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之——可惜了,諸葛亮沒有學會越王勾踐隱忍術

讀《三國演義》的人, 大都對蜀漢過早滅亡很惋惜, 很多人認為, 是諸葛亮的事無巨細, 凡事親力親為, 導致人才的斷層, 以戰為守的戰略失誤應該是最大原因!

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清楚這樣一個事實:

蜀漢的實際國祚比曹魏要長——事實上從249年【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已經名存實亡, 而蜀漢直到263年薑維自盡才實際滅亡。

歷史不假設, 但是我們不妨假設一下::

如果作為實際當家人的諸葛亮從223年白帝托孤後即效仿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蜀國是不是有下一個可能?

【漢中之戰】劉備奪取漢中, 曹操來了玩了招陰的::

【將10萬人口全部遷往關中】這招真狠, 事實上這時起, 蜀漢再對曹魏的對抗中, 就失去了戰略制高點, 導致後來諸葛亮北伐不得不千里迢迢從成都平原運糧到秦嶺。 他的對手司馬懿, 正是看到了他這一致命的弱點, 最後活生生的把諸葛亮給拖死了!

劉備東征孫權的【夷陵之戰】雖然喪失了大量精銳, 但蜀漢人口損失不大。 諸葛亮當家後, 完全可以“東和孫權, 然後學習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當時的蜀漢人口不過百萬, 在當時的三國之中, 雖然最弱, 但遠遠超過當年越王勾踐的實力。

如果諸葛亮能實際以下方略:

一方面堅守秦嶺南部各隘口, 另一方面獎勵生育將漢中肥沃之地遷入移民, 不出數年則蜀國勢力大增。

蜀漢甚至可以依照秦漢舊制, 一方面實行徵兵制從而避免豪強地主出現, 另一方面則士兵戍邊1年、衛戍1年。 這樣的“兩年兵役制”既能保證國家養兵6萬足矣, 又可以保證戰時大量“預備役”投入作戰。 國家抑制豪強地主, 培養自耕農, 鼓勵生育, 蜀漢人口很容易劇增!

也可仿照春秋時晉國【六卿】制度, 雖然說六卿後來靠成了【三家分晉】, 但是非常時期, 有非常之策, 一但操作成功, 一統天下, 是明可能滴!

蜀漢“六卿”, 可以是:

諸葛亮、趙雲、魏延、張翼、張紹(張飛世子)、關興(關羽世子), 不僅可以整合荊州集團與蜀漢集團, 而且可以保證“文武搭配”。 如果諸葛亮長期將主要精力用於內政建設, 軍事上則全國保留3萬邊防軍與3萬禁衛軍, 而且軍隊都是“兩年兵役制”, 則“立足於守”的戰略很容易保證蜀漢“區域繁華”。

事實上, 晉國“六卿”制度與秦漢“徵兵”制度相結合, 是可行的:

後來宇文泰“八柱國”其實是晉國【六卿】制度的改良版:

宇文泰只控制著雍涼貧瘠之地, 卻能戰勝控制著關東六州之地的高歡父子,

不得不說這種“軍事股份制”很容易激發軍事將領積極性。

曹魏、東吳的將軍是為了“主公”而戰鬥, “軍事股份制”的將軍則是為了自己而戰鬥。 “三國合夥人”將成就蜀漢逆轉奇跡。 而且, 這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林立的曹魏、東吳即使有心學習也做不到的。 “六大家族”輔佐劉氏, 這是後來“關隴集團”的預演, 出將入相成就百年基業。

如果他能學學越王勾踐隱忍術,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則二十年後當如何?

四川本是天府之國, 漢中也是富庶之地, 本該是生孩子、種田主力的青壯年卻被浪費在戰場上!

說到底, 他只是幕僚式人才, 在老闆的領導下, 能幹好工作, 真的讓他做當家人, 他無論從戰略上, 還是戰術上都嚴重不足!

諸葛亮只想著如何在有生之年完成先帝遺願, , 他只想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為蜀漢開創未來, 更沒有想到如何為後人作嫁衣裳。 蜀漢, 終於毀於諸葛亮及後繼者薑維的窮兵黷武上!

也可以說, 這是幕僚式文人治國的悲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