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名將間的巔峰對決,你最先想到哪一個?

1、桂陵之戰——孫臏對龐涓

孫臏和龐涓皆戰國名將, 傳說曾同為鬼穀子門下, 龐涓在魏, 孫臏在齊。

西元前354年, 魏龐涓圍攻趙都邯鄲, 趙國向齊求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 國內空虛, 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樑。 龐涓會師途中, 孫臏在桂陵伏襲, 打敗魏軍, 並生擒龐涓。 這便是“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

2、長平之戰——白起對廉頗、趙括

長平之戰

白起與廉頗俱列戰國四大名將, 長平之戰給了他們決戰的機會。

西元前260年, 秦趙戰于長平, 但此戰白起和廉頗雖然都參戰了, 卻沒有交戰的機會。

戰役前期秦軍主將是王齕, 趙國是廉頗。 當趙國中秦國離間計棄廉頗而用趙括之時, 秦國才換將白起。

此戰, 白起大勝趙括, 坑殺趙軍45萬。

3、滅楚之戰——王翦對項燕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也是秦國一統華夏最大的功臣。 項燕為楚國名將, 項梁的父親。

西元前224年, 王翦率60萬大軍攻楚, 楚國徵調全國兵力, 命項燕率軍在平輿與秦軍決戰。

此戰項燕戰敗, 王翦乘勝追擊, 並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 殺死項燕。

4、巨鹿之戰——項羽對王離、章邯

霸王項羽是我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 而王離是王翦之孫, 他和章邯是大秦最後的名將。

西元前207年, 項羽率軍與王離章邯在巨鹿決戰。 此戰項羽“破釜沉舟, 全殲王離軍, 並於八個月後迫降二十萬章邯秦軍。 從此秦朝主力盡喪, 名存實亡。

巨鹿之戰

5、垓下之戰——韓信對項羽

孫吳韓白, 兵家四聖。 韓信世稱“兵仙”, 我國軍事“謀戰”派代表人物。 項羽乃一代戰神,

而垓下之戰便是他們的巔峰對決。

韓信VS項羽

楚漢之爭, 歷時四年, 劉邦與項羽以“楚河漢界”對陣于滎陽。 而此時的韓信則北上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 並擊敗項羽大將龍且一統北方。

西元前202年, 韓信率各路漢軍計6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 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 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 劉邦率部跟進, 將軍周勃斷後, 最終項羽大敗, 於烏江自刎。

6、赤壁之戰——周瑜對曹操

西元208年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南北對戰, 從此南方等上歷史舞臺, 戰爭從此前的東西對決開始向南北決戰轉變, 而第一次面對此問題的便是曹操。

赤壁之戰

此戰,周瑜以火攻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7、六出祁山——諸葛亮對司馬懿

諸葛亮和司馬懿均為三國名將,司馬懿除了與諸葛亮對戰外,後來還曾平定遼東公孫淵這個三國時期的第四國。

其實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山”便成了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的北伐失敗了,諸葛亮不是韓信,沒能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漢中佔領關中。

但司馬懿對諸葛亮更是無可奈何,能阻止諸葛亮北進就是最大的戰功。

8、枋頭之戰——慕容垂對桓溫

桓溫乃東晉名將,曾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慕容垂,鮮卑慕容氏的名將,曾興複大燕,建立後燕。

前燕、前秦與東晉

西元369年,晉大司馬桓溫率步騎共五萬大軍,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枋頭之戰,慕容垂大敗桓溫,一戰成名,但戰後卻受到了朝野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妒忌,慕容垂最終投奔前秦苻堅。

苻堅如虎添翼,並於西元370年滅前燕。

9、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對竇建德王世充

隋末有天下最有實力的無非李淵、竇建德、王世充和蕭銑。

但其實隋末李世民統一天下真正的對手不多,竇建德和王世充算是,而李靖滅蕭銑更是易如反掌。

虎牢關之戰便是西元620年至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竇建德和王世充的戰略決戰。

最終李世民一舉消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勢力,天下歸唐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虎牢關之戰

10、宋遼之戰——李繼隆對耶律休哥

大宋“積貧積弱”,其一統天下的戰爭同樣聲明不顯,但我覺得李繼隆絕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而同時期遼國的耶律休哥同樣是戰神般的存在。

宋與遼

李繼隆是大宋五個入選昭勳閣二十四功臣的武將之一,其餘四個是曹彬、潘美、曹瑋、韓世忠。

耶律休哥曾在高梁河之戰和歧溝關之戰大敗宋朝兩次北伐,以功授“北院大王”和宋國王。

而李繼隆幾乎是耶律休哥的剋星,端拱元年(西元988年),耶律休哥率軍南下,李繼隆于唐河之戰中違詔出戰,大破契丹軍,追擊至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次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鐵騎南侵,李繼隆于徐河之戰中再敗契丹軍。

李繼隆死後,諡號“忠武”,是通諡號的最高級別,然而李繼隆的名聲卻遠不及楊家將。

而第一次面對此問題的便是曹操。

赤壁之戰

此戰,周瑜以火攻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7、六出祁山——諸葛亮對司馬懿

諸葛亮和司馬懿均為三國名將,司馬懿除了與諸葛亮對戰外,後來還曾平定遼東公孫淵這個三國時期的第四國。

其實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山”便成了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的北伐失敗了,諸葛亮不是韓信,沒能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漢中佔領關中。

但司馬懿對諸葛亮更是無可奈何,能阻止諸葛亮北進就是最大的戰功。

8、枋頭之戰——慕容垂對桓溫

桓溫乃東晉名將,曾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慕容垂,鮮卑慕容氏的名將,曾興複大燕,建立後燕。

前燕、前秦與東晉

西元369年,晉大司馬桓溫率步騎共五萬大軍,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枋頭之戰,慕容垂大敗桓溫,一戰成名,但戰後卻受到了朝野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妒忌,慕容垂最終投奔前秦苻堅。

苻堅如虎添翼,並於西元370年滅前燕。

9、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對竇建德王世充

隋末有天下最有實力的無非李淵、竇建德、王世充和蕭銑。

但其實隋末李世民統一天下真正的對手不多,竇建德和王世充算是,而李靖滅蕭銑更是易如反掌。

虎牢關之戰便是西元620年至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竇建德和王世充的戰略決戰。

最終李世民一舉消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勢力,天下歸唐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虎牢關之戰

10、宋遼之戰——李繼隆對耶律休哥

大宋“積貧積弱”,其一統天下的戰爭同樣聲明不顯,但我覺得李繼隆絕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而同時期遼國的耶律休哥同樣是戰神般的存在。

宋與遼

李繼隆是大宋五個入選昭勳閣二十四功臣的武將之一,其餘四個是曹彬、潘美、曹瑋、韓世忠。

耶律休哥曾在高梁河之戰和歧溝關之戰大敗宋朝兩次北伐,以功授“北院大王”和宋國王。

而李繼隆幾乎是耶律休哥的剋星,端拱元年(西元988年),耶律休哥率軍南下,李繼隆于唐河之戰中違詔出戰,大破契丹軍,追擊至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次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鐵騎南侵,李繼隆于徐河之戰中再敗契丹軍。

李繼隆死後,諡號“忠武”,是通諡號的最高級別,然而李繼隆的名聲卻遠不及楊家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