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實體店吹出反攻的號角:旗艦店幹了純電商幹不了的活

有一種門店, 在空間設計、概念升級、業態創新、體驗升級區別於一般實體店, 做出更多創新嘗試, 堪稱“實體零售創新的最佳範本”。

這就是旗艦店——它們是品牌在城市中的最高形象展示店、業界的頂級示範, 更代表著品牌向消費者傳達的一種概念、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圖騰。

一大波國際大牌的“世界第一”、“中國首家”旗艦店紮堆在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是國際品牌進駐中國或是打造品牌形象, 首先瞄準的“戰地”。

但除此之外, 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開設旗艦店、國際大牌旗艦店選擇落戶在中國各大城市。 快時尚ZARA則是主動放慢門店擴張, 將策略轉變為“在重要城市開設旗艦店”上, 以提高單店銷售。

為何品牌熱衷於在中國打造旗艦店?

旗艦店:不僅是一個概念、一個品牌、一種哲學、一套生活方式, 還是品牌在城市中的最高形象展示店、業界的頂級示範,

更代表著品牌在城市中的首席地位、在消費者心中最廣泛的認可。

從資本角度來講, 投資正逐漸趨於理性, 不再狂熱地追逐互聯網項目, 也不再對各種互聯網平臺、各種電商加持資本。 互聯網已逐漸被大眾所內化成為一種工具, 而各行巨頭們也已經把各自的帝國城牆,

澆築的無堅不摧, 群雄逐鹿的廝殺也就很難再現。 即使新的獨角獸出現, 也可能很快投入到巨頭的懷抱。 這無疑給很多試圖進入這些領域的創業者澆了一頭冷水。

在2016後半年, 我注意到, 來《資本之道》峰會的農業、食品、大健康項目更具優勢了, 並深受投資人喜愛。 實體專案逐漸多了起來, 而互聯網項目增加的趨勢就有所放緩了。 O2O, 物聯網這些項目也變得不再新鮮, 更多企業家把關注點開始放在實體上, 從而產生了更好的商業模式。

資本表現出的克制與理性, 這只是其中一方面, 而實體回歸的真正本質是:消費升級與全新的購物體驗。 馬雲在去年的雲棲大會上說, 以後阿裡巴巴將不再提“電商”這個詞,

而要打造“新零售”;這也是馬雲瘋狂佈局線下, 回歸實體的開始。 就在前幾天, 阿裡攜手百聯, 正式拉開新零售大幕。 小米雷軍也把“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線下零售店”, 並將拓展全國200到300家的規模。 紅遍淘寶的三隻松鼠又準備開設1000家實體店, 創始人也表示, 線下店鋪的反而比線上更賺錢, 在實體店, 由於能看到實物, 消費者反而更具有衝動性, 周邊產品的銷售就更好, 整個實體店的毛利能達到40%以上, 這比線上毛利要多8%-10%。

所以在我看來, 實體零售正在回歸, 並且有望升級, 歸納一下有這麼幾點:

(一)是線上購物缺乏消費體驗。

(二)是無法一站式購物。
(三)是難以滿足品質消費。
(四)是線上服務很難跟實體媲美。

實體零售回歸儼然成為一種趨勢, 但是對於回歸的成功與否, 不是取決於跟電商的競爭, 而是取決於能否真正貼近客戶, 也就是說它能不能更好地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經營方式、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

我們可以看到, 旗艦店以更大的空間裝載了品牌對實體零售的更多嘗試和幻想, 描繪了未來實體店應有的模樣。看著這些層出不窮的旗艦店創意玩法,你是否也從中得到了一點靈感?不管是從哪個方向進行升級,唯有不斷精進、跑在最前線的實體店,才不會被輕易淘汰!

描繪了未來實體店應有的模樣。看著這些層出不窮的旗艦店創意玩法,你是否也從中得到了一點靈感?不管是從哪個方向進行升級,唯有不斷精進、跑在最前線的實體店,才不會被輕易淘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