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條路全長只有800公里,卻是讓陝西人驕傲的中國1號公路!

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如果這時候從西安上空往下看,

你看到的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這座巨大的城市被道路分割成無數塊,

一條條筆直的大路以鐘樓為中心,

向遠方延伸開來,

路上的汽車就像移動的火柴盒,

行人更是如同螻蟻一般,

這樣的景觀想必讓你震撼不已吧?

你有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一條公路,

它就像是一條美麗的玉帶,

沿著河流或者山脈的走向通往遠方,

道路兩旁一眼望去皆是美景,

而你駕車馳騁在這條公路上,

一路風景一路歌一路心潮澎湃。

很多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標誌性公路,

最著名的莫過於美國的“1號公路”,

它一邊是美麗的加州海岸,

另一邊是雄偉的洛磯山脈,

駕車行駛在這條著名的公路上,

兩邊的美景從眼前快速劃過,

讓人忍不住停下車來駐足觀賞。

而如今陝西也將有這樣一條公路,

北起榆林市府穀縣的牆頭鄉,

向南直達華陰市的華山腳下,

沿著黃河西岸蜿蜒而下,

全長雖然只有800多公里,

但是沿途居然有50多處旅遊景點,

再加上4市12縣的各種風味美食,

這條公路堪稱中國的“1號公路”,

這就是著名的陝西沿黃公路!

雖然這條路因為各種原因,

目前還未全線貫通,

但是就已經修通的路段來看,

絕對是自駕旅遊的最佳路線。

現在我們順著這條“黃河西岸的玉帶”,

從陝北榆林出發一路向南,

一起來領略我大陝西的風采。

美景篇

府州城

(府穀縣)

中國的古人喜歡依山築城,

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和戰亂,

大多數古代城池已經不復存在,

但府州城卻依然屹立在那裡。

這裡曾是著名的軍事要塞,

宋、遼、金、夏都曾在這裡鏖戰,

曾經的烽火早已經煙消雲散,

只留下這座城池讓我們望城興歎。

香爐寺

(佳縣)

香爐寺在佳縣城東的香爐峰頂,

黃河從它的東面順流而下,

最驚人的是這裡三面絕空,

只有西北方有一條小路,

通往佳縣縣城的古城門,

站在香爐寺的斷橋上,

仿佛淩空而立,

黃河水就在腳下洶湧南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經讓人歎為觀止,

當初在這裡修建寺廟的前人,

更是令人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白雲山

(佳縣)

白雲山也雄踞黃河西岸,

因為夏秋季節常有白雲飄繞其間,

遠遠望去若隱若現而得名。

在明朝萬曆年間,

明神宗朱翊鈞給白雲山頒施對旨一道,

並親賜《道藏》4726卷,

更是讓白雲山名聲大振,

“山門無鎖白雲封”的白雲觀,

不僅是全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還是西北地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

吳堡古城

(吳堡縣)

這座北漢時期所建的城池比較特別,

城牆是用石頭壘就的,

城門也是用石頭搭成的,

就連城裡的房屋也多是磚石構建的窯洞,

所以這裡也叫“吳堡石城”。

在目前的西北地方,

這是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

東臨黃河西有溝壑,

坐擁山河天險,

在古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扼守秦晉的交通要衝,

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乾坤灣

(延川)

人常說: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而在延川縣有五道大彎,

居然是罕見的“蛇曲景觀”,

在如今中國的幹流河道中,

這是規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乾坤灣就是其中之一。

站在高處極目遠眺,

奔騰的黃河猶如一條巨龍,

而乾坤灣就是巨龍懷中的“陰陽魚”,

沒有什麼語言可以形容眼前的壯闊,

也許是傳說中玉帝丟落的河圖”和“洛書”,

眼前這幅奪天地之造化的太極圖,

絕對稱得上是“天下黃河第一灣”。

壺口瀑布

(宜川)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如果不是到了壺口瀑布,

光未然怎能寫出如此不朽的詩篇?

中國第二大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無論是氣勢恢宏的水瀑還是冰瀑,

壺口留給世人的都是無限驚歎,

也許站在這裡的時候,

才能體會為什麼“黃河會咆哮”吧。

黨家村

(韓城)

黨家村在韓城市東北方向,

位於泌水河谷地之陽高岸上,

是一片形似“葫蘆”的風水寶地。

這個村莊始建於西元1331年,

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

村中保存了120多座四合院,

還有11座祠堂,

被稱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韓城在乾隆年間被稱為“小北京”,

而黨家村則被稱為“小韓城”,

可見當年村子的繁盛。

司馬遷祠墓

(韓城)

外地人到韓城,

大都會去拜謁太史公,

這裡是太史公的故鄉,

也是他埋骨的地方。

司馬遷祠墓位於韓城市南10公里處,

坐落在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

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

一部《史記》成就了司馬遷,

他的祠墓也像一座豐碑,

歷經千百年滄桑而愈顯雄偉。

司馬古道上那凹凸不平的足印,

記載著千百年來慕名攀登者的足跡。

黃河龍門

(韓城)

“黃河西來決昆侖,

咆哮萬里觸龍門”,

這是李白誦頌黃河龍門的詩歌。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

黃河到此,直下千仞,

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此處兩面大山就象兩扇石門,

黃河被夾在中間寬不足40米,

黃河流經此地,

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

黃濤滾滾,一瀉千里。

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故又稱禹門,

“鯉魚躍龍門”指的就是這裡。

洽川濕地

(合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中的千古名句,

居然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千眼神泉,萬畝蘆蕩,

百種珍禽,十裡荷塘,

一條黃河,秦晉相望”,

這就是文人墨客看到洽川時候的感歎。

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變遷,

這裡的美景也在不斷變換,

蒹葭蒼蒼或是蘆花漫天,

洽川總是無愧於“小江南”。

豐圖義倉

(大荔)

豐圖義倉位於大荔城東的朝邑鎮,

是中國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

由光緒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建,

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

豐圖義倉像一座壁壘森嚴、

歷經滄桑的軍事古城堡,

城外築城挖壕,

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

城高牆厚、固若金湯。

豐圖義倉不僅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還是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糧倉。

潼關古城

(潼關)

潼關號稱關中地區的東大門,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華十大名關中排名第二位,

乾隆曾御筆題詞:“第一關”!

可以說要率兵進入關中,

第一步就是要攻破潼關,

而這裡也是易守難攻的典範,

杜甫曾形容潼關為: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作為古代軍事重鎮,

潼關古城一度繁華熱鬧,

不過後來由於連年戰火破壞,

加上近年的水庫建設和高速公路修建,

古城建築多數不存,

只在東門和北門還留有幾段土牆遺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華山

(華陰)

中國還有人不知道華山的嗎?

作為“奇險天下第一山”,

這座中華民族的聖山威名遠揚,

很多人只是看圖片雙腿都直顫。

長空棧道、鷂子翻身、千尺幢、百尺峽,

這些名字說出來就讓人膽寒,

征服華山成為大家證明自己勇敢的首選。

關於這座山有太多的神話傳說,

千百年來有無數人挑戰華山之巔,

在沿黃公路的最南端,

巍峨挺拔的華山就是旅程的終點。

美食篇

洋芋擦擦

洋芋就是我們常吃的土豆,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烹飪方式,

總會在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

而陝北特色的洋芋擦擦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食物本來是缺糧時候果腹用的,

雖然大家現在已經衣食無憂,

但是洋芋擦擦卻依然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把蒸好的洋芋條炒熟,

配上油潑辣子和蔥花蒜片香醋,

簡直是人間美味。

鹵驢板腸

驢板腸就是驢的整塊大腸,

說起大腸,

西安人第一印象就是葫蘆頭,

葫蘆頭的原料就是豬大腸,

而米脂驢板腸的美味也不遑多讓。

經過洗、煮、鹵、燉等幾道工序,

加入各種佐料,

麻、辣、鹹、嫩、鮮香味美,

據說還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可謂小吃一絕,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真不是吹的。

宰羔肉

陝北的羊肉算是大大有名,

將上等的羊羔肉連骨剁成方塊,

等鍋裡的麻油燒開以後,

放入花椒、蔥絲、蒜片、麵醬等配料,

爆出濃濃的香味,

然後將切好的羊肉放入鍋中炒制,

隨後再加入溫水燉個半熟,

最後裝盆上籠蒸的熟透。

出鍋以後再加點蔥花,

鮮嫩的羊肉散發著撲鼻的香味,

那種滋味簡直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剁蕎面

陝北有句民謠是這麼唱的:

“羊肉臊子剁蕎面,

開店婆姨趕腳漢”,

可見這種面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陝北人無論是招待客人,

或者是逢年過節和喜慶時,

都必然會有剁蕎面在席。

煮好的剁面配上上好的羊肉臊子,

吃起來那叫一個鮮潤爽滑,

再喝一口美味的麵湯,

怎一個爽字了得,

真想“問”一個陝北媳婦去。

碗托

碗砣是涼粉的一種,

食用方式也和涼粉大同小異,

分為冷調、熱炒兩種。

以蕎麥仁為原料,

經過種種複雜的工序,

配上各種調料,

吃起來堅韌、醇香,

蕎麥還有健脾益氣、開胃寬腸、

消食化滯、除濕下氣等功效,

實在是老少皆宜。

羊肉胡餑

面,必須是上等的農家自磨面,

和的不軟不硬擀成圓形的面片,

切成滑鼠墊大小,

放到油光的鐵烙餅鍋上,

烙到六七分熟的時候取下來,

然後象切面條一樣切成韭葉那麼寬,

胡餑的手工製作就算完成了。

辣椒,必須是上好的辣椒粉,

花椒,必須是當地的大紅袍,

加上熟羊肉、鹽、蔥花,

澆上陳年老醋......

臊子餛飩

清水水,和白麵,一擀擀下多半案。

左折右折刀兒切,面片變成蓮花瓣。

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萬千。

排成行,列成隊,眼看翅膀還在扇。

韓城餛燉是臊子餛燉,

一定要有好湯,

韓城人稱為開湯。

將燒好的臊子湯澆在餛燉上,

再配上一個上好的燒餅,

吃一口餛燉喝一口湯,

那滋味,絕了!

羊肉餄餎

羊肉餄餎是韓城的代表食物,

幾乎所有韓城人招待客人,

都會用一碗羊肉餄餎。

餄餎可以涼吃,

也可以加一碗熱湯。

韓城的餄餎選用優質蕎麥面,

佐以羊肉和油潑辣子,

那一口香噴噴的美味,

就是韓城人在外漂泊的那份鄉愁。

帶把肘子

大荔縣的帶把肘子名氣極大,

被《中國菜譜》列為秦菜第一,

相傳是明朝弘治年間同州府名廚李玉山發明。

帶把肘子味道十分獨特,

肘肉酥而不膩,

肘皮含膠,頗有韌性,

無論是下酒還是下飯都可以。

在關中東府一帶的酒席上,

絕對少不了這道名菜,

用剛出鍋的饅頭夾著剛上桌的肘子吃,

讓人恨不得吞了舌頭,

號稱“吃一口流一手”,

個中滋味實在是妙不可言。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又叫清湯羊肉,

上好的水盆必須要用“同羊”的肉,

而且必須是放養的。

對羊的年齡也有要求,

必須是一歲到一歲半之間的“蠍子羊”。

年齡小了,肉不香;

年齡大了,肉太“柴”。

吃清湯羊肉,

必須配上特製的月牙燒餅,

可以夾肉,可以泡饃。

如果能再來一點大蒜或者糖蒜,

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一碗羊肉連湯帶饃下肚,

“回味”無窮。

黃河鯰魚湯

鯰魚湯不少地方都有,

但黃河鯰魚湯是潼關獨有,

號稱黃河第一湯。

鯰魚其身通黃無鱗肉厚,

把鯰魚經慢火煮燉,

其色乳白,味道鮮美。

這主要是因為黃渭河潼關段

是鯰魚最適合生長的優生區,

再加上潼關獨特的水質,

更是如虎添翼。

不過既然號稱中國1號公路,

美景美食肯定不止這些,

且不說知名的50多家景點,

就算道路兩邊也是“移步易景”,

就這麼一路風景一路吃喝下來,

不但眼睛被洗的發亮,

肚子也得吃的發脹,

不過人生就要這麼快意,

趁著春色正好,

開上自己的愛車去1號公路逛吃吧!

圖片來自網路

特此聲明並致謝

香爐寺

(佳縣)

香爐寺在佳縣城東的香爐峰頂,

黃河從它的東面順流而下,

最驚人的是這裡三面絕空,

只有西北方有一條小路,

通往佳縣縣城的古城門,

站在香爐寺的斷橋上,

仿佛淩空而立,

黃河水就在腳下洶湧南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經讓人歎為觀止,

當初在這裡修建寺廟的前人,

更是令人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白雲山

(佳縣)

白雲山也雄踞黃河西岸,

因為夏秋季節常有白雲飄繞其間,

遠遠望去若隱若現而得名。

在明朝萬曆年間,

明神宗朱翊鈞給白雲山頒施對旨一道,

並親賜《道藏》4726卷,

更是讓白雲山名聲大振,

“山門無鎖白雲封”的白雲觀,

不僅是全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還是西北地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

吳堡古城

(吳堡縣)

這座北漢時期所建的城池比較特別,

城牆是用石頭壘就的,

城門也是用石頭搭成的,

就連城裡的房屋也多是磚石構建的窯洞,

所以這裡也叫“吳堡石城”。

在目前的西北地方,

這是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

東臨黃河西有溝壑,

坐擁山河天險,

在古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扼守秦晉的交通要衝,

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乾坤灣

(延川)

人常說: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而在延川縣有五道大彎,

居然是罕見的“蛇曲景觀”,

在如今中國的幹流河道中,

這是規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乾坤灣就是其中之一。

站在高處極目遠眺,

奔騰的黃河猶如一條巨龍,

而乾坤灣就是巨龍懷中的“陰陽魚”,

沒有什麼語言可以形容眼前的壯闊,

也許是傳說中玉帝丟落的河圖”和“洛書”,

眼前這幅奪天地之造化的太極圖,

絕對稱得上是“天下黃河第一灣”。

壺口瀑布

(宜川)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如果不是到了壺口瀑布,

光未然怎能寫出如此不朽的詩篇?

中國第二大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無論是氣勢恢宏的水瀑還是冰瀑,

壺口留給世人的都是無限驚歎,

也許站在這裡的時候,

才能體會為什麼“黃河會咆哮”吧。

黨家村

(韓城)

黨家村在韓城市東北方向,

位於泌水河谷地之陽高岸上,

是一片形似“葫蘆”的風水寶地。

這個村莊始建於西元1331年,

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

村中保存了120多座四合院,

還有11座祠堂,

被稱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韓城在乾隆年間被稱為“小北京”,

而黨家村則被稱為“小韓城”,

可見當年村子的繁盛。

司馬遷祠墓

(韓城)

外地人到韓城,

大都會去拜謁太史公,

這裡是太史公的故鄉,

也是他埋骨的地方。

司馬遷祠墓位於韓城市南10公里處,

坐落在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

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

一部《史記》成就了司馬遷,

他的祠墓也像一座豐碑,

歷經千百年滄桑而愈顯雄偉。

司馬古道上那凹凸不平的足印,

記載著千百年來慕名攀登者的足跡。

黃河龍門

(韓城)

“黃河西來決昆侖,

咆哮萬里觸龍門”,

這是李白誦頌黃河龍門的詩歌。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

黃河到此,直下千仞,

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此處兩面大山就象兩扇石門,

黃河被夾在中間寬不足40米,

黃河流經此地,

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

黃濤滾滾,一瀉千里。

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故又稱禹門,

“鯉魚躍龍門”指的就是這裡。

洽川濕地

(合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中的千古名句,

居然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千眼神泉,萬畝蘆蕩,

百種珍禽,十裡荷塘,

一條黃河,秦晉相望”,

這就是文人墨客看到洽川時候的感歎。

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變遷,

這裡的美景也在不斷變換,

蒹葭蒼蒼或是蘆花漫天,

洽川總是無愧於“小江南”。

豐圖義倉

(大荔)

豐圖義倉位於大荔城東的朝邑鎮,

是中國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

由光緒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建,

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

豐圖義倉像一座壁壘森嚴、

歷經滄桑的軍事古城堡,

城外築城挖壕,

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

城高牆厚、固若金湯。

豐圖義倉不僅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還是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糧倉。

潼關古城

(潼關)

潼關號稱關中地區的東大門,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華十大名關中排名第二位,

乾隆曾御筆題詞:“第一關”!

可以說要率兵進入關中,

第一步就是要攻破潼關,

而這裡也是易守難攻的典範,

杜甫曾形容潼關為: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作為古代軍事重鎮,

潼關古城一度繁華熱鬧,

不過後來由於連年戰火破壞,

加上近年的水庫建設和高速公路修建,

古城建築多數不存,

只在東門和北門還留有幾段土牆遺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華山

(華陰)

中國還有人不知道華山的嗎?

作為“奇險天下第一山”,

這座中華民族的聖山威名遠揚,

很多人只是看圖片雙腿都直顫。

長空棧道、鷂子翻身、千尺幢、百尺峽,

這些名字說出來就讓人膽寒,

征服華山成為大家證明自己勇敢的首選。

關於這座山有太多的神話傳說,

千百年來有無數人挑戰華山之巔,

在沿黃公路的最南端,

巍峨挺拔的華山就是旅程的終點。

美食篇

洋芋擦擦

洋芋就是我們常吃的土豆,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烹飪方式,

總會在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

而陝北特色的洋芋擦擦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食物本來是缺糧時候果腹用的,

雖然大家現在已經衣食無憂,

但是洋芋擦擦卻依然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把蒸好的洋芋條炒熟,

配上油潑辣子和蔥花蒜片香醋,

簡直是人間美味。

鹵驢板腸

驢板腸就是驢的整塊大腸,

說起大腸,

西安人第一印象就是葫蘆頭,

葫蘆頭的原料就是豬大腸,

而米脂驢板腸的美味也不遑多讓。

經過洗、煮、鹵、燉等幾道工序,

加入各種佐料,

麻、辣、鹹、嫩、鮮香味美,

據說還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可謂小吃一絕,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真不是吹的。

宰羔肉

陝北的羊肉算是大大有名,

將上等的羊羔肉連骨剁成方塊,

等鍋裡的麻油燒開以後,

放入花椒、蔥絲、蒜片、麵醬等配料,

爆出濃濃的香味,

然後將切好的羊肉放入鍋中炒制,

隨後再加入溫水燉個半熟,

最後裝盆上籠蒸的熟透。

出鍋以後再加點蔥花,

鮮嫩的羊肉散發著撲鼻的香味,

那種滋味簡直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剁蕎面

陝北有句民謠是這麼唱的:

“羊肉臊子剁蕎面,

開店婆姨趕腳漢”,

可見這種面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陝北人無論是招待客人,

或者是逢年過節和喜慶時,

都必然會有剁蕎面在席。

煮好的剁面配上上好的羊肉臊子,

吃起來那叫一個鮮潤爽滑,

再喝一口美味的麵湯,

怎一個爽字了得,

真想“問”一個陝北媳婦去。

碗托

碗砣是涼粉的一種,

食用方式也和涼粉大同小異,

分為冷調、熱炒兩種。

以蕎麥仁為原料,

經過種種複雜的工序,

配上各種調料,

吃起來堅韌、醇香,

蕎麥還有健脾益氣、開胃寬腸、

消食化滯、除濕下氣等功效,

實在是老少皆宜。

羊肉胡餑

面,必須是上等的農家自磨面,

和的不軟不硬擀成圓形的面片,

切成滑鼠墊大小,

放到油光的鐵烙餅鍋上,

烙到六七分熟的時候取下來,

然後象切面條一樣切成韭葉那麼寬,

胡餑的手工製作就算完成了。

辣椒,必須是上好的辣椒粉,

花椒,必須是當地的大紅袍,

加上熟羊肉、鹽、蔥花,

澆上陳年老醋......

臊子餛飩

清水水,和白麵,一擀擀下多半案。

左折右折刀兒切,面片變成蓮花瓣。

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萬千。

排成行,列成隊,眼看翅膀還在扇。

韓城餛燉是臊子餛燉,

一定要有好湯,

韓城人稱為開湯。

將燒好的臊子湯澆在餛燉上,

再配上一個上好的燒餅,

吃一口餛燉喝一口湯,

那滋味,絕了!

羊肉餄餎

羊肉餄餎是韓城的代表食物,

幾乎所有韓城人招待客人,

都會用一碗羊肉餄餎。

餄餎可以涼吃,

也可以加一碗熱湯。

韓城的餄餎選用優質蕎麥面,

佐以羊肉和油潑辣子,

那一口香噴噴的美味,

就是韓城人在外漂泊的那份鄉愁。

帶把肘子

大荔縣的帶把肘子名氣極大,

被《中國菜譜》列為秦菜第一,

相傳是明朝弘治年間同州府名廚李玉山發明。

帶把肘子味道十分獨特,

肘肉酥而不膩,

肘皮含膠,頗有韌性,

無論是下酒還是下飯都可以。

在關中東府一帶的酒席上,

絕對少不了這道名菜,

用剛出鍋的饅頭夾著剛上桌的肘子吃,

讓人恨不得吞了舌頭,

號稱“吃一口流一手”,

個中滋味實在是妙不可言。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又叫清湯羊肉,

上好的水盆必須要用“同羊”的肉,

而且必須是放養的。

對羊的年齡也有要求,

必須是一歲到一歲半之間的“蠍子羊”。

年齡小了,肉不香;

年齡大了,肉太“柴”。

吃清湯羊肉,

必須配上特製的月牙燒餅,

可以夾肉,可以泡饃。

如果能再來一點大蒜或者糖蒜,

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一碗羊肉連湯帶饃下肚,

“回味”無窮。

黃河鯰魚湯

鯰魚湯不少地方都有,

但黃河鯰魚湯是潼關獨有,

號稱黃河第一湯。

鯰魚其身通黃無鱗肉厚,

把鯰魚經慢火煮燉,

其色乳白,味道鮮美。

這主要是因為黃渭河潼關段

是鯰魚最適合生長的優生區,

再加上潼關獨特的水質,

更是如虎添翼。

不過既然號稱中國1號公路,

美景美食肯定不止這些,

且不說知名的50多家景點,

就算道路兩邊也是“移步易景”,

就這麼一路風景一路吃喝下來,

不但眼睛被洗的發亮,

肚子也得吃的發脹,

不過人生就要這麼快意,

趁著春色正好,

開上自己的愛車去1號公路逛吃吧!

圖片來自網路

特此聲明並致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