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學習必讀」人民日報十論黨的十九大精神

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強大的生命力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闊步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二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三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宏偉藍圖凝聚人心,用苦幹實幹開啟未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國家、走向復興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描繪了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視野、高遠眼光與科學謀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表,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書,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這個新目標,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建設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三步走”的戰略安排,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兩個目標已分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上世紀末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經極不平凡的五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形勢決定任務。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的發展水準,提前到2035年來實現,進程縮短了15年;將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奮鬥目標,設定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為我們描摹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人圖景,為我們標注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行動綱領。

夢想昭示未來。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剩下3年時間裡,讓13億多人民共同邁入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是我們必須兌現的莊嚴承諾。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根據十九大的最新部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項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新目標已經確定,新征程即將開啟。只要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一定能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波瀾壯闊的新史詩、創造舉世矚目的新奇跡。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六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就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並明確以“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目標,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路線圖,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書。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首先要在理念上昇華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呈現階段性特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只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才能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只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落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提出了“十四條堅持”,其中五條堅持是對“五位一體”的深刻闡述,必須全面貫徹。經濟建設方面,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政治建設方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文化建設方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社會建設方面,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是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共同致力於全面提升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統一於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把“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籌推向前進,我們就一定能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一支走過90年光輝歷程的勝利之師,在新的歷史起點整裝再發。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十九大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域,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三步走”的戰略安排,強調要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金星閃耀在軍旗上,我們的原則是党指揮槍”,十九大報告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貫徹党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按照強軍方略要求,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加強軍隊党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才能培養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必須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全面從嚴治軍,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準,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不竭動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以新理念為指引,牢牢把握“五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和保障力量,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些新要求,體現了新發展理念,明確了強軍興軍思路,把這些戰略部署轉化為工作思路、工作舉措和具體行動,就能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回首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展望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一個結論分外鮮明:“把軍隊搞得更強大,這樣底氣才足、腰杆才硬。”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行動指南,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的使命,不斷書寫強國強軍的輝煌篇章。

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八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黨的十九大不僅以新思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把“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將“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站在中國與世界的交匯點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對新時代中國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視野和天下情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讓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交相輝映,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的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就要把握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新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新型國際關係的內涵從“以合作共贏為核心”,充實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既是對新時代中國外交思想的豐富發展,也是對未來世界秩序演進方向的重要判斷。緊緊圍繞建設新型國際關係這一戰略選擇,我們就能超越強者必霸、贏者通吃、結盟對抗、零和博弈等舊思維模式,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

人類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唇齒相依,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面臨眾多共同挑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十九大以“五個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更好地成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

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於各國人民的抉擇。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展現新作為、煥發新氣象,和世界各國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九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關鍵是我們党要全面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党的領導,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九大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著眼“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建設目標,提出了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作出了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部署,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的頂層設計,是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基本遵循。

96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關鍵就在於我們党始終注重加強自身建設,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進入新時代,要更好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更好應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我們黨就必須做到自身始終過硬,把自身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首先就要深刻把握党的建設各項新要求。深入領會在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為什麼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深入領會“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尤其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兩條的重大意義,把握“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政治原則的時代內涵和“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這個黨最鮮明的品格;深入領會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的豐富內涵,緊緊抓住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個主線,抓住党的政治建設這個統領,抓住堅定理想信念宗旨這個根基,抓住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個著力點。對各項新要求理解得越透徹、領會得越深入,才能越堅定自覺地貫徹,使我們党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就要認真落實八個方面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結合實際全面貫徹,尤其要注重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這兩個方面。突出政治建設在党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作為第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部署,就是因為党的政治建設是党的根本性建設,決定党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只有用党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才能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党來領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我們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十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邁上新時代的征程,偉大夢想召喚我們奮鬥;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復興前景激勵我們前行。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作為中國人民偉大夢想、作為我們黨的歷史使命、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反復呈現、催人奮進,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全黨、鼓舞人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召喚億萬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闊步走向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航船,是“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朝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完成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理論是夢想的航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歷史和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作為這一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的十九大的靈魂,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用党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我們就能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96年來,為了完成擔負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行百里者半九十,難走的是後半程。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以党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全黨同志一定要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只要我們的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要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廣大青年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黨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偉大政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彙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之力,銳意進取,埋頭苦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宏偉藍圖凝聚人心,用苦幹實幹開啟未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國家、走向復興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描繪了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視野、高遠眼光與科學謀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表,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書,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這個新目標,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建設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三步走”的戰略安排,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兩個目標已分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上世紀末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經極不平凡的五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形勢決定任務。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的發展水準,提前到2035年來實現,進程縮短了15年;將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奮鬥目標,設定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為我們描摹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人圖景,為我們標注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行動綱領。

夢想昭示未來。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剩下3年時間裡,讓13億多人民共同邁入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是我們必須兌現的莊嚴承諾。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根據十九大的最新部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項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新目標已經確定,新征程即將開啟。只要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一定能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波瀾壯闊的新史詩、創造舉世矚目的新奇跡。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六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就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並明確以“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目標,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路線圖,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書。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首先要在理念上昇華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呈現階段性特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只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才能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只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落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提出了“十四條堅持”,其中五條堅持是對“五位一體”的深刻闡述,必須全面貫徹。經濟建設方面,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政治建設方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文化建設方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社會建設方面,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是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共同致力於全面提升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統一於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把“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籌推向前進,我們就一定能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一支走過90年光輝歷程的勝利之師,在新的歷史起點整裝再發。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十九大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域,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三步走”的戰略安排,強調要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金星閃耀在軍旗上,我們的原則是党指揮槍”,十九大報告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貫徹党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按照強軍方略要求,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加強軍隊党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才能培養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必須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全面從嚴治軍,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準,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不竭動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以新理念為指引,牢牢把握“五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和保障力量,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些新要求,體現了新發展理念,明確了強軍興軍思路,把這些戰略部署轉化為工作思路、工作舉措和具體行動,就能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回首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展望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一個結論分外鮮明:“把軍隊搞得更強大,這樣底氣才足、腰杆才硬。”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行動指南,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的使命,不斷書寫強國強軍的輝煌篇章。

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八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黨的十九大不僅以新思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把“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將“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站在中國與世界的交匯點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對新時代中國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視野和天下情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讓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交相輝映,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的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就要把握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新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新型國際關係的內涵從“以合作共贏為核心”,充實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既是對新時代中國外交思想的豐富發展,也是對未來世界秩序演進方向的重要判斷。緊緊圍繞建設新型國際關係這一戰略選擇,我們就能超越強者必霸、贏者通吃、結盟對抗、零和博弈等舊思維模式,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

人類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唇齒相依,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面臨眾多共同挑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十九大以“五個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更好地成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

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於各國人民的抉擇。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展現新作為、煥發新氣象,和世界各國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九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關鍵是我們党要全面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党的領導,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九大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著眼“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建設目標,提出了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作出了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部署,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的頂層設計,是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基本遵循。

96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關鍵就在於我們党始終注重加強自身建設,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進入新時代,要更好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更好應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我們黨就必須做到自身始終過硬,把自身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首先就要深刻把握党的建設各項新要求。深入領會在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為什麼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深入領會“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尤其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兩條的重大意義,把握“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政治原則的時代內涵和“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這個黨最鮮明的品格;深入領會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的豐富內涵,緊緊抓住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個主線,抓住党的政治建設這個統領,抓住堅定理想信念宗旨這個根基,抓住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個著力點。對各項新要求理解得越透徹、領會得越深入,才能越堅定自覺地貫徹,使我們党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

毫不動搖把党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就要認真落實八個方面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結合實際全面貫徹,尤其要注重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這兩個方面。突出政治建設在党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作為第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部署,就是因為党的政治建設是党的根本性建設,決定党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只有用党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才能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党來領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我們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十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邁上新時代的征程,偉大夢想召喚我們奮鬥;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復興前景激勵我們前行。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作為中國人民偉大夢想、作為我們黨的歷史使命、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反復呈現、催人奮進,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全黨、鼓舞人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召喚億萬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闊步走向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航船,是“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朝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完成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理論是夢想的航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歷史和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作為這一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的十九大的靈魂,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用党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我們就能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96年來,為了完成擔負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行百里者半九十,難走的是後半程。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以党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全黨同志一定要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只要我們的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要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廣大青年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黨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偉大政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彙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之力,銳意進取,埋頭苦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