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煬帝楊廣為何要不惜拼到國破家亡,也要征服高句麗?

有位歷史學家說: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都做了, 但他沒有焚書坑儒;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都做了, 但他沒有開通運河。 這未必是楊廣在千年以後得到的最中肯的評價, 但一定是他最想聽到的。 不為專業, 只因認同。

楊廣在位十四年, 幹了三件事, 為中國以後的一千四百年奠定了基礎。 為帝如此, 夫複何求!政治上, 建三省六部制, 沿用至1911年, 成為中國官僚系統的骨灰級硬體。 文化上, 開科取士, 讓寒門士子能有出頭之日。 經濟上, 開通大運河, 貫通南北貿易, 使得商品經濟不再是紙上談兵。

這樣漢子, 這樣功績, 還不夠嗎?是的, 隋煬帝認為不夠。 所以他從登上帝位的第一天開始, 就快馬加鞭、疲於奔命。 而這辛苦, 只因為不安;這不安, 可能源於記憶中兩個畫面。 西元589年, 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 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 並完成統一。 長江天塹將中國南北分開了兩百多年, 在此期間, 南北一直處於對峙狀態。 當年苻堅百萬大軍揮鞭斷流都沒能突破長江天塹, 可20來歲的楊廣卻完成了這一項艱巨的任務, 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 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

從此中國進入和平、強盛的時代。

事實上, 隋煬帝楊廣之所以那麼快亡國, 自己命喪江南, 很大原因在於他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三征高句麗。 為了消滅高句麗, 隋煬帝不惜傾國之力, 以至於亡了國。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首要原因自然是高句麗不知好歹, 不斷侵犯大隋王朝。 高句麗這個小人, 一邊勾結東突厥, 一邊討好大隋帝國, 而且還出爾反爾、趁機侵佔遼河一帶。 由於隋煬帝在位之後就開始修建大運河, 又一邊開始徵兵征討高句麗, 使得隋朝上百萬的人死在了這兩個上面上, 最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肯定有人會說隋煬帝怎麼那麼笨呢?不惜一切代價征討高句麗, 其實非也, 隋煬帝其實非常的聰明, 他這樣的做的原因就是為了這五個字“勿遺子孫憂”, 這也從反面印證了這是個好皇帝, 一心想著後世, 但也許是他操之過急, 使得國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所以四處才怨聲載道, 起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