國提高自身發展水準、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具有突出的意義。對外投資可以説明國內市場尋求中國需要的技術、產品、資源及能源,滿足國內需求。與此同時,國內企業技術相對落後、品牌缺乏、管理模式相對老舊的狀況早已被詬病多時,通過兼併國外企業尋求自身發展的轉型升級無疑是一可行之策。此外,資本“走出去”還有助於通過對外投資打進海外市場,規避相關的貿易摩擦,提升中國的外貿發展水準。這意味著,在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的問題上,推進對外投資將擔負重大使命。在未來幾年,中國政府勢必會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在鼓勵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對走出去的中資企業制定更多的規範細則。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亞非洲所所長、研究員;沈博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編輯:王延春)

(本文首刊於2017年10月3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還是國內社會發展水準的提升,對外開放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儘管過去五年中,中國的“開放型新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然而隨著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和困難。

201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前一年相比下降0.9%。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超過中國,這是中國在時隔四年後將首位寶座拱手讓出。有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出口基地的競爭力下降問題不容忽視。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憑藉著自身低成本的優勢不斷擴大貿易額,進而成為“世界工廠”。而今,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開發成本等不斷攀升,外資企業甚至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向越南等海外國家和地區轉移工廠的動向。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市場整體處於低迷狀況。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貿易量同比上升1.3%,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幅,顯著低於全球2.3%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全球範圍內不斷蔓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全球貿易造成不小的衝擊,中國也飽受其害。2016年,中國總共遭遇119起貿易摩擦事件,相當於每三天就會發生一起。

此外,在2016年歐盟實施的68種反傾銷稅中,有51種是針對中國商品的,覆蓋了從鋼材到太陽能電池等中國大宗出口商品。至於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問題,2016年5月歐盟議會也高票通過一項決議,拒絕承認中國擁有“市場經濟”的地位。世界政治形勢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中國對外開放面臨的風險。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英國公投脫歐、美國退出TPP談判框架等等,均加劇了當前國際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嚴峻局勢。總而言之,中國的對外開放道路依舊漫長,仍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如何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鑒於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本次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羅伯特·阿澤維多指出,“在貿易上關閉國門只能讓事態惡化”。中國過去近40年的對外開放經驗已經明確說明,對外開放是中國當前必須一以貫之的政策。在新形勢下,既然要堅持繼續打開國門,就不能還如往常一樣依靠低成本發展對外貿易,而是需要我們思變。當前的中國對外開放同樣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十九大報告已經敏銳地關注到這一問題,並提綱挈領提出了整體的發展思路——“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這一新格局中,“一帶一路”將是中國未來幾年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的重要抓手。自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之後,中國已經意識到角色和任務的轉變,而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開始積極適應新角色和新任務的重要體現。它是中國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是新時期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和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戰略新格局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順應全球和區域發展格局新的變化、培育中國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重大戰略部署。

顯然,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將“一帶一路”定位為中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平臺,集中凸顯了中國創新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東方大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的推出表明了當前中國對外開放、實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思路和內容。“一帶一路”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合作理念是開放包容的;其次,在合作空間上也是包容的;再者,合作方式將是機制性合作與非機制性合作的結合;最後,合作領域也是開放包容的。這意味著當前對外開放新格局將要求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間、合作方式和合作領域等方面實現新的轉變與突破,從而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對外開放政策貫徹到底。

其次,報告提出要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中國已經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純粹依靠低成本優勢發展對外貿易。在成為貿易大國的情況下,中國將積極推進貿易強國建設。這與當前中國積極宣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要求是相適應的。在產品製造領域,中國在技術創新、品牌創造等方面仍處於劣勢;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在服務水準和服務品質上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而言之,這一要求是基於當前中國由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推進的迫切需求。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力。2016年,試點區域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637億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規模達到2039億元,同比增長16%。顯然,以跨境電商和市場採購貿易為代表的新業態正在逐步成為中國進出口增長的新動力。

相比于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業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具有諸多新優勢:1.新業態更易突破傳統的空間局限;2.新業態有助於不同國家間技術跨越;3.新業態更貼近日常生活,易被接受。鑒此,未來幾年內,國家勢必會進一步推動新業態的生存與發展,打造更好的互聯網平臺,在以企業為走出去主體的條件下,加強政策設計,為新業態新模式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

再者,報告提出要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當前,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已經實現高程度的融合,實現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勢在必行。實際上,前幾年我國就已著手摸索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早在2013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在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業開放、完善政府監管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隨後設立的天津、福建、廣東則代表了自貿區建設在沿海地區的推廣。這兩批自貿區的良好表現又催生了2016年第三批自貿區的設立,進而初步形成由沿海拓展到內陸、梯度發展的新格局。由於當前外貿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優勢消失與新興優勢形成之間存在時間差,因此中國亟須通過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倒逼國內改革,通過構築開放型經濟體系在國際國內更大市場空間內優化資源配置,而自貿區戰略正是中國主動開放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在自貿區平臺上,通過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貨物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準將不斷提高,出口帶動製造業發展、進口帶動消費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降低,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開放將促進服務業的繁榮;相互投資的創造效應將使得新的全球供應鏈和區域生產網路不斷拓展,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涵將不斷得到充實。

鑒此,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在未來將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顯然,對於利用外資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廣、進一步降低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實現反壟斷的機制化和透明化、實現投資程式的真正簡化等方面的問題,未來幾年自貿區實踐在頂層設計支持下將有希望得到進一步解決。報告還提到要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在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需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進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完成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顯然,實現“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的目標,僅僅推進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進程是遠遠不夠的。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的開放力度,不僅僅是中國平衡區域發展所需要做到的,同時也是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為西部帶來了全方位進口和資本雙向流動的發展機遇。顯然,在“新時代”中,西部是一個潛在的綜合性區域經濟合作平臺,成為中國向西合作的重要立足點和支撐點。特別是第三批自貿區的設立,內部地區將迎來對外開放的新機遇。

一方面,自貿區的設立可以作為一個招商引資平臺,獲得財力的集中支持;另一方面,自貿區意味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建設,這可以通過先行的政策試驗改善西部發展環境。未來西部地區在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中將大有可為。

最後,報告明確要求繼續推進對外投資。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鼓勵支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走出去”和“引進來”對下一步對外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關鍵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對外投資處於一種相對滯後的狀態。國外研究表明,“走出去”速度與一國的GDP水準特別是人均GDP水準密切相關。

當前中國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從理論上講應該是進入對外投資高度增長階段。儘管前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喜憂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外投資對於當前中國提高自身發展水準、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具有突出的意義。對外投資可以説明國內市場尋求中國需要的技術、產品、資源及能源,滿足國內需求。與此同時,國內企業技術相對落後、品牌缺乏、管理模式相對老舊的狀況早已被詬病多時,通過兼併國外企業尋求自身發展的轉型升級無疑是一可行之策。此外,資本“走出去”還有助於通過對外投資打進海外市場,規避相關的貿易摩擦,提升中國的外貿發展水準。這意味著,在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的問題上,推進對外投資將擔負重大使命。在未來幾年,中國政府勢必會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在鼓勵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對走出去的中資企業制定更多的規範細則。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亞非洲所所長、研究員;沈博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編輯:王延春)

(本文首刊於2017年10月3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