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光棍節,讓武則天教你怎麼委婉地表達“我還沒有男朋友”

先想和大家分享兩首女人的詩詞。 一首大家可能很熟悉, 宋代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意娘》, 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較少了。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不過, 這首詩的作者來頭卻要比李清照還要大得多, 那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而這首詩的第一句“看朱成碧”也常被後人津津樂道。

李清照寫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時候, 不知道有沒有想起那句“看朱成碧思紛紛”?也許不會吧, 那時候她的生活還是一片陽光燦爛, 生命是一首輕盈的小曲, 沒有那麼多蕭瑟與清冷的東西。

傷春悲秋是人們最常有的感情, 不知道第一個在落花風中感悟人生之不可恃的人, 是怎樣一種刻骨的痛, 但後來說得多了, 便也不過如此, 成了一種文人紙上的遊戲, 你也說不清, 這遊戲中究竟有幾分真情、幾分表演。

這兩個女人的不同, 在於她們於花開花落中, 發現了色彩, 也許, 女人對於色彩總是特別敏感的, 綠鬢、絳唇、胭脂井、翡翠衾, 女人的故事似乎生來便與顏色聯繫在一起,

也許只是無意、也許只是習慣使然, 讓她們更善於用色彩來訴說心情。

“看朱成碧”與“綠肥紅瘦”看上去差不多, 但不知為什麼, 小編總覺得是“看朱成碧”更好。

初見這句話, 是一種濃重的化不開的寂寞, 如獨立晨風, 濃霧中, 看不到過去, 也看不到未來, 是一種清醒的寂寞與寧靜——連“朱”、與“碧”也看不清。

“綠肥紅瘦”卻是嘈雜的。 一樣的清晨, 有花——怒放的、殘敗的;有葉——綠的、黃的;雨水掛在花葉花枝之上;陽光穿過露珠, 變幻出迷離的色彩, 就連地上的泥土都歷歷可見。 這樣的早晨, 即使是傷感, 也是熱鬧的傷感。

寫下《如夢令》的時候,

李清照大概還不會真正體會寂寞的意義。 她所以為的寂寞, 倒不如果說是少女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她的生活是如此充實而豐富, 她每天都為快樂而忙碌著:詩、酒, 女伴, “沉醉不知歸路”……

慵慵睡起的詩人, 與窗外的海棠隔著一道軟簾。 簾外再是風雨連綿, 簾內也定然滿室生春的。 難說這“綠肥紅瘦”的感傷中有多少真心。 但感傷, 也許是詩人們的“集體情感”——見流水落花, 詩人總免不了會有些傷心。 但屬於自己的, 卻依舊是快樂的, 甚至, 有些為自己的敏銳而感到小小的自得, 忍不住地, 便想要人知道。

曾見有人爭論, 這“捲簾人”究竟是誰?有說侍女的, 也有說是夫婿的。 我對此沒有研究, 卻直覺願意相信是她的丈夫。 試想, 和一個侍女去討論“花多葉多”的問題,又有多少意趣?換了意中人則不然,多少嬌憨、多少旖旎。而且,很像李清照,在他們的夫妻生活中,她總是帶著那麼一點點倔強地,要勝過自己的丈夫。

歷史上的武則天,在許多筆記傳說中殺女逼子、寵信奸佞、殘害忠良,是個女魔頭;即使是較為公允的史家,也往往只著眼于她治理國家的方面。大概很少有人還記得,她初進宮時,也只是個14歲的天真少女……

“看朱成碧”則不然。“綠肥紅瘦”只是一夕風雨。而她卻 “看”得幾乎忘記了時間。

總覺得該是那樣一幅畫面——衣衫單薄的武媚站在清晨的濃霧中,望出去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是鳳閣龍樓、勾心鬥角——鎖住了一個人,冰封了一顆心。身邊沒有捲簾人,也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她只是一個人,這麼靜靜地看著,看花開、花落、花再開、花又落——直到把自己看進濃霧之中。

我這樣的幻想太過主觀了——畢竟,這個看風中落花的女子是武則天。她不會像我想像的那樣消極而無所作為。在未來的某一天,她會如太陽般成為所有人矚目的對象。甚至,她的這首詩,也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的方式吧。但,至少,我願意相信,當她寫下這四個字的時候,也有淚滴悄然跌落紅箋之上。

我總無法將那個“思紛紛”的小女子與日後的則天大聖皇帝聯繫在一起。也許,正是在那些個看朱成碧的清晨,她把自己的心,等待成了一塊冰冷的石,從此,再不會受到傷害。

說“看朱成碧”比“綠肥紅瘦”好,絕不是說武則天比李清照好。李清照已是舉世公認的女詞人,而武則天留下的那有限幾首詩,充其量不過能證明她也是通文墨的。但,我卻總是喜歡那些不是詩人的人寫的詩。畢竟,詩人們太會寫了,會用文字表達心情,也會用文字表演,即使在真情流露之時,也總不了帶上些習慣的裝飾。看他們的詩,常常像簾內人看簾外花,隔了這麼一層。但武則天被則不然,她們不常寫詩,偶爾寫上一句半句,總該是“不得不說的話”了吧。

“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

有的人,一輩子也不需要有這樣的詠歌,即使有,一生也不過就那麼一句兩句吧。哪來這麼多“不得不唱”的時候?若是這樣,不如乾脆去演話劇好了。

很多很多年以後,北宋亡了,李清照顛沛流離,身邊已無趙明誠。也許有一天,她會路過一處鄉村,看到紅消香殘。她會不會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的某一天。睡眼朦朧的她擁著錦被,嬌嗔地對他的夫婿說:“傻子,你沒看到紅花委地,綠葉顯得更濃密了嗎?”也許會。也許,險惡的生活已經讓她來不及想起這些。如果想起,她會不會覺得當年自己的感歎太過草率。只是,那一刻的美好已經留不住了,那時的她,只會說:“怕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和一個侍女去討論“花多葉多”的問題,又有多少意趣?換了意中人則不然,多少嬌憨、多少旖旎。而且,很像李清照,在他們的夫妻生活中,她總是帶著那麼一點點倔強地,要勝過自己的丈夫。

歷史上的武則天,在許多筆記傳說中殺女逼子、寵信奸佞、殘害忠良,是個女魔頭;即使是較為公允的史家,也往往只著眼于她治理國家的方面。大概很少有人還記得,她初進宮時,也只是個14歲的天真少女……

“看朱成碧”則不然。“綠肥紅瘦”只是一夕風雨。而她卻 “看”得幾乎忘記了時間。

總覺得該是那樣一幅畫面——衣衫單薄的武媚站在清晨的濃霧中,望出去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是鳳閣龍樓、勾心鬥角——鎖住了一個人,冰封了一顆心。身邊沒有捲簾人,也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她只是一個人,這麼靜靜地看著,看花開、花落、花再開、花又落——直到把自己看進濃霧之中。

我這樣的幻想太過主觀了——畢竟,這個看風中落花的女子是武則天。她不會像我想像的那樣消極而無所作為。在未來的某一天,她會如太陽般成為所有人矚目的對象。甚至,她的這首詩,也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的方式吧。但,至少,我願意相信,當她寫下這四個字的時候,也有淚滴悄然跌落紅箋之上。

我總無法將那個“思紛紛”的小女子與日後的則天大聖皇帝聯繫在一起。也許,正是在那些個看朱成碧的清晨,她把自己的心,等待成了一塊冰冷的石,從此,再不會受到傷害。

說“看朱成碧”比“綠肥紅瘦”好,絕不是說武則天比李清照好。李清照已是舉世公認的女詞人,而武則天留下的那有限幾首詩,充其量不過能證明她也是通文墨的。但,我卻總是喜歡那些不是詩人的人寫的詩。畢竟,詩人們太會寫了,會用文字表達心情,也會用文字表演,即使在真情流露之時,也總不了帶上些習慣的裝飾。看他們的詩,常常像簾內人看簾外花,隔了這麼一層。但武則天被則不然,她們不常寫詩,偶爾寫上一句半句,總該是“不得不說的話”了吧。

“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

有的人,一輩子也不需要有這樣的詠歌,即使有,一生也不過就那麼一句兩句吧。哪來這麼多“不得不唱”的時候?若是這樣,不如乾脆去演話劇好了。

很多很多年以後,北宋亡了,李清照顛沛流離,身邊已無趙明誠。也許有一天,她會路過一處鄉村,看到紅消香殘。她會不會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的某一天。睡眼朦朧的她擁著錦被,嬌嗔地對他的夫婿說:“傻子,你沒看到紅花委地,綠葉顯得更濃密了嗎?”也許會。也許,險惡的生活已經讓她來不及想起這些。如果想起,她會不會覺得當年自己的感歎太過草率。只是,那一刻的美好已經留不住了,那時的她,只會說:“怕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