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號稱北洋之虎,險些武力統一全國,一生清廉,晚年靠救濟為生

北洋軍閥時代, 總是那樣一些人物, 伴隨著歷史的肯定與後人的冷眼, 充滿了故事與爭議。 這其中, 繼袁世凱之後,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莫過於有著“北洋之虎”這樣霸氣外號的段祺瑞了。

段祺瑞

一說到段祺瑞, 很多人最早想到的就是他親日賣國, 就是“3·18慘案”與劉和珍君, 再有就是巴黎和會的失敗。 這幾個事件, 將段祺瑞塑造成了對外懦弱, 對內殘暴的昏庸無能之輩的形象, 因此, 大家大多都不會更深入地去瞭解, 那個“三造共和”、“武力統一”、“收復外蒙”以及之後嚴拒日本的大軍閥。

“三造共和”是段祺瑞一生中最高的讚譽。 1912年, 是他通電滿清末代皇帝溥儀, 逼迫其退位, 讓中華民族迎來了五千年來的第一次共和。 1915年, 也是他在袁世凱稱帝前多次勸阻, 並在袁死後迅速主持大局, 恢復了國會和《臨時約法》。 而1917年, 也是他在被黎元洪去職之後, 聽說張勳復辟, 立馬重新出山, 12天就打敗張勳恢復共和。 所以段祺瑞可謂是共和國的締造者, 也是最忠誠的守護者。

而段祺瑞也有兩次功敗垂成的武力統一。 作為袁世凱死後, 北洋軍閥裡實權最大的人, 段祺瑞也決心統一全國, 然而兩次都因為直皖矛盾而最終未能實現,

儘管如此, 在當時段祺瑞還是獲得了很高的群眾支持和社會評價。

另外段祺瑞在俄國十月革命期間, 讓心腹徐樹錚趁亂收復外蒙古的騷操作也是為當時的很多人所津津樂道。

段祺瑞紀念幣

然而可謂再多的成功, 也無法掩蓋一個人在歷史上的一個敗筆。

段祺瑞的兩個比較重大的敗筆:其一是在“武力統一”期間激化了直皖矛盾, 引發直皖戰爭, 導致自己的皖系軍閥只能最終與勢力強大, 善於作戰的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爭鋒相對, 最終在1920年一場慘敗大傷元氣, 被迫辭退。 第二大敗筆就是1926年的“3·18慘案”。 學生為抗議日本扯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而集體抗議, 不知段的哪個愚蠢的手下下令開槍, 造成了多人死傷, 段也就此英名全毀, 即使他長跪不起, 一生不食葷也沒能挽回自己在國民和文人墨客心裡的形象。

三一八慘案

雖其早些年與日本交往甚密, 多次借款共達上億元, 但那也只是服務于自己武力統一所需的軍費。 在大是大非面前, 段祺瑞並不糊塗,

其晚年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斷絕與日本交往, 並在後來嚴詞拒絕與日本合作建立東北傀儡政府, 體現了自己的愛國情懷。

日本扶持的滿清傀儡政府

段祺瑞一生為官清廉, 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 在任總理期間被人稱之為“六不總理”, 晚年仕途沒落後更是生活拮据只能靠政府的施捨救濟為生。 而其在1936年逝世時,竟然連一處屬於自己的房產都沒有,令人不敢相信這是當年差點統一全國的大軍閥。

而其在1936年逝世時,竟然連一處屬於自己的房產都沒有,令人不敢相信這是當年差點統一全國的大軍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