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統一六國的基因在哪?一首秦風表達的淋漓盡致

秦國為什麼能一統中國?

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 秦國的生存環境

秦國歷史悠久從殷商時期就已經是一大勢力, 後來武王伐紂滅商立周, 因為秦忠於紂王, 被周朝多次圍剿, 後來雖然投靠周朝卻沒有得到重用, 也沒有分封, 只得到一個為周王朝養馬的小官。 (這又是一個弼馬溫的故事..)

西垂之地, 西戎部落非常多, 連年打仗, 後來把西戎部落統一才得到周王分封。 在這樣的夾縫中生存非常不容易, 形成了一種與中原諸國完全不同習俗, 不重奢華享樂, 民風彪悍, 厭戰卻不畏戰。 這可以說是秦國能統一六國的基因了。

第二、 商鞅變法

自秦孝公用商鞅變法, 秦國才開始一步步慢慢強大。

但是為什麼其他六國也有變法, 卻都沒有形成秦國這樣的國力和戰鬥力呢?

這就要從變法的深度來說, 秦國變法是六國中變得最徹底的一個, 其他六國有些變軍,

有些變商, 有些變農, 但是都只變底層百姓, 對於貴族世族卻不觸及, 這就導致了有法不依, 行法無利的局面, 變法往往一代或二代而終。

只有秦國變法觸及根本, 行法治國家, 歷經六代君王不廢, 即便有昏君, 庸君, 只要國家依法而行就不會有一代衰亡的危險。

第三、 軍民同心

在詩經戰爭詩、軍旅詩中全部都是描述戰爭之苦, 反戰、厭戰情緒的。

只有一首例外那就是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 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 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詩中對戰爭的熱情、對兄弟的情誼和同仇敵愾的堅強意志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秦國軍民對於改變自身現狀的殷切希望

這在其他六國中都是沒有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