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粉絲也瘋狂

追星, 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每次看到網上的追星事件, 我都不由感慨這些追星族的精神可嘉啊!說起追星那還真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追星這事兒自古有之。 古人追星的瘋狂程度絕不亞於現代人。 不過總體來說現代人追星幾乎都是在追一些歌星跟影視明星而古人相對來說對文壇偶像較為追捧崇拜。

一首《贈汪倫》將汪倫的名字記在了歷史的名冊上。 汪倫在桃花潭畔修建一幢豪宅, 邀請偶像李白做客盛情款待。 美景美酒和汪倫的真摯情誼讓李白不禁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 李白好有一位知名的粉絲叫魏萬, 他為了一睹詩仙的風采,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追尋李白的足跡,經過半年的跋涉, 領略了三千里的雲和月,終於在揚州追上了他心中的偶像詩仙李白。 見到苦苦追尋的偶像他喜極而泣, 語無倫次,當即跪拜,

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時間寫成的《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李白深受感動, 大筆一揮寫下《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 回贈鼓勵這位年輕人。

從這些事可以看得出李白屬於隨和的實力派明星與李白相比另外一位文豪偶像就很悲催了。 “竹林七賢”這幾個人是當時的骨灰級明星團。 被追星族們所崇拜。 當時有一位青年才俊鐘會, 歷史上也有記載的這麼一個人, 他極其崇拜七賢之一嵇康, 他去找嵇康, 在門前徘徊許久不敢進去, 就把自己的文章從窗戶裡扔進去, 對他作品《四本論》, 嵇康沒有作出任何反應。 鐘會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 後來向當權的司馬昭進讒言, 最終嵇康被殺。 這事兒一方面反應了鐘會為人的心胸狹窄,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嵇康清高不隨和, 愛端明星架子。

白居易屬於童星出道, 他的詩通俗易懂男女老少都喜歡吟誦。 相傳有個歌伎為了抬高身價, 自誇說:“吾誦得白學士《長恨歌》, 豈同他伎哉?”出場費立馬暴漲。 湖北荊州曾有一個叫葛清的人, 是位狂熱的“白迷”, 他周身除了腦袋以外全部刺上白居易的詩, 還請人配了圖, 圖文並茂, 被人稱為“白舍人行詩圖”。 真的是瘋狂的粉絲啊!

“楊柳岸邊, 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這足以說明柳詞的火爆程度。 柳永是婉約詞的鼻祖,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經典名句就出自他的《蝶戀花》。 這位名滿天下的超級偶像, 卻一生科場失意。 他以青樓為家, 創作了大量文采斐然的婉約詞,

並贈與相識的歌妓吟唱。 柳永在家排行老七, 人稱“柳七”, 當時青樓中盛傳:“不願君王召, 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 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 願識柳七面。 ”相傳當年就是因為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引發了金朝侵宋的戰爭。 柳永死後, 成百上千的歌伎絡繹不絕地到他的墓地弔唁。 以後每逢清明, 都有歌妓帶著美酒到柳永墓前祭奠, 人們稱之為“吊柳會”。 有人給柳永墓題詩:“樂游原上妓如雲, 盡上風流柳七墳。 可笑紛紛縉紳輩, 憐才不如眾紅裙。 ”真的是身前身後皆是名啊!

《水滸傳》裡有這麼一段:“忽見一個秀士, 頭戴折角巾, 引一個綠袍年少將軍, 來教瓊英飛石子打擊。 ”這裡面“折角巾”的來歷還有一段典故:相傳東漢太原人郭泰,

字林宗。 他滿腹經綸, 口才出眾、精通音律, 且身材魁偉, 長得英俊。 放在現代他就屬於那種實力派雙棲明星了。 人們仰慕他的才學, 甚至模仿他的舉動和穿著。 一天, 郭林宗的頭巾被淋濕, 只好將濕了的一角折疊起來。 人們見他這打扮, 爭相仿效, 故意也把頭巾折起一角。 竟然刮起了一股稱 “林宗巾”的時尚風潮。 陸遊詩雲:“雨墊林宗一角巾, 蕭條村路並煙津。 ”後來, “折角巾”泛指文士的帽子。 這就是明星效應, 人們請明星代言就是這個原因。

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安, 中國第一美男子, 無人不曉。 他就屬於那種明明可以靠臉卻偏偏拼才華的偶像加實力派的明星了。 許多武俠小說都會用“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英俊。 他17歲時駕車出遊洛陽城, 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擲果盈車”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長相並不出眾,但是他的才華和氣度,吸引了一眾粉絲。他被貶官到廣東惠州後,住在惠州西湖旁邊,與一位姓溫的都監為鄰。溫家女兒偏愛文學,對這位大文豪欽佩不已,乘機遠觀了一下,不見不打緊,一見完了,一見鍾情。那知皇上一道聖旨,將蘇東坡貶到更遠的儋州(海南島)。蘇東坡走後,癡情的溫姑娘竟相思成疾香消玉殞了。蘇東坡獲大赦後,從海南返回毗陵(今常州)時,天熱中暑,戴著小帽,披著短衫,坐在船上。聽說東坡歸來的消息後,沿運河兩岸有成千上萬的人跟隨觀看。蘇東坡見此情景,對同船的客人開玩笑說,這許多人睽睽然,可不要看殺我蘇軾喲?這樣的一幕,足以證明人們是多麼愛戴蘇東坡。然而在我國古代《晉書》等典籍的就記述了一件真的把人看殺的事件,這就是曠世奇聞“看殺衛玠”。

衛玠,三國時人。關於衛玠《晉書》裡用 “明珠”,“玉潤”等等來形容,他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像是白玉雕的塑像,被人們稱為“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後來,衛玠到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美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們都出門圍觀,使得他日不能行,夜不能寐,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年僅二十七歲。因此,人們都說衛叔寶是被看殺的。

這古人追起星來,的確夠瘋狂。

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擲果盈車”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長相並不出眾,但是他的才華和氣度,吸引了一眾粉絲。他被貶官到廣東惠州後,住在惠州西湖旁邊,與一位姓溫的都監為鄰。溫家女兒偏愛文學,對這位大文豪欽佩不已,乘機遠觀了一下,不見不打緊,一見完了,一見鍾情。那知皇上一道聖旨,將蘇東坡貶到更遠的儋州(海南島)。蘇東坡走後,癡情的溫姑娘竟相思成疾香消玉殞了。蘇東坡獲大赦後,從海南返回毗陵(今常州)時,天熱中暑,戴著小帽,披著短衫,坐在船上。聽說東坡歸來的消息後,沿運河兩岸有成千上萬的人跟隨觀看。蘇東坡見此情景,對同船的客人開玩笑說,這許多人睽睽然,可不要看殺我蘇軾喲?這樣的一幕,足以證明人們是多麼愛戴蘇東坡。然而在我國古代《晉書》等典籍的就記述了一件真的把人看殺的事件,這就是曠世奇聞“看殺衛玠”。

衛玠,三國時人。關於衛玠《晉書》裡用 “明珠”,“玉潤”等等來形容,他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像是白玉雕的塑像,被人們稱為“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後來,衛玠到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美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們都出門圍觀,使得他日不能行,夜不能寐,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年僅二十七歲。因此,人們都說衛叔寶是被看殺的。

這古人追起星來,的確夠瘋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