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董鄂妃死後,順治帝去了哪裡?是五臺山出家了還是得了天花?

清朝皇帝似乎比其他朝代的皇帝更顯癡情, 比如清太宗皇太極深愛宸妃海蘭珠, 聽說愛妃病了, 至關重大的仗也不打了, 連夜從前線趕回宮見愛妃最後一面。 愛妃死後皇太極一直鬱鬱寡歡, 最後憂鬱而死。

再如順治皇帝。 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繼承了父親的多情。 官書記載順治薨逝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 時年23歲。 但傳說他並沒有死, 而是因為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紅塵, 心如死灰, 故放棄了皇帝的位置, 跑到五臺山當了和尚。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因為順治的兒子康熙曾多次上五臺山進香, 為的就是看望順治。 後來順治帝逝世, 康熙十分悲痛, 特作詩以示哀悼。 有一次, 康熙巡行到晉北, 地方官沒有好的器具招待康熙, 只好到五臺山上去借內廷之物。 種種跡象表明, 順治帝在五臺山出家了。

但歷史真是如此嗎?其實, 這些不過是影視和一些野史意淫出來的而已。

其實, 順治皇帝年少階段是在多爾袞的掌控下長大的, 而他長大之後, 又在他母親孝莊皇后的監督下行政, 連想要娶哪一個女人, 也是被事先安排好的。 所以他雖然貴為皇帝, 卻也有著太多的拘束和不得已, 再加上和董鄂妃生下的兒子突然夭折了,

因此他很早便已經開始信佛。

(順治與董鄂妃劇照)

在宮中, 順治有一個傳佛的師父, 叫玉林。 順治十六年, 也就是在董鄂妃逝世的前一年, 順治請玉林為他起名, 最終玉林給順治起了一個叫“行癡”的法號, 此時他便已經開始潛心學佛了。

而董鄂妃的死, 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董鄂妃死後, 順治對這世間再沒有什麼留念的了, 他心如死灰, 決定循入空門。 順治十七年, 他跑到西苑萬善殿, 找浙江吳興報恩寺的首座僧人茆溪森受戒剃髮。

皇上要削髮出家,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一樣震驚了朝廷內外,

文武百官紛紛跑往萬善殿叩見皇上, 求他還俗還京處理國政。 但順治這一次似乎是來真的, 依然拋下九五之尊的帝位, 決定剃髮到底, 投身佛門。

孝莊太后這下可急了, 皇帝削髮出家, 這豈不是千古笑話?所以, 她立即命為順治主持出家的茆溪森禪師的師父玉林快速來京, 在孝莊太后的支持下, 玉林在宮外一處寺內堆了柴薪, 下令將茆溪森捆綁過來, 揚言非要燒死這位得意弟子。 順治不能看著自己的同門師兄為自己喪命, 只好妥協, 答應蓄髮留俗。

這之後,玉林一直在順治耳邊好言相勸,說不論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佛法,你都應該當皇帝。關鍵是,玉林還強調了句“安聖母之心”,即要讓母親孝莊安心,這可戳中順治內心的痛處了,本來董鄂妃一死,他已心如死灰,但無奈母親是他惟一的牽掛,他說道:“若非皇太后一人牽掛,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最終,他令太監吳良輔在憫忠寺削髮出家,以此作為他的替身。

也就是說,最後順治帝並沒有出家,代他出家的是一個叫吳良輔的太監。而在正史當中,順治帝是因為在董鄂妃死後半年染上天花而死的,當時曾下令民間:“毋炒豆(同痘諧音)、毋燃燈、毋潑水。”這是宮中或民間家中有人出天花的習俗。由此可見,順治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並非真的是如影視劇那樣上五臺山出家了。

這之後,玉林一直在順治耳邊好言相勸,說不論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佛法,你都應該當皇帝。關鍵是,玉林還強調了句“安聖母之心”,即要讓母親孝莊安心,這可戳中順治內心的痛處了,本來董鄂妃一死,他已心如死灰,但無奈母親是他惟一的牽掛,他說道:“若非皇太后一人牽掛,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最終,他令太監吳良輔在憫忠寺削髮出家,以此作為他的替身。

也就是說,最後順治帝並沒有出家,代他出家的是一個叫吳良輔的太監。而在正史當中,順治帝是因為在董鄂妃死後半年染上天花而死的,當時曾下令民間:“毋炒豆(同痘諧音)、毋燃燈、毋潑水。”這是宮中或民間家中有人出天花的習俗。由此可見,順治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並非真的是如影視劇那樣上五臺山出家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