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給“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扣上懂禮貌的帽子

【心事問答】

Q:孩子馬上要上幼稚園了, 難免會和小朋友發生衝突, 那麼我們是要教他做溫柔禮貌, 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的“小綿羊”呢, 還是教他做主動出擊的“灰太狼”呢?

A: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 打架是一種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 因此對其作出消極的價值判斷, 總是教育孩子要互相謙讓、寬容, 做到“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 把聽話、忍讓的幼兒看成是好孩子, 而不注意教給幼兒正確解決人際問題的方法。

【案 例】

我的兒子兩歲半了, 我們一直都教育他對小朋友要有禮貌, 結果上周接連兩次哭著回來, 一次是, 幼稚園的小朋友搶了他的玩具, 他跟人家要人家不給, 他就沒辦法了, 結果只能傷心地跟我們說。 還有一次是, 在幼稚園吃飯的時候, 無緣無故就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一頓, 而他居然一點兒沒有還手, 我當時也覺得特別委屈, 覺得兒子沒有任何的錯, 一直都很有禮貌,

難道這不對嗎?怎麼總是被人欺負呢, 我該怎樣培養我的孩子呢?

禮貌的孩子與“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的孩子是完全不能等同的。 禮貌是有限度的, 禮貌的規定不能突破法律, 不能突破人本身應有的尊嚴和人格, 以身喂虎的佛者之道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 因為不僅對被打罵一方造成人身和人格的傷害, 還會助長打罵者的霸蠻之氣。 另外, 僅僅靠一方的道德委屈, 不能造就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社會氛圍。

現代社會崇尚平等和相互尊重,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完全不能體現這一本質。 這一觀念在孩子的幼年教育中就應當加強。

【專家分析】

禮貌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意念和行為, 是言談舉止對別人尊重與友好的體現;“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是作為個人性格的一種心理特點, 畏首畏尾。 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 是這類孩子最突出的表現。 在性格形成時期, 孩子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 父母應引起重視, 及時地進行幫助、引導, 使孩子的個性得以健康發展。

在傳統的幼稚教育中,

打架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 因此對其作出消極的價值評判, 總是教育兒童要謙讓、寬容, 做到“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 把聽話、忍讓的孩子看成是好孩子, 而不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 然而,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 一定的爭吵是經常發生的。 有的幼兒蠻橫無理, 也有的幼兒膽怯、懦弱, 對家長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 家長的教育觀念更是在不斷更新, 家長會告訴孩子在幼稚園中“誰要是打你, 你就打回去。 ”另外, 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很多家長也在教育孩子以血還血, 以牙還牙, 這也反映出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變異, 傳統道德對人的約束力在減弱。

【給家長的建議】

面對“大灰狼”和“小綿羊”之間的選擇, 家長要如何做呢?

不要以傳統標準要求孩子:

不能以傳統觀念、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所謂的“好孩子”只知道一味地謙讓, 缺乏勇氣和自信。 “謙讓”是一種美德, 但是對於那些從來不懂得“謙讓”的孩子來說, 一味謙讓只會更加縱容其行為,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把握一個度,既不能沒有禮貌,也不能一味謙讓,該出手時就出手,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自我保護能力。

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藝術:

在教育過程中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和行為特點對症下藥,培養孩子人際交往中的基本技能和處理衝突的基本方法。對待膽怯的孩子,要鼓勵其勇敢地維護自身的利益,但是對於那些經常“打人”的孩子,要對其行為進行批評、警告,甚至是適當的懲罰。

對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要合理引導: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打”是一種磨合的過程,在正確培養孩子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家長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增長幼兒與人相處的經驗和技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敢於並善於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培養品行優先: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衝突時,不能以“打人”作為問題解決的最後途徑,要注意培養孩子友好相處、寬宏大度的品行。

家長要注意自己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孩子個性和心理健康的發展,為未來社會輸送有用人才。

一味謙讓只會更加縱容其行為,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把握一個度,既不能沒有禮貌,也不能一味謙讓,該出手時就出手,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自我保護能力。

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藝術:

在教育過程中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和行為特點對症下藥,培養孩子人際交往中的基本技能和處理衝突的基本方法。對待膽怯的孩子,要鼓勵其勇敢地維護自身的利益,但是對於那些經常“打人”的孩子,要對其行為進行批評、警告,甚至是適當的懲罰。

對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要合理引導: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打”是一種磨合的過程,在正確培養孩子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家長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增長幼兒與人相處的經驗和技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敢於並善於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培養品行優先: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衝突時,不能以“打人”作為問題解決的最後途徑,要注意培養孩子友好相處、寬宏大度的品行。

家長要注意自己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孩子個性和心理健康的發展,為未來社會輸送有用人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