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悲愴的戴名世故裡

戴明世(1653-1713), 字田友, 一字褐夫, 號南山, 別號憂庵, 桐城人。 克承家學, 二十歲起教家館, 做幕僚, 碾轉各地三十多年, “擁書授經、窘若拘囚”。 康熙四十四年(1705), 應順天鄉試, 中舉人。 逾四年成進士, 殿試一甲第二名(俗稱榜眼), 授翰林院編修。 擅長古文, 留心明代史實, 廣泛搜集史料。 著《南山集》, 授都禦史趙申喬彈劾入獄, 康熙五十二年(1713)處死。 戴明世潛心史學研究, 精於散文創作, 是早期桐城派的重要奠基者。 梁啟超曰:“桐城古文應推帶南山為開山之祖”。

戴明世故裡硯莊, 位於孔城鎮十八裡長崗西北的清水村, 坐東朝西, 村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 名“清水塘”。 戴明世獲罪後, 硯莊腥風血雨, 家人和族人投塘自盡, 後稱此塘為“鬼塘”。 村莊東、南、西三方為農田, 北方為荒丘。 現村四周綠樹環繞, 村內屋瓦接堞, 環境優雅怡人。

《戴氏宗譜》雲: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遷於此, 翰墨傳家, “以筆代耕,

以硯代田”, 故名硯莊。 戴明世出生於此, 在此度過了大半輩子, 曾寫《硯莊記》一文記錄其事。 戴明世的故居在村莊北, 原有房屋兩進, 前後各五開間, 兩側築牆相連, 中成院落。 康熙五十年(1711)戴明世入獄後, 房屋拆毀, 屋場尚存。

戴明世墓, 俗稱“榜眼墳”, 位於硯莊東約0.5公里的山坡上。

據傳戴明世獲罪後, 裡人怕觸放清廷, 不敢厚葬, 掩埋為塚。 長時間的風雨剝蝕後, 墓壙不存, 墳塚只高出地面0.7米。 20世紀80年代末, 桐城縣人民政府撥款修葺了戴明世墓。 莊嚴肅穆的戴明世墓地, 現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山橋, 位於硯莊西雙山村的塥溝上。 其處一片平疇, 塥水使來往行人受阻。 戴明世中年安硯鄉里時, 見行人多為所苦, 便傾襄沿溪主要路口建石橋五座。 行人稱便, 感激不盡, 擇一大橋名曰“南山橋”。 橋長7.5米, 寬1.2米, 由三根麻條巨石組成, 橋孔6.5米, 橋面寬坦, 橋基堅實。 橋頭勒石立碑, 楷書陰刻“南山橋”三字。 另有永德橋、五裡橋、八裡橋、了了橋。 了了橋是最後所建, 耗盡了戴明世的所有建橋資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