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伯夷、叔齊二君:賢哉?愚哉?

商末周初的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二人素有“賢明”之美名, 以至於在其父死後, 二人在有誰繼承君位的問題上“相讓”不下——叔齊以“伯夷為長, 理應繼位”為由讓賢, 而伯夷以“父有遺言命叔齊繼位”為由力辭。 無奈之下, 二人雙雙選擇逃離, , 君位由另一個兄弟繼承。

兄弟倆聞周文王是賢者, 便去投奔。 事不湊巧, 文王已逝, 武王繼位, 且武王正籌備起兵伐紂, 二人認為武王以臣伐君實為不忠, 其父文王剛去世, 不思安葬和守墓, 反欲發動戰爭, 實為不孝。 故二人冒死“路諫”——死死攔住武王車馬進行勸說, 結果引發眾怒, 多虧姜尚為其求情保護, 才免於一死。

商朝終於滅亡, 伯夷、叔齊始終認為周滅商就是武王以殘暴的手段打敗了商紂王的殘暴, 二人以生活在周朝的領土上和食用周朝的糧食為恥辱, 他們逃進首陽山去吃野菜, 結果活活餓死, 臨死之前還不忘做歌譏諷武王。

縱觀伯夷、叔齊二人一生, 徒有賢者之名, 而於世無甚大用, 如同“好龍”的葉公, 僅僅生活在某種虛幻的理想世界, 一旦接觸現實, 只能選擇逃避, 或者轉化為負能量去試圖阻擋歷史的潮流!如果說他們在歷史寸功末立, 也不公平, 因為二人畢竟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笑柄, 並創立了成語“以暴易暴”——《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