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皇帝缺錢,號召大家捐銀子,最聽話的是這一類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乙未, 初七日】

關於此時明朝廷財政的困難, 《甲申紀事》中記錄了倪元璐的說法, 此人曾經擔任過戶部尚書。

據倪元璐說, 當時每個月各邊鎮的餉銀大約需要四十萬兩銀子。 崇禎十七年的一月份還有銀兩解運到北京來, 二月時就沒有了。

各地方的餉銀斷了, 在“罪己詔”中, 崇禎皇帝卻又信誓旦旦地說, 不許向百姓加派錢糧和剿餉, 這就意味著, 所有來錢的路子都斷了。

而《甲申傳信錄》記載, 三月初, 崇禎皇帝問戶部侍郎吳履中, 庫中還有多少銀子?吳履中說只剩下八萬兩。 崇禎皇帝明確地說:“以備城守, 雖各邊月餉, 亦不可發”。

意思很明白, 這點銀子留在北京, 準備守城時使用。 吳履中不同意, 說:“若無九邊, 京師安守?”

吳履中的話很有道理, 只是眼下已經火燒眉毛, 崇禎皇帝顧不了那麼多了。

依靠這八萬兩銀子守衛北京, 也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崇禎皇帝下令勳戚大臣們捐助餉銀。

當時定出的標準是“以三萬為上等”, 顯然, 崇禎皇帝對大家的期望很高。

勳戚捐餉中, 廣為人知的是皇親周奎的故事。 《明季北略》中記載的周奎捐餉的時間比《明史紀事本末》稍晚了幾天, 大體的過程都差不多:太監徐高到嘉定伯周奎府上去, 說明當前形勢危急, 大家休戚相關, 周奎應該做一個表率, 拿出五萬到十萬兩銀子來, 給朝廷救急。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親, 很明確地告訴徐高, 自己沒有那麼多銀子。 徐高不敢在皇帝的岳父面前耍威風, 急得直哭, 再三懇求。

但周奎只是東拉西扯, 徐高終於急了, 拂然而起:“老皇親如此鄙吝, 大事去矣!廣蓄多產何益?”

意思是說, 一旦北京有失, 你周奎就是有一座金山, 也是白扯。 周奎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終於答應借出一萬兩銀子。

崇禎皇帝聽說之後, 認為太少, 要周奎出兩萬兩銀子。 周奎只好向女兒周皇后求援, 周皇后還挺有錢, 從宮中送出來五千兩銀子, 讓父親再湊五千兩, 以滿足皇帝的要求。

周奎還真不含糊,

把這筆錢扣下兩千兩, 其餘的三千兩交上去應付皇帝。 算一算, 崇禎皇帝像擠牙膏一樣, 從岳父這裡擠出了一萬三千兩銀子, 其中的五千兩還是他自己的。

另一位太康伯張國紀拿出兩萬兩, 《崇禎長編》中說是一萬兩, 而且時間是在二月份, 崇禎皇帝高興地說:“卿數年以來, 捐資殺賊, 散粟活眾, 種種好義急公。 茲複傾資輸助, 用濟軍興, 深可嘉尚。 ”

於是晉升張國紀, 蔭一子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並為張國紀建立牌坊。

其他的高官顯戚再沒有出資超過一萬兩銀子的。 文武百官也要捐, 數量都不算太大, 多的幾百兩, 少的幾十兩。 北京城裡的富豪巨室也被要求出資, 但都很不情願。

和皇親、高官們比起來, 太監們的表現更積極一些。

太監王永祚、曹化淳兩人分別拿出三萬兩、五萬兩。 另一位王之心雖然最富有, 卻只拿出一萬兩。

許多太監拿出珍藏的古玩, 到市上去賣, 有的人還要賣房子, 籌集銀子。 從這一點上看, 關鍵時刻, 太監們更忠心一點點。

個人之外, 各個衙門、各省都要捐, 而且規定了數額。 南方的省份數額比較多, 北方省份稍少。 比如江南是八千兩, 浙江六千兩, 湖廣五千兩, 山東和陝西都是四千兩。 只是因為時局變化太快, 這些命令最後都不了了之。

《再生記略》中也提到了當時籌餉的辦法,一共三種,一是允許罪臣充餉贖罪,二是向勳戚之家借餉,三是舉薦兵部尚書張國維前往江南籌餉練兵。

書中還提到關於農民軍的一種傳言,說“賊兵一路不殺不劫,平買平賣”。

平買平賣、不殺不劫的農民軍讓人動心,這種輿論對於坐守愁城的崇禎皇帝來說,有著致命的殺傷力。

前篇:崇禎皇帝擠出一大筆銀子交給唐通去守居庸關,結果成了運輸隊長

城變三十天(之七),于左 撰

《再生記略》中也提到了當時籌餉的辦法,一共三種,一是允許罪臣充餉贖罪,二是向勳戚之家借餉,三是舉薦兵部尚書張國維前往江南籌餉練兵。

書中還提到關於農民軍的一種傳言,說“賊兵一路不殺不劫,平買平賣”。

平買平賣、不殺不劫的農民軍讓人動心,這種輿論對於坐守愁城的崇禎皇帝來說,有著致命的殺傷力。

前篇:崇禎皇帝擠出一大筆銀子交給唐通去守居庸關,結果成了運輸隊長

城變三十天(之七),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