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的味道 奶芹豆干,佛家一道菜,人間敬禮佛

在我國, 佛家素菜自成體系, 體現著最原本的家常菜品質, 在飲食文化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佛家菜系, 沒葷腥食材, 全素,

支撐佛家弟子養性怡情, 清心寡欲, 一心向佛的聖潔生活。
儘管佛家人不食葷腥, 自古佛家各派卻有不同的態度, 有的完全杜絕, 有的網開一面, 還有訂立“三淨肉”才可食用等有限吃肉規矩。 究其歷史, 佛祖釋迦摩尼沒有過不食肉類的明確開示, 但指定不食五葷,
就是“蔥、薤、蒜、韭、 胡荽”五種蔬菜。
為什麼佛祖沒有不許吃肉的開示, 原因在於佛家弟子的飲食來源上。 最初的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每天早功課後大約九點的時間結伴離開修行場地去到有人家的居民區, 挨家化緣, 每個出家人只能化緣七家。
然後再集結往回走, 中途走到有樹有水的地方, 把各自化緣得來的食物均分, 坐下吃完, 洗淨食缽, 稍事休息後回去繼續功課。 這就有個客觀情況, 化緣得來的百家飯, 都是信眾對佛的心意, 必須的吃完, 還不能挑食, 有啥吃啥。 百家飯裡自然的會有肉食, 當然的要吃下去。 但是五葷必須的挑出不吃, 為什麼?出家人做功課以及與信眾們互動, 都是坐在一起誦經、聽經, 吃了那些東西嘴裡一定臭烘烘的, 而且放的屁也特別臭, 不可容忍就堅決不讓吃了。
後來佛教傳到中國, 與本土的道教文化相融合, 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 顯著的標誌就是出家人必須的全素食, 斷葷腥。 這個規矩並不是佛家制定, 而是一個叫做梁武帝的皇帝搞出來的。 這人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 幾次出家當和尚, 每次都是給朝廷大難題, 花費巨大力量把他拉回朝廷上班。 就是他三番五次替佛祖當家做主, 制定各種佛門規矩, 其中最大的、影響最深遠的, 就是出家人戒斷葷腥, 並且附帶許多偷吃葷腥必有惡報的道家說詞,
告誡世人吃了葷腥必定八輩子都下阿鼻地獄, 為的是嚇你再不敢吃。 後來至今, 有關種種吃葷不好的傳說和告誡都從那個時候緣起的。
其實素菜本來就是百姓家常菜的主要內容, 體量大大超過葷菜, 並非出家人獨享。 普濟早起去縣政府有關部門為農民自售蔬菜劃定的農貿市場買菜, 看到一位老太太三輪車上擺賣的奶芹菜,一元一把,買了兩把。陽臺上摘了幾隻紅辣椒,豆干切絲,上好的山核桃油,如是爆炒一盤,吃進口裡,不說味道怎樣,還真的感到出家真不錯,每日裡都可以吃到這樣的美食。

看到一位老太太三輪車上擺賣的奶芹菜,一元一把,買了兩把。陽臺上摘了幾隻紅辣椒,豆干切絲,上好的山核桃油,如是爆炒一盤,吃進口裡,不說味道怎樣,還真的感到出家真不錯,每日裡都可以吃到這樣的美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