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慢慢失去的鄉愁 記憶中的鄉村

作者: 岳培業

傷感日誌

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

故鄉, 那個只許自己怨恨, 不許別人少許譭謗的地方。

無論自己在何時何地, 閒暇時或者年節時, 一種淡淡的清愁總會縈繞在腦際, 扯不斷, 理還亂;就是在夢裡, 來來回回重複不斷的還是那個早就不復存在的荒野山村, 記憶中的那些人所剩不多了, 那些事也早已遠去……

雖說是山村早就搬遷了, 以前的友鄰也分居多處, 但每隔一兩年不回去心中總是有個小手在抓撓一樣, 吃不香也睡不著, 回去幾天回來後一切才會恢復如常。 ;山不親水親, 但在那裡“水”卻是乾旱地區出生的人一輩子的痛, 總之還得歸類於人親。

隨著時間的推移, 老人們一個個不在了, 同一輩的人也一個個老去, 第三代人都逐漸長大了。 以前回去有老人的家庭必須逐個的去拜訪問候, 但現在所剩不多了, 那些長輩們年紀都很大了, 在家裡都成了年輕人們的累贅, 本來就吃著一口閑飯, 親友們去看望往往顯得很尷尬, 不招待心裡過不去, 招待吧自己說話不算數了,

這種滋味使得大家都顯得不在自, 說上幾句客氣話趕緊出門大吉。

就是自己家人們也是各家一大家人, 孩子們大了和我們這些遠離故土的家人並不熟悉, 孩子們小的時候還都期盼著我們回去帶點好吃的有個盼頭, 隨著時代發展, 社會進步,

生活水準城鄉拉近, 城裡有的各處都有, 回家也就不再帶東西了;當然, 除了錢。

歲月如梭, 時光流失, 我們畢竟已經老去。

城鄉生活在時代變遷中逐漸拉近距離, 生活快速提高, 鄉村也被高樓大廈取代。

人們吃穿住都在飛速發展中進步, 但一些中國式陋習也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比如婚喪嫁娶中的請客送禮就越來越氾濫,攀比中這些陋習成了赤裸裸的斂財之道。吃喝、賭博也是越演越烈,大小管點事當個官那副貪得無厭的嘴臉讓人無法忍受。

無論走到那裡,都是兩個字的市場,“權”和“錢“舍此無他,托關係安排子女,或者你能大把的拿出錢來。親情變成了交易的籌碼,你不接受這些就會被大家唾棄或咒駡!親友們之間流傳的也是XXX安排了多少親友,XXX給家人辦了多少事,給了多少財物之類。你辦不到,大家就會咒駡你!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意識和德行在退步。最近幾年幾次回鄉都在不愉快中趕快逃離,老媽媽站在路邊送我出門的眼神讓人心酸,那種不解和不舍讓人心痛如絞,可又不能解釋為什麼不多住幾天的理由。

逃離了家鄉,那種伴隨一生的鄉愁也似乎在慢慢失去,被消磨殆盡。畢竟老了,總結出一句話:人老了就少管閒事,自己少給別人增加負擔就是最大貢獻!六十不出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還是不出門了吧。

比如婚喪嫁娶中的請客送禮就越來越氾濫,攀比中這些陋習成了赤裸裸的斂財之道。吃喝、賭博也是越演越烈,大小管點事當個官那副貪得無厭的嘴臉讓人無法忍受。

無論走到那裡,都是兩個字的市場,“權”和“錢“舍此無他,托關係安排子女,或者你能大把的拿出錢來。親情變成了交易的籌碼,你不接受這些就會被大家唾棄或咒駡!親友們之間流傳的也是XXX安排了多少親友,XXX給家人辦了多少事,給了多少財物之類。你辦不到,大家就會咒駡你!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意識和德行在退步。最近幾年幾次回鄉都在不愉快中趕快逃離,老媽媽站在路邊送我出門的眼神讓人心酸,那種不解和不舍讓人心痛如絞,可又不能解釋為什麼不多住幾天的理由。

逃離了家鄉,那種伴隨一生的鄉愁也似乎在慢慢失去,被消磨殆盡。畢竟老了,總結出一句話:人老了就少管閒事,自己少給別人增加負擔就是最大貢獻!六十不出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還是不出門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