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走遍祁縣之白圭

最美祁縣采風團

白圭村位於祁縣與太谷縣交界處, 東距祁縣縣城18公里, 西到太谷縣城5公里, 歷史上曾多次歸屬太谷縣管轄,

現隸屬于祁縣東觀鎮。 白圭村東鄰太谷縣曹莊村, 西臨東砲守堡、西砲守堡兩村, 北面是張家堡村, 村南一公里便是繁忙的108國道。 為了區別于城趙鎮西白圭村, 有人也將白圭村, 稱之為東白圭村、白圭鎮, 俗稱bieji(音:別吉)。

【白圭村行政圖截圖】

【白圭村衛星地圖截圖】

白圭村現有人口1800多人, 以梁氏、程氏、王氏三大姓為主要大姓。 據瞭解白圭村梁氏於明洪武年間, 由始祖梁彥青從陝西長安縣遷居於此, 至今已有600多年二十多代, 白圭梁姓與東砲守村梁姓為同一支, 曾在東砲守村建有祖墳(梁圍阿)。 現梁姓約占白圭村全村人口的1/3,

為了便於後人進一步瞭解梁氏家族, 現梁氏後人正在重新整理家譜。

白圭村有土地3900多畝, 經濟以種植業為主。 一年有兩個廟會四月二十三、九月二十八。 四月二十三這天祁縣、太谷、清徐三縣只有這一個廟會, 因此這個廟會往往商販雲集, 遊人如織, 是祁縣主要古廟會之一, 然而該廟會如今停辦已有兩三年。

白圭村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很久以前的白圭村整體外形象一隻老龜, 同時村內居民以白姓為主, 因此叫做白龜村, 後逐漸變為白圭村(圭與龜同音);還有一種說法是, 在村中間的驛道上, 曾經建有一座高大雄偉, 做工精細的過街戲臺, 在戲臺最頂部雕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大白龜, 南來北往的人以此作為地標性建築來形容這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 因此就將此村叫做白龜(白圭)。

【白圭鎮古茶道遺址標識牌】

白圭村也叫白圭鎮, 在萬里茶路及山西交通史上,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古鎮, 曾是南下洛陽、北上大同、內蒙、張家口等地的必經之地, 這裡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林立,

南來北往的人絡繹不絕, 是祁縣四大古鎮之一(祁縣四大古鎮:白圭鎮、賈令鎮、子洪鎮、來遠鎮)。 現今古驛道兩邊還依稀可以看出原有的鋪面, 向世人述說著這裡曾經的繁華。 然而隨著近現代各條公路、鐵路的相繼建成, 徹底改變了白圭鎮的地位。 1926年太風公路(太原至風陵渡, 即現東夏線)通車;1930年白晉公路(白圭至晉城, 現208國道東觀往南段)通車;1934年南同蒲鐵路的通車;1941年白晉鐵路東觀至潞城鐵路的建成, 隨著這些公路、鐵路的建成, 使的東觀村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而逐步取代了白圭鎮。 1967年東北公路(東觀至曉義北堡)的通車, 更加速了白圭鎮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 逐漸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在白圭村西南方向約一公里處,曾有一座占地約五畝的封土堆,村裡人叫它“王墓”,傳說是李闖王的墳墓。1973年春白圭村平整土地期間,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該墓為磚砌單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組成,墓門上有精緻的仿木構枓栱鋪作。該墓座北向南,全長約22米,除墓室頂部塌毀外,其餘部分基本保存完好。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墓誌蓋】

【白圭村“王墓”墓門內外景象】

由於該墓早期被數次盜挖,僅出土了墓誌和墓誌蓋以及各類陶器等隨葬品共計145件(套)。其中墓誌銘和墓誌蓋的出現,不僅解開了墓主人身份之迷,還解開了北齊及當時韓氏家族諸多歷史與考古學術問題,因而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墓主人並不是傳說中的李闖王,而是比他早1100年的北齊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韓裔。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壺】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俑】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俑】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器】

韓裔,字永興,生於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西元514年),卒于北齊天統三年(西元567年)青州刺史任上,享年54歲。韓裔與其父韓賢,其子韓鳳,祖孫三代均為當時之權貴。據墓誌銘記載,韓裔齊國昌黎賓屠人(今遼寧義縣),由此可以看出他不是山西人,可能祁縣是他封地的一部分,從白圭村所處的地理位置來分析,白圭村在北齊時期極有可能是韓裔封地的行政核心所在,所以死後他被葬在了祁縣白圭村。

【白圭村的白圭石坊】

在白圭村村南,靜靜地佇立著一座石牌坊,名叫“旌表節孝坊”,俗稱“白圭石坊”。石坊建於清代後期,通體由粗砂石雕砌而成。石坊高約7m,東西寬約8m,厚約0.4m,四柱三間,石坊通身由六十餘塊石雕構件組合拼砌。除明間的騎馬雀替跌落以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石坊北向的橫樑上鐫刻著:“皇清例贈武德騎尉梁天相之妻梁立地之母例封宜人王宜人之坊”。該石牌坊現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圭村的白圭石坊】

這座石牌坊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清咸豐年間,喬家堡有一位王姓姑娘,嫁給了白圭村的梁天相。過門後,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一年後喜得貴子,不幸的是兒子剛過百天,丈夫梁天相就暴病身亡,年輕的王氏嚴守三從四德,一心侍奉公婆,養育幼兒。二十年後,兒子長大成人並娶妻生子,這時兒子也因病撇下一家人撒手西去,兒媳婦改嫁他人。此時的王氏婦人擦乾眼淚,重新挺起堅強的脊樑,把養育孫子成了唯一的寄託,教其詩書禮儀。孫兒不僅非常懂事,而且勤奮好學。蒼天有眼,孫子成年後滿腹經綸並金榜題名,在朝堂上將祖母艱辛的經歷奏知天子,皇帝被王氏偉大的母愛所感動,特降旨封王氏為“宜人”,追封其丈夫梁天相為“武德騎尉”,並下旨為王宜人建造了這座象徵著中國女人最高榮耀的“旌表節孝坊”。另據村裡老人講,白圭村除了現存的這座梁氏“旌表節孝坊”之外,原來在村東頭還有一座喬氏“節孝坊”,規模比現存的這座要小一些,可惜已毀。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說到白圭村,梁家大院兒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在清代時,經過梁家幾代人的辛苦打拼,小本生意越做越大,店鋪開到了天津、內蒙、俄羅斯等地。生意做大後,與其他晉商一樣,在老家白圭村也建起了豪宅。據村裡老人講,當時梁家大院建在村西南,占地面積大約是當時全村的四分之一之多,規模及精美程度可與現在各晉商大院相媲美。在這座宅院中建有一個花園,人們叫梁家花園,據村裡老人講,花園內建有亭臺樓閣,種滿了奇花異草,眾多文人雅士經常在此吟詩做畫。只可惜在清末時由於受鴉片戰爭的影響,生意日漸蕭條,梁家也逐漸敗落,後人為了生計,逐漸將這座豪宅拆分變賣殆盡,導致現在是片瓦不存,不能不讓人嘆惜。

【1936年東觀小學師生梁家花園合影】

【白圭村老宅門】

在白圭村南的莊子上,還留有幾處老宅子,當地人叫程家老宅,是祁縣何家“永聚祥”茶莊大掌櫃程紳的宅院。程紳是祁縣白圭鎮莊子上人,從小聰明好學,20歲進永聚祥學徒,30歲時已經是永聚祥的二掌櫃,不久後就升任為大掌櫃。他在永聚祥就職長達50年,於民國36年(1947)病逝于任上,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程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經理人,而且還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書法家,寫的一筆好字,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祁縣很多商家票號的店名牌匾,很多出自程紳的手筆。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照壁】

在清代乾隆年間,白圭村還出現了一位有名的詩人、收藏家,他叫喬煌。喬煌(1746—1810),字效穀,號西樵(橋),曾任福建布政司照磨。他建有一座藏書樓,名曰“黃葉樓”,其藏書量大且精,而且以明代書刊居多,其藏書有“喬煌之印”、“石室外史”、“詠蘭室”等。不僅如此,他還精于詩詞文章,著有《黃葉樓詩文集》(現存山西省圖書館,嘉慶越學齋刊本)。《黃葉樓初集》等,《清代稿鈔本》中收錄有《黃葉樓詩鈔》。其生平見《山西人物志》、《山西藏書家傳略》本傳。《清代稿鈔本》收集其詩集。

附喬煌詩一首:

昭 君

漢闕黃雲外,離魂馬足遲。

可憐諸姊妹,獨妾作閼氏。

怨假琵琶訴,煢然異域身。

至今青塚草,不是漢家春。

白圭村原建有高大而宏偉的堡牆,據資料記載:白圭堡,嘉靖二十年築,圍四百一十步,高二丈五尺,底闊一丈七尺、頂闊八尺,女牆高五尺。門兩座,敵臺四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二丈,闊二丈。護牆一道。該堡牆於解放後平整土地期間拆除。(舊時一步為五尺,十尺為一丈,一尺相當於現在的0.345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換算一下,看看當時白圭鎮的堡牆有多大)。除此之外,白圭村曾經還建有許多規模宏大的廟宇,現今與梁家大院一樣也是片瓦無存。

【白圭村古茶道邊的古槐】

在東觀、白圭村、喬家堡、張南村、張家堡村一帶,地底下有一條地裂縫,這條地裂縫有分佈範圍廣(東起榆次北陽、西至平遙縣境內約100公里長)、活動強度大,破壞程度重的特點,給該地區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白圭村正好在這條地裂上,所以破壞程度尤為明顯,為此縣政府為了降低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害,徹底解決白圭村民因地質災害而受到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人民的生活居住品質,撥專款在白圭村南建造了一所新社區——白圭馨盛苑社區。社區現已初具規模,並已有部分村民入住,完全建成後全村人將會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供銷社】

【白圭村供銷社】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老鄉小院內的蜂箱】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衛生所】

【白圭村街角精美石刻構件】

【白圭村戲臺】

【白圭村戲臺】

【最美祁縣在白圭村】

本文在資料收集及整理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紕漏,真誠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虛心接受,也希望同好能提供我縣各村相關資訊。

拍照:李新生

(原發于最美祁縣公眾號,責編:雷雨情)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在白圭村西南方向約一公里處,曾有一座占地約五畝的封土堆,村裡人叫它“王墓”,傳說是李闖王的墳墓。1973年春白圭村平整土地期間,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該墓為磚砌單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組成,墓門上有精緻的仿木構枓栱鋪作。該墓座北向南,全長約22米,除墓室頂部塌毀外,其餘部分基本保存完好。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墓誌蓋】

【白圭村“王墓”墓門內外景象】

由於該墓早期被數次盜挖,僅出土了墓誌和墓誌蓋以及各類陶器等隨葬品共計145件(套)。其中墓誌銘和墓誌蓋的出現,不僅解開了墓主人身份之迷,還解開了北齊及當時韓氏家族諸多歷史與考古學術問題,因而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墓主人並不是傳說中的李闖王,而是比他早1100年的北齊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韓裔。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壺】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俑】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俑】

【白圭村“王墓”內出土的陶器】

韓裔,字永興,生於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西元514年),卒于北齊天統三年(西元567年)青州刺史任上,享年54歲。韓裔與其父韓賢,其子韓鳳,祖孫三代均為當時之權貴。據墓誌銘記載,韓裔齊國昌黎賓屠人(今遼寧義縣),由此可以看出他不是山西人,可能祁縣是他封地的一部分,從白圭村所處的地理位置來分析,白圭村在北齊時期極有可能是韓裔封地的行政核心所在,所以死後他被葬在了祁縣白圭村。

【白圭村的白圭石坊】

在白圭村村南,靜靜地佇立著一座石牌坊,名叫“旌表節孝坊”,俗稱“白圭石坊”。石坊建於清代後期,通體由粗砂石雕砌而成。石坊高約7m,東西寬約8m,厚約0.4m,四柱三間,石坊通身由六十餘塊石雕構件組合拼砌。除明間的騎馬雀替跌落以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石坊北向的橫樑上鐫刻著:“皇清例贈武德騎尉梁天相之妻梁立地之母例封宜人王宜人之坊”。該石牌坊現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圭村的白圭石坊】

這座石牌坊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清咸豐年間,喬家堡有一位王姓姑娘,嫁給了白圭村的梁天相。過門後,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一年後喜得貴子,不幸的是兒子剛過百天,丈夫梁天相就暴病身亡,年輕的王氏嚴守三從四德,一心侍奉公婆,養育幼兒。二十年後,兒子長大成人並娶妻生子,這時兒子也因病撇下一家人撒手西去,兒媳婦改嫁他人。此時的王氏婦人擦乾眼淚,重新挺起堅強的脊樑,把養育孫子成了唯一的寄託,教其詩書禮儀。孫兒不僅非常懂事,而且勤奮好學。蒼天有眼,孫子成年後滿腹經綸並金榜題名,在朝堂上將祖母艱辛的經歷奏知天子,皇帝被王氏偉大的母愛所感動,特降旨封王氏為“宜人”,追封其丈夫梁天相為“武德騎尉”,並下旨為王宜人建造了這座象徵著中國女人最高榮耀的“旌表節孝坊”。另據村裡老人講,白圭村除了現存的這座梁氏“旌表節孝坊”之外,原來在村東頭還有一座喬氏“節孝坊”,規模比現存的這座要小一些,可惜已毀。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白圭石坊細部石刻】

說到白圭村,梁家大院兒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在清代時,經過梁家幾代人的辛苦打拼,小本生意越做越大,店鋪開到了天津、內蒙、俄羅斯等地。生意做大後,與其他晉商一樣,在老家白圭村也建起了豪宅。據村裡老人講,當時梁家大院建在村西南,占地面積大約是當時全村的四分之一之多,規模及精美程度可與現在各晉商大院相媲美。在這座宅院中建有一個花園,人們叫梁家花園,據村裡老人講,花園內建有亭臺樓閣,種滿了奇花異草,眾多文人雅士經常在此吟詩做畫。只可惜在清末時由於受鴉片戰爭的影響,生意日漸蕭條,梁家也逐漸敗落,後人為了生計,逐漸將這座豪宅拆分變賣殆盡,導致現在是片瓦不存,不能不讓人嘆惜。

【1936年東觀小學師生梁家花園合影】

【白圭村老宅門】

在白圭村南的莊子上,還留有幾處老宅子,當地人叫程家老宅,是祁縣何家“永聚祥”茶莊大掌櫃程紳的宅院。程紳是祁縣白圭鎮莊子上人,從小聰明好學,20歲進永聚祥學徒,30歲時已經是永聚祥的二掌櫃,不久後就升任為大掌櫃。他在永聚祥就職長達50年,於民國36年(1947)病逝于任上,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程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經理人,而且還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書法家,寫的一筆好字,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祁縣很多商家票號的店名牌匾,很多出自程紳的手筆。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照壁】

在清代乾隆年間,白圭村還出現了一位有名的詩人、收藏家,他叫喬煌。喬煌(1746—1810),字效穀,號西樵(橋),曾任福建布政司照磨。他建有一座藏書樓,名曰“黃葉樓”,其藏書量大且精,而且以明代書刊居多,其藏書有“喬煌之印”、“石室外史”、“詠蘭室”等。不僅如此,他還精于詩詞文章,著有《黃葉樓詩文集》(現存山西省圖書館,嘉慶越學齋刊本)。《黃葉樓初集》等,《清代稿鈔本》中收錄有《黃葉樓詩鈔》。其生平見《山西人物志》、《山西藏書家傳略》本傳。《清代稿鈔本》收集其詩集。

附喬煌詩一首:

昭 君

漢闕黃雲外,離魂馬足遲。

可憐諸姊妹,獨妾作閼氏。

怨假琵琶訴,煢然異域身。

至今青塚草,不是漢家春。

白圭村原建有高大而宏偉的堡牆,據資料記載:白圭堡,嘉靖二十年築,圍四百一十步,高二丈五尺,底闊一丈七尺、頂闊八尺,女牆高五尺。門兩座,敵臺四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二丈,闊二丈。護牆一道。該堡牆於解放後平整土地期間拆除。(舊時一步為五尺,十尺為一丈,一尺相當於現在的0.345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換算一下,看看當時白圭鎮的堡牆有多大)。除此之外,白圭村曾經還建有許多規模宏大的廟宇,現今與梁家大院一樣也是片瓦無存。

【白圭村古茶道邊的古槐】

在東觀、白圭村、喬家堡、張南村、張家堡村一帶,地底下有一條地裂縫,這條地裂縫有分佈範圍廣(東起榆次北陽、西至平遙縣境內約100公里長)、活動強度大,破壞程度重的特點,給該地區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白圭村正好在這條地裂上,所以破壞程度尤為明顯,為此縣政府為了降低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害,徹底解決白圭村民因地質災害而受到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人民的生活居住品質,撥專款在白圭村南建造了一所新社區——白圭馨盛苑社區。社區現已初具規模,並已有部分村民入住,完全建成後全村人將會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馨盛苑社區】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老宅】

【白圭村供銷社】

【白圭村供銷社】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街景】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老鄉小院內的蜂箱】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老宅院】

【白圭村衛生所】

【白圭村街角精美石刻構件】

【白圭村戲臺】

【白圭村戲臺】

【最美祁縣在白圭村】

本文在資料收集及整理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紕漏,真誠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虛心接受,也希望同好能提供我縣各村相關資訊。

拍照:李新生

(原發于最美祁縣公眾號,責編:雷雨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