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走向共和》有人說是美化了歷史罪人?真的是這樣嗎?

(題外話, 需要我回關的自媒體朋友請私信, 必回, 願與你共同成長)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 遭遇了短暫禁播, 複播, 刪改, 因此話題特別多, 加上題材敏感, 更是被坊間熱議, 據說, 當初禁播是因為很多觀眾認為美化了歷史的罪人慈禧, 李鴻章, 袁世凱等人, 並且醜化了孫中山。

果真是這樣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照例, 簡短科普:

《走向共和》, 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由張黎執導, 呂中, 王冰, 孫淳, 馬少驊主演。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其實這樣的正劇, 都難免有些枯燥, 為了不能跟史實有太大出入, 所有劇情基本都是已知的, 這在製造懸疑氣氛上沒有什麼可發揮。

誰知本來沒有懸念的電視劇播出後卻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觀眾認為, 這個李鴻章怎麼變成憂國憂民的忠臣了?

慈禧也一反傳統形象, 感情豐富起來, 比如西逃的路上吃餃子那段。

因為害怕八國聯軍要治自己死罪, 好不容易吃上了頓餃子, 慈禧沒有心思吃, 哭了個稀裡嘩啦, 餃子也給她連盤子砸了。 但, 當榮祿輕描淡寫地說:你也不想想, 李中堂在跟洋人談判, 能讓洋人治你的罪?慈禧這才破涕為笑。

慈禧都那個年紀了, 又扭捏又撒嬌, 這種形象別的作品裡都不多見。

而李鴻章的形象也變化很大, 殫精竭慮, 苦力支撐並且萬般無奈的被逼迫成千古罪人。 尤其簽《馬關條約》那句“能爭一分是一分”仿佛我們誤解了忠良。

而我們的國父, 卻被叫做“孫大炮”, 每次失利後都是狼狽不堪的跑路。 在幾次重大失利之後, 孫深刻反思, 認為是組織成員不夠忠誠, 要求今後成員加入組織時進行效忠領袖的宣誓。 其光輝形象大打折扣。

竊國賊袁世凱也成了一個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仿佛在那個亂世只有他才穩得住局面。

這一切, 看慣了臉譜化表演的觀眾瞬間就懵了, 看不懂了。

京劇裡面用各種臉譜來區別忠奸善惡,

估摸是早期民眾教育程度較低, 而表演者生怕觀眾看不懂而設立的, 一旦看到不同的臉譜, 觀眾馬上就能知道這個是好人還是壞人, 便於對劇情進行理解。

但是這部電視劇應該不想把人物臉譜化, 只想更多的還原歷史, 讓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其實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部電視劇:

作為大清帝國的實權掌握者慈禧無論做了什麼禍國殃民的事都肯定會給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個出色的懂審時度勢的政治家李鴻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帶來的後果;

一個野心勃勃的投機者袁世凱無論怎麼慷慨激昂的表示贊成民主都掩飾不了他的帝王夢。

而孫中山只是簡簡單單地為了自己的夢想。

或者說:看一個人的人品, 不要聽他說了什麼, 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政治家都是天生的演員, 或許這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圖吧?

你怎麼認為呢?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歡迎關注。 留言, 點贊, 請記住, 你的鼓勵是我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