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影流動寫就藝術人生,包頭蒙古族女攝影家那些撼動人心的大片

格日樂, 女, 蒙古族,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檔案攝影研究會理事、新華社簽約攝影師、歐洲攝影學會會員……她的簡歷寫在她的獲獎作品、攝影作品展、攝影作品集以及每一次被採訪的稿件裡;她的作品用光講究、構圖奇妙、內涵豐富,

每每論及作品, 她都會一再強調, 攝影是在用光影作畫, 但最要緊的是用情、用心、用愛, 去發現每一個現實生活裡的真實存在, 作品才會有情感、有靈魂。

如果你能在工作現場邂逅格日樂, 她必然是一身中性裝束, 身負重負卻不知疲倦地躋身於拍攝第一線的那個身影。 她的好友包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賀志宏形容她是“一匹四蹄騰達、噅噅嘶鳴的蒙古馬, 具備鷹一樣的眼睛、狼一樣的耳朵、豹的速度和熊的膽量。 ”不瞭解格日樂的人也許會覺得如此形容一個女藝術家有些不恰當, 但是瞭解她的人會覺得這無疑就是格日樂的寫照。

更讓人跌碎眼睛的是, 著名蒙古族女攝影家與攝影結緣竟然是在不惑之年。

“40歲之前, 攝影的概念就是羡慕, 羡慕能拍出美麗風光與人物的攝影師。 少年時代喜歡看圖片, 人物、風景, 僅僅是體會美。 後來, 被別人拍, 沾了蒙古族的民族優勢的光。

”說到這裡, 格日樂打趣地說, 漂亮的女孩太多了, 只是蒙古族女孩裡自己還算過得去。 其實, 豈止是過得去, 那時, 很多攝影愛好者追著格日樂做模特, 創作蒙古族題材的人物攝影作品。 青年時代, 格日樂曾和著名蒙古族電影演員薩仁高娃一起報考過北京電影學院, 後參拍電視劇《親人》。

1990年, 格日樂調往包頭市檔案局教研科負責培訓工作。 “關於攝影, 被拍的次數多了, 也特別渴望有一台照相機, 但是, 那時候, 哪有那個閒錢。 ”直到40歲, 夢想終於不再是奢望。

2003年, 格日樂在檔案局崗位變動, 專職攝影的重任落到肩上。 “當時真的有點慌, 喜歡是真喜歡, 但是怕勝任不了。 古人說三十之後不學藝, 那年, 我已經40歲了。 但是, 我從小不怕吃苦, 喜歡挑戰, 接了燙手山芋, 我鼓勵自己, 怕什麼, 大不了就是個學。 ”

從此, 格日樂手裡多了一個本、一支筆。 “那時都用膠片機, 光圈、速度、曝光、焦距, 我一概不知, 怎麼辦?一個字:問。 不管走到哪, 只要看見有人拿著相機, 我就跑過去請教, 然後一條一條記在本上逐一琢磨。

自己拍了片子洗出來, 拿著去讓懂行的人挑毛病, 然後記下來, 下次糾正。 ”姨父家訂了攝影報, 他看完不要了, 格日樂會按時去取回來, 把好作品剪下來貼到本子上研究。

攝影教材大多太貴, 不捨得買, 就去新華書店抄, 被管理員發現趕緊收起來, 有幾次還被制止。“現在想想,真是癡迷,那麼大個人,在書店做賊一樣,只為竊取一些知識。因父親的遺傳,我是一個工作狂。做什麼,只要下定決心就絕不怕苦累。”

至今,格日樂仍保留著剪貼、做筆記的好習慣,不論是學習攝影還是讀書,她都會把自己能用到的段落抄錄下來,這樣的本子大約有幾十本。

2006年,城市裡長大的蒙古族女子第一次去草原。“踏上廣袤草原,我瞬間被震撼,也許是蒙古族後代血液裡固有的親切感,我覺得我找到了真正的心靈港灣。”2017年1月紀錄片《最後的騎兵》拍攝,採訪到格日樂的父親,她恍然明瞭了自己和草原的情感,父親曾是大草原上叱吒風雲的騎兵,難怪格日樂冥冥之中對草原的癡戀。

2006年起,格日樂開始踏上拍草原的漫漫征途。當年冬天,格日樂隨內蒙古攝影家協會拍攝冬季那達慕,當時,草原上已經刮了20多天白毛風,溫度已在零下三、四十度,格日樂把能穿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和男攝影家一樣趴在雪地上紋絲不動隨著鏡頭遊移,傍晚收工,她摘掉大皮帽子,在場的大漢們都驚呆了,原來這個和男人一樣堅守陣地的攝影家是位女士。

在草原上拍片,格日樂就和牧民們同吃同住,融入他們的生活,從而拍到了最原汁原味的草原題材作品。“有時候,越是艱苦卓絕的環境裡越能能拍出撼動人心的作品,草原上的冬天最能打動我。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冷裡,人跡罕至的雪地上,寥落的蒙古包,夕陽裡寂寞的馬群和白毛風吹過的晴空……”

“用鏡頭尋找最質樸的美”是格日樂弘揚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殊途徑。格日樂以獨到的視角給作品以生命力,同樣,作品也帶給她感恩與感動。2009年7月,她將獲獎的照片放大裝框,開車深入草原,一家家尋找畫面中的牧民,照片交到牧民手裡時,他們激動的神情感動了在場所有人,更感動了格日樂……

“馬是草原的精靈,馬蹄追風,踏過大地,揚起陣陣塵煙……”這是格日樂攝影作品集《攝影從初心開始》第一部分“追風”裡對馬的描述。“馬是草原牧民最親密的夥伴,在草原上,人和動物是可以平等相待的成員。同時,馬也是草原的標誌,所以拍草原必須拍好靈動的的馬。”格日樂說。所以,就不難理解“格老師比馬跑的快”的結論了。

一次,為了拍攝奔跑的馬群,格日樂背著十幾斤的設備追著奔馬飛速跑了幾百米,還有一次,趴著拍馬群,躲閃不及,馬群居然就在身邊飛馳而過。“那天,確實嚇了一跳,一大群馬塵土飛揚地跑過來,就從頭頂飛馳而過,踩幾下真沒命了,我當時抱緊相機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地蜷在地上,所幸的是毫髮無損,這就是他們說我‘拍片不要命’的典故。我一直認為,只有震撼、感動自己,才能拍出震撼、感動別人的作品”

“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攝影的真諦是用光影記錄最現實的時代’,得知北梁要拆遷的消息起,我就開始拍北梁。因為這些時代的記憶一旦消失就不會重現了,所以,記錄便是我們要做的事。”

2013年至2015年期間,格日樂用大量的時間進入北梁,拍攝了不計其數的作品記錄即將消失的時代印記。“拍北梁,我穿壞好幾雙鞋。為了找個合適的角度,我經常上樹、上房頂。”整整三年,格日樂不時背上相機,走街串巷造訪北梁。

呼嘯的冷風吹過逼仄的石板小路、歪七扭八的低矮舊房、炊煙嫋嫋的煙火氣息……如今,北梁已成為歷史,而珍貴而紀實的片段都已在格日樂的鏡頭裡凍結。

源於熱愛,格日樂對攝影始終是孜孜以求的執著,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記得那年,和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在克什克騰旗拍片,因為是陰天,大家都架好機器聊天等光線,格日樂卻不失時機四處尋找可拍的角度。一大圈轉下來,帶隊的人說,收工吧,今天拍不了啦。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格日樂只用小相機就拍攝了多張。她說:“因為每一次機會都來之不易,我都會格外珍惜。”格日樂打開作品集翻出那幾張作品,每一張居然都是精品。

2010年9月,格日樂被國家檔案局選為全國十位攝影家之一,參加“檔案記錄世博,展示盛會風采”攝影活動。為唯一一位入選的女攝影家,整整十天的摸爬滾打,格日樂拍攝了上萬張照片被上海檔案館永久收藏。

2011年3月19日至21日,格日樂應邀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了“格日樂眼中的草原”攝影展,這是第一位在香港舉辦個人攝影展的內蒙古攝影家。此次參展的作品70多幅,以“立足草原,鎖定草原,為草原定格每次瞬間的壯麗”為心靈呼喚,以獨特的視角反映內蒙古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內涵,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近些年,格日樂的作品在《民族畫報》、《人像攝影》、《中國檔案》、《大公報》、《香港特區畫報》等海內外報刊上發表,並多次在“上海國際影展”、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陪你一起看草原”全國旅遊攝影賽等大賽中獲獎。

作品《套馬》、《如此生活》入圍2011年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作品《草原雄風》等在“2012年旅歐華人首屆攝影大賽”中參展;作品《奔騰》入選“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攝影”展覽。近期,格日樂的攝影作品集《攝影從初心開始》已成功出版。

“所謂初心,我的理解就是源於什麼而出發,攝影,是因為熱愛而為之,所以,我會一直為這一份熱愛而行動。”

作者:發現者聯盟 夏至

有幾次還被制止。“現在想想,真是癡迷,那麼大個人,在書店做賊一樣,只為竊取一些知識。因父親的遺傳,我是一個工作狂。做什麼,只要下定決心就絕不怕苦累。”

至今,格日樂仍保留著剪貼、做筆記的好習慣,不論是學習攝影還是讀書,她都會把自己能用到的段落抄錄下來,這樣的本子大約有幾十本。

2006年,城市裡長大的蒙古族女子第一次去草原。“踏上廣袤草原,我瞬間被震撼,也許是蒙古族後代血液裡固有的親切感,我覺得我找到了真正的心靈港灣。”2017年1月紀錄片《最後的騎兵》拍攝,採訪到格日樂的父親,她恍然明瞭了自己和草原的情感,父親曾是大草原上叱吒風雲的騎兵,難怪格日樂冥冥之中對草原的癡戀。

2006年起,格日樂開始踏上拍草原的漫漫征途。當年冬天,格日樂隨內蒙古攝影家協會拍攝冬季那達慕,當時,草原上已經刮了20多天白毛風,溫度已在零下三、四十度,格日樂把能穿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和男攝影家一樣趴在雪地上紋絲不動隨著鏡頭遊移,傍晚收工,她摘掉大皮帽子,在場的大漢們都驚呆了,原來這個和男人一樣堅守陣地的攝影家是位女士。

在草原上拍片,格日樂就和牧民們同吃同住,融入他們的生活,從而拍到了最原汁原味的草原題材作品。“有時候,越是艱苦卓絕的環境裡越能能拍出撼動人心的作品,草原上的冬天最能打動我。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冷裡,人跡罕至的雪地上,寥落的蒙古包,夕陽裡寂寞的馬群和白毛風吹過的晴空……”

“用鏡頭尋找最質樸的美”是格日樂弘揚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殊途徑。格日樂以獨到的視角給作品以生命力,同樣,作品也帶給她感恩與感動。2009年7月,她將獲獎的照片放大裝框,開車深入草原,一家家尋找畫面中的牧民,照片交到牧民手裡時,他們激動的神情感動了在場所有人,更感動了格日樂……

“馬是草原的精靈,馬蹄追風,踏過大地,揚起陣陣塵煙……”這是格日樂攝影作品集《攝影從初心開始》第一部分“追風”裡對馬的描述。“馬是草原牧民最親密的夥伴,在草原上,人和動物是可以平等相待的成員。同時,馬也是草原的標誌,所以拍草原必須拍好靈動的的馬。”格日樂說。所以,就不難理解“格老師比馬跑的快”的結論了。

一次,為了拍攝奔跑的馬群,格日樂背著十幾斤的設備追著奔馬飛速跑了幾百米,還有一次,趴著拍馬群,躲閃不及,馬群居然就在身邊飛馳而過。“那天,確實嚇了一跳,一大群馬塵土飛揚地跑過來,就從頭頂飛馳而過,踩幾下真沒命了,我當時抱緊相機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地蜷在地上,所幸的是毫髮無損,這就是他們說我‘拍片不要命’的典故。我一直認為,只有震撼、感動自己,才能拍出震撼、感動別人的作品”

“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攝影的真諦是用光影記錄最現實的時代’,得知北梁要拆遷的消息起,我就開始拍北梁。因為這些時代的記憶一旦消失就不會重現了,所以,記錄便是我們要做的事。”

2013年至2015年期間,格日樂用大量的時間進入北梁,拍攝了不計其數的作品記錄即將消失的時代印記。“拍北梁,我穿壞好幾雙鞋。為了找個合適的角度,我經常上樹、上房頂。”整整三年,格日樂不時背上相機,走街串巷造訪北梁。

呼嘯的冷風吹過逼仄的石板小路、歪七扭八的低矮舊房、炊煙嫋嫋的煙火氣息……如今,北梁已成為歷史,而珍貴而紀實的片段都已在格日樂的鏡頭裡凍結。

源於熱愛,格日樂對攝影始終是孜孜以求的執著,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記得那年,和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在克什克騰旗拍片,因為是陰天,大家都架好機器聊天等光線,格日樂卻不失時機四處尋找可拍的角度。一大圈轉下來,帶隊的人說,收工吧,今天拍不了啦。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格日樂只用小相機就拍攝了多張。她說:“因為每一次機會都來之不易,我都會格外珍惜。”格日樂打開作品集翻出那幾張作品,每一張居然都是精品。

2010年9月,格日樂被國家檔案局選為全國十位攝影家之一,參加“檔案記錄世博,展示盛會風采”攝影活動。為唯一一位入選的女攝影家,整整十天的摸爬滾打,格日樂拍攝了上萬張照片被上海檔案館永久收藏。

2011年3月19日至21日,格日樂應邀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了“格日樂眼中的草原”攝影展,這是第一位在香港舉辦個人攝影展的內蒙古攝影家。此次參展的作品70多幅,以“立足草原,鎖定草原,為草原定格每次瞬間的壯麗”為心靈呼喚,以獨特的視角反映內蒙古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內涵,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近些年,格日樂的作品在《民族畫報》、《人像攝影》、《中國檔案》、《大公報》、《香港特區畫報》等海內外報刊上發表,並多次在“上海國際影展”、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陪你一起看草原”全國旅遊攝影賽等大賽中獲獎。

作品《套馬》、《如此生活》入圍2011年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作品《草原雄風》等在“2012年旅歐華人首屆攝影大賽”中參展;作品《奔騰》入選“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攝影”展覽。近期,格日樂的攝影作品集《攝影從初心開始》已成功出版。

“所謂初心,我的理解就是源於什麼而出發,攝影,是因為熱愛而為之,所以,我會一直為這一份熱愛而行動。”

作者:發現者聯盟 夏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