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關於母乳餵養的八大謬論 寶媽們千萬不要相信!

儘管面臨無數奶粉商家糖衣炮彈的連環攻, 但依然有很多媽媽會選擇用母乳來餵養自己的寶寶, 對此, 小編只想說:你們好機智!畢竟母乳才是最天然, 對寶寶最好的食物!但在母乳餵養這條路上, 埋伏著無數的謬論陷阱, 母乳媽媽稍不留神, 就會掉坑。 有時候, 打敗我們的不是無知, 而是謬論!

歡迎收看本期《杏璞媽媽圈》

本欄目由杏璞霜濕疹膏獨家贊助, 杏璞霜——沒有錯!我們就是熊孩子的最愛~

第一大謬論:產後沒有奶!

一些媽媽在孕後期或分娩後擠壓乳房時, 沒有乳汁流出, 通常會被醫護人員或家人判斷為“沒奶”,

甚至被視為天生沒奶或少奶體質, 因此就給寶寶喂葡萄糖或奶粉。

正名: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 哺喂寶寶是每位媽媽的本性, 只要堅定信念總能有奶。

怎麼做?如果你還在孕期, 那麼恭喜你了!為了避免所謂的“產後沒奶”, 你要在寶寶出生後的30-60分鐘內完成開奶哦!在這個時間段, 吮吸反射達到高峰, 開奶最好不過了。 想要給寶寶最好的母乳的媽媽應該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

第二大謬論:母乳不足。

有些媽媽月子裡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無論怎麼喝下奶湯都不漲奶、漏奶、寶寶吃奶時沒有吞咽聲、老是吃不飽、哭鬧不止、身高體重不達標, 不肯吃乳頭拉扯幾下就吐掉等, 進而被判定為母乳不足!

正名:真正判斷母乳不足的唯一依據是“體重增加遲緩和排泄量減少”,

寶寶出生體重會下降, 有時可能直至2周回到出生體重, 出生頭三個月每週增加100-200g, 且每天都要用四五塊尿布, 都是正常的。 真正天生母乳不足的媽媽少之甚少。 如果真的有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 也別擔心, 只要有耐心信心就一定能克服的!

怎麼做?

一:早接觸早吮吸。 出生後儘早讓寶寶吮吸乳房, 儘早和寶寶皮膚接觸。 給寶寶安全感, 便於以後哺乳。

二:勤吮吸。 剛出生的寶寶不一定能吸出多少母乳, 但每天保持8—12次頻率, 會對以後的乳汁分泌有很大幫助。

三:哺乳後盡可能讓乳房排空。 這種方法最適合追奶。 在寶寶親喂過後1小時用吸乳器再吸, 特別是具有雙韻律吸乳模式的吸乳器。

第三大謬論:奶有點少, 多攢一會兒再喂。

寶寶吃一會兒又要吃, 很多媽媽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奶水不夠, 於是就想著先給加一頓奶粉, 等母乳攢夠了再喂。

正名:母乳的乳汁中有一種蛋白質, 叫泌乳回饋抑制物(FIL)。 如果這種該物質留在乳汁中, 後續乳汁就會減少。

但若乳房及時排空, 乳汁生成速度就會加快——就是所謂的“奶越吸越多”。 而“攢多一會兒”則會導致乳房中泌乳調節機制無法發揮作用, 乳汁越來越少, 奶粉越加越多。

第四大謬論:母乳媽例假來後, 母乳就沒營養了。

正名:月經和母乳品質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只是由於例假期間激素水準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媽媽的泌乳量。

怎麼做?這時, 媽媽應該增加哺乳頻率來調節奶量。 例假期間, 母乳乳汁中的鈉、氯會升高, 乳糖和鉀會降低, 這種變化的時間大約持續1—1.5天左右, 而母乳中的其他營養成分則不會有明顯變化。 如果你家寶寶在經期吃奶不積極, 你可以在經期結束後增加哺喂頻率。

第五大謬論:母乳媽媽與藥物勢不兩立。

正名:有些人認為母乳餵養期間, 媽媽不能吃藥或接受藥物治療。 媽媽生病了, 難道就要死抗著嗎?誰都不是鐵打的, 媽媽們生病了還是可以選擇適合哺乳期使用的藥物的。

怎麼做?

媽媽們生病的時候要注意, 用的藥物應該具有充分指征, 而且應該選用療效高、進入乳汁少, 對寶寶影響小的藥物, 服藥時候注意調整服藥與哺乳時間。 一般選在哺乳結束, 距下次哺乳間隔4小時以上。 對於一些必須使用的藥物, 如果進入乳汁的濃度高、半衰期長、對嬰兒有明顯影響的則應當在醫師的指導下暫停哺乳, 但應當繼續吸乳以保持泌乳。


第六大謬論:隔夜母乳,寶寶不能喝。

其實這個應該要看晚上的溫度的,高溫過夜肯定吃了對寶寶不好,但若保存得當,那時肯定能吃的。

怎麼做?

如果你確定你家寶寶今天已經喝飽,而你又漲奶的時候,就可以把多餘的乳汁用吸乳器吸出來保存,我是只要寶寶喝飽了就會把奶水囤起來的,用那種可以直接和吸乳器連結的儲奶袋,奶吸完了,就把儲奶袋口封緊,貼上日期然後放到冰箱。等寶寶餓了,再熱給寶寶喝!

很好用,直接套在吸乳器上,方便也衛生。

第七大謬論:乳腺炎停喂母乳

患乳腺炎的媽媽,有的醫生會建議給寶寶停喂母乳。

正名:恰恰相反,乳腺炎時不僅不應該停止母乳,而是應該增加母乳哺乳或吸乳次數,吸出淤積的乳汁,可避免進一步惡化。

怎麼做?

及時就醫,服用頭孢和青黴素等哺乳期可使用的抗生素,並繼續哺乳。

第八大謬論:母乳6個月後沒有營養。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聽身邊的人說:“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還給寶寶喂什麼呀?早點斷了吧!”一些奶粉廣告也會宣傳6個月以後,應該給寶寶添加別的營養了,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寶寶需求了blah blah~然後,很多媽媽就開始動搖了,到底還要不要繼續母乳餵養呢?

正名:母乳任何時候都有營養,但6個月以後嬰兒的咀嚼能力需要鍛煉,所以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而且輔食不等於奶粉,也不等於應該斷奶了,千萬不要被忽悠了。此外,一歲以後由於寶寶社交活動更加豐富,接觸的各種病毒、細菌機會也會更多,母乳中的抗體也會增加,給寶寶提供更好的保護!

怎麼做?6個月以後及時添加輔食,繼續按需母乳餵養。

媽媽們在用母乳餵養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被一些毫無依據流傳甚廣的謬論給坑了!

Dear女士們,先生們,七大姑、八大媽、七舅老爺外加隔壁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真誠感謝大家收看本期欄目,咱們下期再見!


第六大謬論:隔夜母乳,寶寶不能喝。

其實這個應該要看晚上的溫度的,高溫過夜肯定吃了對寶寶不好,但若保存得當,那時肯定能吃的。

怎麼做?

如果你確定你家寶寶今天已經喝飽,而你又漲奶的時候,就可以把多餘的乳汁用吸乳器吸出來保存,我是只要寶寶喝飽了就會把奶水囤起來的,用那種可以直接和吸乳器連結的儲奶袋,奶吸完了,就把儲奶袋口封緊,貼上日期然後放到冰箱。等寶寶餓了,再熱給寶寶喝!

很好用,直接套在吸乳器上,方便也衛生。

第七大謬論:乳腺炎停喂母乳

患乳腺炎的媽媽,有的醫生會建議給寶寶停喂母乳。

正名:恰恰相反,乳腺炎時不僅不應該停止母乳,而是應該增加母乳哺乳或吸乳次數,吸出淤積的乳汁,可避免進一步惡化。

怎麼做?

及時就醫,服用頭孢和青黴素等哺乳期可使用的抗生素,並繼續哺乳。

第八大謬論:母乳6個月後沒有營養。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聽身邊的人說:“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還給寶寶喂什麼呀?早點斷了吧!”一些奶粉廣告也會宣傳6個月以後,應該給寶寶添加別的營養了,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寶寶需求了blah blah~然後,很多媽媽就開始動搖了,到底還要不要繼續母乳餵養呢?

正名:母乳任何時候都有營養,但6個月以後嬰兒的咀嚼能力需要鍛煉,所以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而且輔食不等於奶粉,也不等於應該斷奶了,千萬不要被忽悠了。此外,一歲以後由於寶寶社交活動更加豐富,接觸的各種病毒、細菌機會也會更多,母乳中的抗體也會增加,給寶寶提供更好的保護!

怎麼做?6個月以後及時添加輔食,繼續按需母乳餵養。

媽媽們在用母乳餵養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被一些毫無依據流傳甚廣的謬論給坑了!

Dear女士們,先生們,七大姑、八大媽、七舅老爺外加隔壁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真誠感謝大家收看本期欄目,咱們下期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