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誠實教育養出好品性的孩子

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誠實守信關乎孩子的一生, 一定要教育好孩子。 其實, 讓孩子養成誠實的好習慣, 並不難。 孩子的性格還處於可塑造期, 作為家長, 我們只要留心孩子言行, 耐心引導, 在點滴之間, 孩子慢慢就會養成說話做事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第一:不能縱容孩子的“小聰明”:有個孩子偷了別人一根針, 母親明知孩子不誠實, 反而還誇獎孩子“聰明能幹”, 孩子見狀, 從此之後東西越拿越多, 最後長大了的孩子因為偷金盜銀, 犯了死罪。 試想, 如果故事中的母親在孩子第一次偷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就及時制止, 後續還會如此嗎?孩子是小, 拿的東西在我們看來也並不貴重, “一個本子、一支筆而已”, 所以有些家長就會覺得沒必要小題大做。 殊不知, 一時對孩子的行為選擇了不計較, 在孩子看來這就是默許, “爸爸媽媽並沒有覺得這麼做是不對的”。

一次兩次, 小毛病積累成惡習。

第二:瞭解孩子撒謊的原因:

爸爸急著出門, 可兒子突然說肚子疼, 纏著爸爸。 爸爸一眼就看出兒子是在裝病, 很是窩火:“別裝了, 再騙人就不要你了。 ”推開門就要走, 這時兒子在身後弱弱的問了一句:“爸爸, 你答應要陪我的。 ”原來撒謊只是想要爸爸陪。 很多時候, 我們發現孩子說謊、不誠實, 不分青紅皂白就先認定孩子“壞”。 其實, 孩子編出的理由那麼蹩腳, 我們都沒想過孩子為什麼要撒謊。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撒謊, 不誠實的背後, 需要父母去瞭解, 弄清楚原因。

第三:教孩子誠實, 批評懲罰要適度:鄰居家的孩子又被拎到門口罰站, 不許吃晚飯。 原因是孩子自己偷改了成績, 被發現了。 孩子不誠實,

家長不能坐視不管, 但是批評懲罰總要講究個度。 雖說孩子不誠實的行為不對, 但是劈頭蓋臉的責駡, 甚至打罰, 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下次犯了錯, 也許會為了逃避責罰而再次撒謊。

第四: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班裡有個女生偷偷拿了同桌的錢,

然後去超市買了一堆零食。 被發現後, 女生坦白, 從小媽媽就不給零花錢, 眼饞別人的零食卻沒有錢, 就起了壞心思。 其實, 有些時候父母多關注一下孩子需要什麼, 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孩子撒謊。 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讓孩子不必壓抑自己。 內心充實、得到滿足, 孩子不再望著別人, 何必撒謊?

第五:父母的言行要誠實有信:

有些時候, 父母也會不誠實。 父母答應了孩子的事情, 是不是沒做到, 還找些理由敷衍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如果讓孩子覺得不誠實, 孩子不經意間也會模仿父母的言行。 誠實, 說到底就是, 言行一致、不講空話。 答應孩子的事情, 一定要做到, 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誠實守信的愉悅感, 同樣,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去撒謊。

第六:教孩子分清誠實和善意的謊言

當然, 有些時候, 我們也會說些善意的謊言, 可是, 孩子還小, 並不知道謊言也可以帶著善意, 這時候,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誠實和善意的謊言並不矛盾。

告訴孩子, 誠實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說出來, 也許我們不喜歡站在對面的阿姨穿的裙子,但是我們沒必要說出來,誇阿姨漂亮並不是撒謊,這是人際交往所該學習的本領。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誠實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不能缺失的教育。父母應該把握好孩子的心理,抓住關鍵期,對孩子進行誠實教育的引導,讓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做個高品格的人。

也許我們不喜歡站在對面的阿姨穿的裙子,但是我們沒必要說出來,誇阿姨漂亮並不是撒謊,這是人際交往所該學習的本領。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誠實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不能缺失的教育。父母應該把握好孩子的心理,抓住關鍵期,對孩子進行誠實教育的引導,讓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做個高品格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