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發現戰國時期“皇家浴室”:鋪有地磚裝飾豪華

“華清池”因唐玄宗、楊貴妃的情感傳奇而膾炙人口。 在華清宮內, 唐玄宗與楊貴妃各自佔用一間浴殿, 玄宗的稱為“蓮花湯”, 貴妃的稱為“海棠湯”。 11月5日, 記者在秦漢櫟陽城遺址看到, 這裡也發現了兩間高等級的戰國秦國君與後妃的浴室。

櫟陽城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 是西安附近秦咸陽城、漢長安城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文獻記載, 秦獻公二年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 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此實施了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商鞅變法”, 使秦國強大起來, 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漢高祖劉邦也曾以櫟陽為都城, 整頓隊伍、向東挺進, 逐漸完成統一全國大業。

從2013年起,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 繼上世紀80年代初步勘探後, 重啟了櫟陽城遺址考古勘探發掘工作。 這座在秦漢歷史上如此重要的都城,

考古隊在近五年發掘中通過大範圍勘探、小規模試掘的方式, 先後確定了三座古城。 從去年至今, 考古隊在三號古城中陸續試掘確定了多座高等級的大型宮殿基址, 並發掘確認三號古城的建築, 應為戰國秦都櫟陽城的核心宮殿所在。

本次考古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介紹, 考古隊在三號古城的建築中發現了含有半地下式的宮殿基址, 這種類似的建築形式此前只在漢長安城的未央宮、長樂宮、桂宮等皇宮中的高等級宮殿建築中有過發現。 歷史上一直在說“漢承秦制”, 從此次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國都中發現這種形式的建築看, 幾乎可以判斷, 考古隊此次找到了“漢承秦制”在建築形式上的源頭,

應該就在戰國時期的秦都櫟陽。

劉瑞介紹, 此次發現的三間豪華浴室在三號城內的四號、五號建築基址內。 根據目前已掌握的考古資料資料顯示, 四號建築基址應該是三號城內主要宮殿建築之後的一組附屬建築, 是當時的生活區。 通俗地講, 就是皇宮裡的後宮所在地。

與此次發現的浴室相類似的設施, 此前只在秦都咸陽宮的一號宮殿內發現過。 3座浴室中有2座是呈南北並列排布的, 從殘存的遺跡看, 兩間挨著的浴室均呈裡外套間結構, 浴池裡鋪有地磚, 四壁還嵌有紋飾精美的牆磚, 室內一角有下凹的漏水口, 並有排水口。 測量顯示, 南邊的浴室無論是浴池的大小還是套間的面積都更大一些,

因此有專家提出判斷, 這兩間帶有套間且裝飾豪華的浴室, 應該是當時秦國的國君與後妃的沐浴專用浴室, 南側面積更大的那一間可能是國君的, 北側的可能是後妃的。

考古隊還在南側國君的浴室旁發現了保存完整的排水管道和污水滲井。 而北側相對應的位置, 卻沒有發現排水設施的情況。 因此劉瑞推測這兩間浴室應該共用一套排水設施。 它們的發現表明, 秦代的工匠在皇宮的修建之初就已經對排水設施做了精密的設計。 而如此完整的、帶有排水設施的戰國時期秦國的“皇家”浴室也是首次被發現。 xw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