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得了?手足口病怎麼辦?提前預防告別手足口病!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發熱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且嘴裡長滿皰疹, 口腔黏膜有白斑潰瘍, 那麼您就要注意啦, 趕緊送小孩去醫院檢查, 這時, 醫生往往會給開單要求小孩驗血, 檢查血常規。 如果白細胞正常或者稍高, 淋巴細胞高出許多, 就會診斷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 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 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 導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有多種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 其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

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 潛伏期:多為2~10天, 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 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 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 也可波及軟齶, 牙齦、扁桃體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 後轉為皰疹, 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 手足部較多, 掌背面均有。 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消退後不留痕跡, 無色素沉著。 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多在一周內痊癒, 預後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 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 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

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 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同時要密切觀察。 不要去幼稚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

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 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 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 講究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 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 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 不要隨意丟棄, 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

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 如果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得病, 還應及早告訴老師, 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稚園, 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 防止傳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 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 以減少交叉感染。

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 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 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 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希望能幫到你, 記得點贊加關注!

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希望能幫到你, 記得點贊加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