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浙滬經濟關聯是三角形還是金字塔?(現代篇)

本文乃“江浙滬經濟關聯是三角形還是金字塔?(源頭篇)”的續篇, 時間段為1049年~1990年, 是上海頓上全國城市巔峰到“日落西山”的過程。 直到1990年浦東大開發, 上海才柳暗花明、峰迴路轉。

1949年之後的上海, 作為全國工業的龍頭, 肩負著每年向國家上繳幾個億的重任, 並源源不斷向祖國各地輸送大量的工業產品, 特別是上海日用品在全國聞名遐邇。 此時的江蘇、浙江與上海相比, 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廣東甚至香港的產品, 都無法與上海貨媲美。

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近30年的時間裡, 上海生產出一大批名牌產品,如鳳凰自行車、永久自行車和蝴蝶縫紉機,

是當時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 “英雄”鋼筆、““三五”時鐘、“414”毛巾、中華牙膏、白貓洗衣粉、“光明”食品等。 連美國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華時也品嘗、讚美上海“大白兔”奶糖。 所有這一切榮耀, 都代表了上海一個時代的經典記憶。

五十年代開始, 上海高校的畢業生被派到祖國各地支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 此時, 筆者的父母親作為早期的上海籍大學生, 被國家統一分配到黑龍江、北京工作至今都沒有能夠回到故鄉定居。 50~60年代的上海籍大學生, 對於江蘇、浙江乃至全國各地的經濟建設, 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將青春獻給了祖國。

20世紀50~60年代, 上海大批中學畢業生先是支援新疆建設, 後來上山下鄉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上海知青下放勞動的區域有、吉林、黑龍江、雲南、江西、安徽、江蘇還有新疆。 共計10余萬人, 有力地支援了當地的工農業生產。

就在70年代中期開始, 江蘇的“社辦企業”異軍突起。 為上海的名牌企業配套加工, 同時在週末時間將上海一大批能工巧匠請到江蘇蘇州、無錫等地。 浙江也有類似情況, 但是, 數量上沒有江蘇的規模。 顯而易見, 江蘇、浙江的工業發展, 與上海企業以及技術骨幹的鼎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而上海自身, 卻因為計劃經濟過於強大, 在改革開放第一階段, 不僅遠遠落後於廣東, 並且已經被江浙特別是江蘇所超越。

在計劃經濟時代, 上海的工資級別最高是八類地區。 上海人以此為傲, 以“有錢人”自居,

看不起江蘇、浙江人, 稱杭州、蘇州人為“鄉下人”。 沒有想到歲月輪回, 不僅廣東產品大舉北上, 將原來上海的品牌擠得無處生存;連江蘇、浙江大富豪, 都將上海人甩了幾條街, 使得上海人再也不敢看不起“鄉下人”了。

1990年開始, 隨著上海浦東在黃浦江東岸開放開發、上海東方明珠塔的巍然聳立;標誌著上海新的鳳凰涅槃, 於是大上海第三次崛起拉開序幕。 這時江蘇、浙江商人中先知先覺的人物, 紛紛進軍上海分享全國最大開發區的開放紅利。

世界經濟中心每五十年輪換一個城市;1900年是英國倫敦, 1950年是美國紐約, 2000年是日本東京, 2050年是中國上海。 這是世界級經濟學家的著名預測!

上海昔日名牌照相機“海鷗牌”

上海永久、鳳凰牌自行車曾經風靡全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