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將和氏璧做成傳國玉璽,但是現在玉璽卻杳無音訊

玉璽, 又稱“傳國玉璽”, 取材於“和氏璧”。 為秦以後歷代皇帝相傳的印璽。 其方圓四寸, 上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以作為皇權正統合法的信物。 秦以後, 歷代皇帝皆以得到此玉璽為符應。 得之則象徵是其“受命於天”, 失之則是表現其已“氣數已盡”。 但凡稱帝而沒有此玉璽者, 會被譏為“白版皇帝”。 會被認為非正統而顯得底氣不足, 並為世人所輕蔑。 由此歷朝歷代謀大業者便一直你爭我奪。 該傳國玉璽也屢易其主, 輾轉於神州2000多年。 但是最終卻銷聲匿跡, 至今杳無蹤影, 令人惋惜。

由於玉璽已經失傳,

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它的全貌。 只知道最早見於《韓非子》的記載, 說是楚人卞和, 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 分別兩次把它敬獻給了厲王和武王。 但工匠們都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卞和也被砍去了雙腿。 直到楚文王, 卞和再次敬獻。 文王派人破開玉璧後果然是寶玉。 鑒於卞和的忠貞, 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和氏璧想像圖

戰國時趙國的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 被當時的秦昭王知道後, 很是想得到。 便想騙趙國說將用十五座城池交換。 趙國丞相藺相怕趙王上當後屈服, 便親自帶著“和氏璧”去秦國交涉。 在識破秦昭王的詭計之後, 命人偷偷的將“和氏璧”送回趙國。 秦昭王非常惱怒, 但是這時候就算殺了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 反而會與趙國交惡, 便放藺相如放回了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始皇滅六國後終於從趙國得到了“和氏璧”。 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字, 將玉璧精研細磨, 雕琢為璽, 傳國玉璽乃成。 另外有傳說,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的時候,

乘龍舟過洞庭湖, 遇風浪龍舟將傾, 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 祈求神靈鎮浪。 玉璽由此失落。 而八年後, 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 失而復得。

秦始皇嬴政

秦末, 劉邦入咸陽, 子嬰跪捧玉璽獻于咸陽道左, 秦亡。 玉璽得歸了劉漢。 西漢王莽篡權的時候,

王莽遣其弟王舜入後宮索要玉璽, 太后大怒, 將玉璽重重的一摔, 使玉璽缺了一個角。 王莽命令工匠用黃金補了缺口。 到王莽兵敗被殺, 禁衛軍校尉公賓將玉璽獻于更始帝劉玄, 後傳于漢光武帝劉秀。 然後到了東漢末年, 宦官專權。 何進被殺後袁紹入宮誅殺宦官, 段珪攜皇帝出逃, 玉璽就此失蹤。

漢高祖劉邦

到了獻帝時候, 董卓作亂。 孫堅率軍攻入洛陽。 在城南甄宮中一井中, 在投井自盡的一個宮女脖子上發現一小匣, 而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 將其秘藏于妻子吳氏處。 後來袁術和孫堅交惡, 拘了吳氏, 搶到了玉璽, 並且最後稱帝。 袁術死了以後, 荊州刺史徐璆攜玉璽到了許昌, 傳國璽才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禪讓”曹丕後, 魏國建立。 曹丕命人在傳國璽的肩部刻上了隸書“大魏受漢傳國璽”, 以證明其不是“篡漢”。

司馬炎傳承魏, 依樣而行, 傳國璽順利歸晉。 西晉亡以後, 玉璽曆傳前趙和後趙, 最後為晉將領騙走, 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 傳國璽才重歸晉朝司馬氏。尤其要說明的多一點是,後趙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隨後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朝代重新一統華夏後,將傳國璽收入隋宮。但是在隋煬帝楊廣在揚州被殺後,蕭後攜太子元德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北征突厥,重新奪回了玉璽。有唐一代玉璽終於相安無事。但是唐亡後,玉璽又後樑、後唐,直至石敬瑭入洛陽,後唐李從珂自焚,玉璽下落不明。從發現和氏璧,到唐末,玉璽存世1600年,但是就此再次失蹤

唐太宗李世民

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到處尋找傳國璽,最終無果。無奈下之的自己鐫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受禪後,也僅是獲後周的這兩方寶印,沒有得到傳國璽。此後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因此,在後世不斷有“傳國玉璽”問世的故事發生,但是都真真假假,難以辨別。尤其以宋哲宗年間和元世祖的時候的2次發現,都被當時候的學者們認為是真的傳國璽。而在元代,據悉當時面世的玉璽實在太多,權相伯顏便下令全部收繳磨平或者摧毀。有學者說真的玉璽說不定就在這次劫難中被毀。

宋太祖趙匡胤

而後的明清的玉璽,現在一般都認為是贗品。我們今天也就不再敘說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除了上文所說的,目前還有有兩種推測:第一種認為和“和氏璧”早就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另一種推測則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被項羽掠奪而去。項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隨後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亥下,玉璽就或許遺落在當地。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二千年間,多少國運、人運都和它有密切的關聯。而它神秘的失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懸案之一。

傳國玉璽想像圖

傳國璽才重歸晉朝司馬氏。尤其要說明的多一點是,後趙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隨後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朝代重新一統華夏後,將傳國璽收入隋宮。但是在隋煬帝楊廣在揚州被殺後,蕭後攜太子元德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北征突厥,重新奪回了玉璽。有唐一代玉璽終於相安無事。但是唐亡後,玉璽又後樑、後唐,直至石敬瑭入洛陽,後唐李從珂自焚,玉璽下落不明。從發現和氏璧,到唐末,玉璽存世1600年,但是就此再次失蹤

唐太宗李世民

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到處尋找傳國璽,最終無果。無奈下之的自己鐫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受禪後,也僅是獲後周的這兩方寶印,沒有得到傳國璽。此後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因此,在後世不斷有“傳國玉璽”問世的故事發生,但是都真真假假,難以辨別。尤其以宋哲宗年間和元世祖的時候的2次發現,都被當時候的學者們認為是真的傳國璽。而在元代,據悉當時面世的玉璽實在太多,權相伯顏便下令全部收繳磨平或者摧毀。有學者說真的玉璽說不定就在這次劫難中被毀。

宋太祖趙匡胤

而後的明清的玉璽,現在一般都認為是贗品。我們今天也就不再敘說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除了上文所說的,目前還有有兩種推測:第一種認為和“和氏璧”早就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另一種推測則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被項羽掠奪而去。項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隨後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亥下,玉璽就或許遺落在當地。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二千年間,多少國運、人運都和它有密切的關聯。而它神秘的失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懸案之一。

傳國玉璽想像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