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雞鳴狗盜,特殊人才的特殊作用

第二年(齊湣王二十五年), 齊湣王派出了孟嘗君帶隊的代表團出使秦國。

關於這次出使的使命, 《史記》中語焉不詳, 結合上下文,

扶欄客理解這是齊湣王為了討好秦昭王而主動把孟嘗君送上門去。 孟嘗君終於在咸陽見到了秦昭王, 秦昭王當即被孟嘗君的風采折服, 當場任命孟嘗君田文為秦國相國, 就這樣來自齊國的貴族精英孟嘗君幾乎已經空降到了秦國的權力核心。

蘇代的那個充滿寓言色彩的鬼故事很快就應驗了, 孟嘗君像那個桃木人一樣在秦國毫無根基, 他的空降極大地刺激了秦國的權貴們, 不幸的是秦昭王偏偏又是一位以多疑和狠毒著稱的老闆。

於是有人向秦昭王打小報告了:“孟嘗君是一位賢才, 而且他又是齊國的王族, 如今當了秦國的相國, 必然會首先顧及齊國的利益, 其次才能考慮秦國的利益, 這樣秦國就危險了。

”被秦國相位忽悠得飄了起來的孟嘗君此時可能早就忘記了蘇代通過那個鬼故事提煉出來的人生問題, 不過受到刺激的秦國權貴們不會忘記, 孟嘗君從哪裡來?孟嘗君將到哪裡去?孟嘗君的根本在哪裡?這三個人生核心價值觀的問題足以致命, 蘇代早就看透了, 以少年老成的深刻思想著稱的孟嘗君卻沒有看透, 這就是當局者迷。

有時候具有巨大被利用價值的牛人們自己可能並不關心這些關於自己人生價值的哲學問題, 但是作為他們的老闆卻不可能不關心這些問題, 就像一台電腦自己不會關心自己的配置和系統, 而使用者一定會關心一樣。 秦昭王被這三個問題深深地刺激了, 他甚至開始懷疑孟嘗君送上門來就是想玩個“無間道”。

秦昭王反悔了, 孟嘗君不僅沒有順利地登上相位, 而且還被秦昭王下令軟禁了起來。 後來關於孟嘗君人生價值的三個問題在秦昭王心裡揮之不去, 而且越來越清晰, 秦昭王最後暗暗下決心要讓孟嘗君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不過秦昭王缺乏合適的理由和方法, 孟嘗君不是普通人, 要消滅這樣一位名滿天下的“老大”不僅需要一個理由, 而且需要一個合適的方法, 否則秦昭王很可能會傷到自己。

遭到打擊的孟嘗君回到了現實之中, 此刻他的每一根汗毛都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 形勢危急, 孟嘗君亟須解套。 但是此時想要消滅孟嘗君的是秦國的最高統治者秦昭王, 所謂天意難違, 如果不能改變秦昭王的意志, 孟嘗君就沒有活路。 熟悉權力男人生活和工作習慣的孟嘗君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可能改變秦昭王決策的關鍵人物, 這個關鍵人物是一個女人, 一個漂亮得像妖精一樣的女人。 中國歷史上不缺美女, 不過美到能改變一個國家決策和命運的程度,

這樣的女人應該載入史冊。 然而遺憾的是這位美女在《史記》裡沒有留下姓名, 在《史記》裡對這位美女的稱呼是“幸姬”, 也就是正在得寵的小老婆, 跟孟嘗君母親的稱呼“賤妾”正好湊成了對仗工整的上下聯——司馬遷太有才了。 孟嘗君之所以在生死關頭想到這位“幸姬”, 是因為當時這位“幸姬”正在得寵, 也就是說她當時正在頻繁地陪秦國的一號首長秦昭王, 而權力男人在睡覺的時候也是意志最薄弱、原則性最差的時候, 如果這時候幸姬能吹吹枕頭風, 為孟嘗君說句好話, 或許孟嘗君就能有一線生機。 不過讓這種女人為自己說話並不容易, 孟嘗君和這位“幸姬”並沒有交情, 事到臨頭去求人, 只有用錢砸了, 問題是身為秦昭王的女人, “幸姬”並不一定想要錢,但是孟嘗君想是人就有欲望,所以他決定試一試。孟嘗君托人見到了這位“幸姬”。來人開門見山地轉達了孟嘗君的請求,同時代表孟嘗君承諾一定會重謝。剩下的就是等待“幸姬”開價了。“幸姬”也不客氣,她要的不多,不過很難辦到。

“幸姬”說:“我就想要孟嘗君的白狐裘皮大衣。”人類歷史上小老婆的愛好驚人的相似,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昭王“幸姬”開始,不論古今中外,名貴的裘皮大衣一直是小老婆們的最愛。孟嘗君原來的確有一件名貴的白狐裘皮大衣,按照中國的迷信說法白狐是成精的狐狸,狐狸精的皮自然不同凡響。根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這件裘皮不僅價值千金,而且舉世無雙,號稱戰國第一裘。“寶劍贈壯士,紅粉賜佳人”,狐狸精的皮就應該送給狐狸精一樣漂亮的女人,所以幸姬的要求其實也不過分,而是出於對自己魅力和姿色的一種自信。不過問題是在孟嘗君見秦昭王的時候,孟嘗君把這件成精的狐狸皮送給了秦昭王作為見面禮。現在秦昭王拿走了孟嘗君的裘皮,他的女人又向孟嘗君要這件裘皮,如果不給,這對賊公賊婆就會合夥要了孟嘗君的性命。孟嘗君非常悔恨自己為什麼會和這個強盜家族搭上關係。後悔藥沒處可買,孟嘗君只好召集手下的食客們開會,會議的議題很簡單,怎樣才能滿足秦昭王“幸姬”對狐狸精裘皮的欲望,從而逃出生天。

食客們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幸姬”的要求再次證明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孟嘗君只有一件天下無雙的白狐裘,卻要用它巴結兩個人,這事不是捨得花錢就能辦到的。後來一位坐在最下面、地位最低的食客說話了:“我能得到那件白狐裘皮。”那是一位形象猥瑣的食客,他在投奔孟嘗君的時候就說過自己的特長就是“狗盜”,也就是利用仿生學原理,模仿狗的形象和動作悄無聲息地溜門入室,盜竊財物。小偷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職業,入室盜竊自古有之,不過溜進秦王收藏寶物的倉庫盜取白狐裘,就像現在有人聲稱自己能準確預測百萬大獎彩票的中獎號碼一樣,這事聽起來讓人覺得簡直就是白日做夢。不過事已至此,只能試試了,本來要改變秦昭王的殺機就需要奇跡,孟嘗君現在只能期待奇跡出現了。

夜色深沉,那位自稱擅長“狗盜”的食客身披狗皮出發了,他的動作輕靈而

敏捷,很快就和夜色融為一體。孟嘗君望著遠去的“狗盜”,自言自語“這個人真的很像條狗啊”,旁邊的人說“是啊,是啊”,不住地點頭附和。孟嘗君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生死會寄託在一個看起來很像狗的小偷身上,幸虧自己當初沒有搞職業歧視,否則今天豈不是連期待奇跡的機會也沒有了。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一夜失眠、面容憔悴的孟嘗君正對著一盞孤燈發呆。突然,門開了,一條狗竄了進來,然後像人一樣雙手捧起了一個包袱。孟嘗君站起來用顫抖的雙手打開了包袱,白狐裘雪白而妖嬈的光芒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縱觀歷史,總的說來,小老婆比權力男人的信譽要好很多,因為她們要的東西很純粹。得到了白狐裘的“幸姬”芳心大悅,當夜就為孟嘗君說了好話。成功男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目標明確而且非常執著,此時秦昭王的目標不是消滅未來的隱患孟嘗君,而是佔領床上的“幸姬”。此刻戰國時期最偉大的領袖秦昭王覺得自己正在像太陽一樣燃燒著,燃燒的秦昭王心急火燎地下了一道命令,解除對孟嘗君的軟禁,立即執行。

孟嘗君完全瞭解此刻秦昭王的狀態,他必須趁著秦昭王還沒有恢復常態的時候儘快離開虎狼之地。於是趁著夜色,孟嘗君率領眾食客迅速離開了軟禁他們的地方,改名換姓逃出了咸陽城。半夜的時候,孟嘗君一行來到了函谷關下,出了函谷關才算真正離開了秦國的國土,孟嘗君才能徹底安全。不過此時的孟嘗君卻不能出關,因為按照當時函谷關管理規定,關門晚上必須關閉,而到第二天天亮才能開放讓行人通過。根據函谷關管理規定,天亮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雄雞報曉。

從當時的情況看來,似乎孟嘗君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待,等待公雞打鳴,然後按常規出關。不過這顯然不是孟嘗君想要的選擇,他非常瞭解秦昭王,此刻的秦昭王有可能酣然入睡,也有可能突然開始想念孟嘗君,這就叫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作為一位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征服者,秦昭王出現第二種狀況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第一種。如果此時孟嘗君像一個守法良民一樣把開關的希望寄託在雞身上,從而站在函谷關下等待,等來的很有可能是背後追來的屠刀。此時有一位號稱“雞鳴”的食客站了出來,主動為“老大”分憂解難。只見他捏住鼻子,發出了公雞打鳴的叫聲,在黑漆漆的函谷關下這樣的叫聲嘹亮而令人振奮,很快周圍村子的公雞們都不甘示弱地叫了起來,一時間漫漫雄關下雄雞報曉聲此起彼伏。

函谷關大門終於打開了,孟嘗君和他手下的食客策馬狂奔而出,消失在黑暗之中。事實上孟嘗君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秦昭王果然很快就開始想念孟嘗君,於是派人去軟禁孟嘗君的地方查看,當他得知孟嘗君連夜逃走的消息,立刻後悔了。秦昭王立即派人快馬去追孟嘗君,秦昭王絕不能容忍這個優秀的男人擺脫自己的控制。

當追兵追到了函谷關下的時候,孟嘗君已經在雞鳴的幫助下順利出關了,此時的孟嘗君已經逃離了秦國的國土,繼續追擊不僅不合法,而且也不可能再抓住孟嘗君了。

當初“雞鳴狗盜”兩位仿生學高人投奔孟嘗君的時候,孟嘗君對他們一視同仁地熱情,把他們安排到了重點培養的食客當中。這讓其他同樣受到重點培養的食客很不平衡,一個看起來很像狗的小偷和一個叫起來很像雞的口技演員居然也受到如此待遇,這讓其他食客覺得自己的待遇貶值了。不過沒辦法,“老大”喜歡,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後來在秦國的生死關頭,這兩位仿生學高人施展平生絕學成功地起死回生,救出了孟嘗君和他率領的食客團隊,其他的食客才在內心接受了這兩位他們長期鄙視的牛人。從雞鳴狗盜的案例當中,可以總結出兩個經驗:一是身為“老大”絕不能對手下存有偏見,不能搞出身和職業歧視,即使這個人的舉止行為很像條狗;二是學一門外語是很有用的,即使能跟雞順利溝通也是一個了不起的特長。(點評:真正的危機來臨之前,很難判斷誰才是最有價值的人才。)

孟嘗君的心理痛點:“渺小丈夫”

逃離了秦昭王的魔掌來到趙國的孟嘗君,心情一下晴朗起來。追憶在秦國噩夢一樣的經歷,孟嘗君想起了蘇代當初講的故事,來到秦國以後孟嘗君的人生如此險惡,生死關頭有高人挺身而出這一關就過去了;要是沒有高人挺身而出,這輩子也許就過去了。“老大”的人生就是這樣激情澎湃、險象環生,所以說“老大”是天生的,因為一般人根本受不了這份刺激。

一路逃命的孟嘗君和他帶領的食客們此時又累又餓,於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另一位以管飯著稱的“老大”——平原君趙勝。在此之前兩位“老大”雖然早就互相仰慕,但是從未見過面,現在排名第一的“管飯老大”落難投奔排名第二的 “管飯老大”,這在戰國時期的管飯歷史上稱得上是一件一等一的盛事。於是平原君做東請孟嘗君吃飯,賓主甚歡,要不是後來發生的一件偶然暴力事件,這次平原君和孟嘗君的聚會將成為齊趙兩國友好往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當時平原君請客吃飯的地方並不是趙國的首都邯鄲,而是一個沒有具體說明的縣城,這有可能是平原君的封地,也有可能是孟嘗君回到齊國的必經之路上的一個普通縣城。

那天兩位“老大”相會,雙方都非常興奮,菜吃得不多,酒喝得不少。所以當宴會結束,孟嘗君走出門來的時候,酒精正在孟嘗君的腦子裡發生著作用。迷迷糊糊的孟嘗君突然發現縣城的大街上擠滿了人,人們看著孟嘗君一行人指指點點,臉上露出了在動物園觀賞珍禽異獸的表情。如果今天人們用這種眼神看人而不是看動物,那被看的人很有可能低頭檢查褲子的拉鍊是否拉好。在兩千多年前那個娛樂業非常落後的時代,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出現在趙國的一個縣城裡在當時是一件非常轟動的娛樂事件,不亞于今天天王級明星來到內地城市開演唱會。於是鄉親們一傳十、十傳百,扶老攜幼來圍觀孟嘗君。

孟嘗君對於這種圍觀很不適應,當“老大”又不是當明星,沒有義務接受群眾的圍觀,更何況這些圍觀的群眾顯然不是孟嘗君的“粉絲”,準確地說他們對孟嘗君只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在他們眼裡孟嘗君只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新鮮事物。但是現在畢竟是在趙國的地盤上,孟嘗君雖然不喜歡,也只能忍耐,於是他帶領手下食客上了馬車。由於圍觀的群眾實在太多,孟嘗君的車隊走得很慢,走了很久也沒有走出那條縣城的大街。後來孟嘗君酒精上頭,覺得非常燥熱,就推開了車窗,這時一位圍觀群眾對孟嘗君的評論不失時機地闖進了孟嘗君的耳朵:“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多麼高大威猛,現在看,不過是個小男人罷了)。從這位圍觀群眾的話裡,我們可以想像孟嘗君其實是一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瘦小男人,這樣的男人如果換上普通的衣服行走在趙國縣城的大街上跟縣城裡的販夫走卒毫無區別。本來這位老鄉的話只是一種充滿娛樂精神的調侃,跟今天的線民調侃明星和名人們的髮型和衣著一樣,純屬自娛自樂的行為。但是非常不幸,他這句刻薄的調侃被自尊心和報復心超強的孟嘗君聽到了。中國男人發憤圖強說狠話的時候總是愛說“大丈夫應該如何如何”,現在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居然被趙國老鄉稱為“渺小丈夫”,這句話極大地刺激了自幼受盡屈辱並立志做偉人的孟嘗君。失去理智的孟嘗君一聲大吼,拔劍跳下了馬車,他身後酒氣醺醺的食客們手中寶劍寒光閃閃。

那天晴空萬里,太陽殺氣騰騰地獨霸一方,光芒萬丈。

炫目的陽光下,血肉橫飛,人們哀號著四處逃散,混亂中到處是被擠倒和踩踏的孩子和老人。趙國縣城的那條大街上,看熱鬧的群眾死了一大片。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當天情緒失控的孟嘗君率領的食客殺死的群眾居然有幾百人之多,縣城的生產、生活秩序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砍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而去”)。就這樣,本來一次娛樂事件由於圍觀群眾的刻薄和孟嘗君的自尊心失控而演變成了一次恐怖事件。司馬遷寥寥數筆,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老大”的狠毒性格和梟雄形象躍然紙上。(點評:每個人都有心理上的痛點,對於自幼立志成就偉大的孟嘗君來說,“渺小”就是他無法容忍的痛點。)

帶著一身的殺氣,孟嘗君回到了臨淄。齊湣王接見了孟嘗君,想到當初為了巴結秦昭王差點把孟嘗君送上黃泉路,齊湣王覺得很對不起孟嘗君,於是馬上提拔孟嘗君當了齊國的相國。至此,孟嘗君田文終於實現了當初對老爸靖郭君田嬰 “相門必有相”的預言,繼老爸之後孟嘗君登上了齊國的相位。

從孟嘗君在趙國為了一句“渺小丈夫”而屠殺圍觀群眾的事件來看,孟嘗君是一位有仇必報、心狠手辣的“老大”,這種性格也是在中國當“老大”的必要條件之一。當上了齊國相國以後,孟嘗君對秦昭王的仇恨更加強烈,馬上開始策劃對秦昭王實施報復計畫。孟嘗君最初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發動一場戰爭直接打擊秦國,既然當初秦昭王對孟嘗君動了殺機而又讓孟嘗君活著離開,那麼活下來的孟嘗君就決心滅了秦昭王,這就是典型的“老大風格”。不過齊國和秦國之間並不接壤,而且秦國軍事實力強大有目共睹,因此孟嘗君決定聯合魏國和韓國組成聯軍共同打擊秦國。在此之前,孟嘗君曾經積極推動齊國聯合魏、韓兩國發動了對楚國的戰爭,並且使得魏、韓兩國得到了大片的領土,因此孟嘗君認為魏國和韓國有義務幫助自己復仇。

要打仗,軍費是個大問題,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恩怨就要求老闆齊湣王增加大筆戰爭預算顯然有些意氣用事。於是孟嘗君想到了周,他派出了使者出使周,提出了由周贊助軍糧和兵器來發動對秦國的戰爭。孟嘗君想到讓周作為這次戰爭的獨家贊助商,主要是因為周長期受到秦國的壓制和欺負,孟嘗君認為自己出頭組織打擊秦國就是替周出氣,所以周贊助軍糧和兵器也是理所應當。這就是典型的“江湖老大思維”,孟嘗君向周提出的贊助要求說穿了就是讓周交保護費。

但是周並不想交這筆保護費,此流氓彼流氓都是流氓,幫著誰都有可能受傷,誰也不能保證此流氓一定能滅掉彼流氓,萬一自己贊助的流氓失敗,那麼周將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安撫另一方流氓。更重要的是,眼下孟嘗君要求的這筆保護費不是小數目,遠遠超出了對秦國忍氣吞聲的代價。在戰國那個混亂而血腥的時代,周早已經失去了作為天下主宰的霸氣和責任感,周君臣唯一關注的就是自己安定、幸福的小日子能過得長一點。於是周請來了著名的縱橫家蘇代,請這位戰國江湖上最負盛名的說客去勸說孟嘗君放棄這個瘋狂而昂貴的復仇計畫。

蘇代是蘇秦的弟弟,曾經以一個故事成功地說服孟嘗君放棄了投奔秦昭王的念頭。後來孟嘗君被自己的老闆齊湣王送給秦昭王做人情,一開始孟嘗君對此還心存幻想,以為自己將以秦國相國的身份在秦國幹一番大事業,但是最後的結局證明了當初蘇代通過故事總結的經驗是如此英明和睿智。因此蘇代在孟嘗君心目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周找到了蘇代來完成這個使命的確找對了人。因為有上次的成功經驗,這次蘇代見到孟嘗君以後,不再曲折地講故事,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當初您促使齊國出兵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戰爭持續了九年,最後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使得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您再次組織攻打秦國,一定會進一步增強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在南邊消除了楚國的威懾,西邊解決了秦國的威脅,那麼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以後,一定會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對於這種形勢我真的為您感到憂慮。您不如讓周與秦國繼續結成緊密的友好關係,您不必進攻秦國,也不要向周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到函谷關下,擺出進攻的陣勢但不要開戰,然後讓周把您的意思轉達給秦昭王: ‘薛公並不想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就是想要大王迫使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並請您釋放楚懷王,然後與楚國議和。’您讓周這樣做就是讓秦國得到了實惠,秦國利用楚國的東國來避免了戰爭,秦國肯定願意這樣做。楚懷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會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更強大,薛邑也就可以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並不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趙、韓、魏三晉之國的西邊,如果您這樣做,趙、韓、魏三國必定會更加重視和依賴齊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群體,他們之所以能靠著一張巧舌如簧的嘴巴通吃天下,靠的就是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他們勸說對方接受自己建議的時候總是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採納蘇代提出的威脅秦國、敲詐楚國的方案,顯然比孟嘗君堅持報復秦昭王的計畫要承擔更低的風險並且獲得更大的利益。秦昭王雖然曾經對孟嘗君心懷不軌,但是孟嘗君畢竟有驚無險,兩個人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孟嘗君必須理智起來,否則就沒有資格當齊國的相國。

於是孟嘗君妥協了,身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標杆型“老大”,孟嘗君不是恐怖組織領袖,他的首要責任和義務不是復仇和殺人,而是帶領團隊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有時候“老大”也必須妥協。孟嘗君聽完蘇代的話,立刻放棄了復仇計畫,他說:“好吧。”後來孟嘗君安排韓、魏兩國向秦國祝賀,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周借兵器和軍糧了,就這樣一場復仇戰爭避免了。這個時候,楚懷王被另一位著名的縱橫家張儀忽悠得來到了秦國,秦昭王扣留了楚懷王。孟嘗君雖然堅持要秦國釋放楚懷王,但是秦昭王並沒有就範,最後這位糊塗的楚王死在了秦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悲情色彩的國君。文/扶欄客(摘自《歷史的個性:江湖》)

“幸姬”並不一定想要錢,但是孟嘗君想是人就有欲望,所以他決定試一試。孟嘗君托人見到了這位“幸姬”。來人開門見山地轉達了孟嘗君的請求,同時代表孟嘗君承諾一定會重謝。剩下的就是等待“幸姬”開價了。“幸姬”也不客氣,她要的不多,不過很難辦到。

“幸姬”說:“我就想要孟嘗君的白狐裘皮大衣。”人類歷史上小老婆的愛好驚人的相似,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昭王“幸姬”開始,不論古今中外,名貴的裘皮大衣一直是小老婆們的最愛。孟嘗君原來的確有一件名貴的白狐裘皮大衣,按照中國的迷信說法白狐是成精的狐狸,狐狸精的皮自然不同凡響。根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這件裘皮不僅價值千金,而且舉世無雙,號稱戰國第一裘。“寶劍贈壯士,紅粉賜佳人”,狐狸精的皮就應該送給狐狸精一樣漂亮的女人,所以幸姬的要求其實也不過分,而是出於對自己魅力和姿色的一種自信。不過問題是在孟嘗君見秦昭王的時候,孟嘗君把這件成精的狐狸皮送給了秦昭王作為見面禮。現在秦昭王拿走了孟嘗君的裘皮,他的女人又向孟嘗君要這件裘皮,如果不給,這對賊公賊婆就會合夥要了孟嘗君的性命。孟嘗君非常悔恨自己為什麼會和這個強盜家族搭上關係。後悔藥沒處可買,孟嘗君只好召集手下的食客們開會,會議的議題很簡單,怎樣才能滿足秦昭王“幸姬”對狐狸精裘皮的欲望,從而逃出生天。

食客們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幸姬”的要求再次證明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孟嘗君只有一件天下無雙的白狐裘,卻要用它巴結兩個人,這事不是捨得花錢就能辦到的。後來一位坐在最下面、地位最低的食客說話了:“我能得到那件白狐裘皮。”那是一位形象猥瑣的食客,他在投奔孟嘗君的時候就說過自己的特長就是“狗盜”,也就是利用仿生學原理,模仿狗的形象和動作悄無聲息地溜門入室,盜竊財物。小偷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職業,入室盜竊自古有之,不過溜進秦王收藏寶物的倉庫盜取白狐裘,就像現在有人聲稱自己能準確預測百萬大獎彩票的中獎號碼一樣,這事聽起來讓人覺得簡直就是白日做夢。不過事已至此,只能試試了,本來要改變秦昭王的殺機就需要奇跡,孟嘗君現在只能期待奇跡出現了。

夜色深沉,那位自稱擅長“狗盜”的食客身披狗皮出發了,他的動作輕靈而

敏捷,很快就和夜色融為一體。孟嘗君望著遠去的“狗盜”,自言自語“這個人真的很像條狗啊”,旁邊的人說“是啊,是啊”,不住地點頭附和。孟嘗君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生死會寄託在一個看起來很像狗的小偷身上,幸虧自己當初沒有搞職業歧視,否則今天豈不是連期待奇跡的機會也沒有了。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一夜失眠、面容憔悴的孟嘗君正對著一盞孤燈發呆。突然,門開了,一條狗竄了進來,然後像人一樣雙手捧起了一個包袱。孟嘗君站起來用顫抖的雙手打開了包袱,白狐裘雪白而妖嬈的光芒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縱觀歷史,總的說來,小老婆比權力男人的信譽要好很多,因為她們要的東西很純粹。得到了白狐裘的“幸姬”芳心大悅,當夜就為孟嘗君說了好話。成功男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目標明確而且非常執著,此時秦昭王的目標不是消滅未來的隱患孟嘗君,而是佔領床上的“幸姬”。此刻戰國時期最偉大的領袖秦昭王覺得自己正在像太陽一樣燃燒著,燃燒的秦昭王心急火燎地下了一道命令,解除對孟嘗君的軟禁,立即執行。

孟嘗君完全瞭解此刻秦昭王的狀態,他必須趁著秦昭王還沒有恢復常態的時候儘快離開虎狼之地。於是趁著夜色,孟嘗君率領眾食客迅速離開了軟禁他們的地方,改名換姓逃出了咸陽城。半夜的時候,孟嘗君一行來到了函谷關下,出了函谷關才算真正離開了秦國的國土,孟嘗君才能徹底安全。不過此時的孟嘗君卻不能出關,因為按照當時函谷關管理規定,關門晚上必須關閉,而到第二天天亮才能開放讓行人通過。根據函谷關管理規定,天亮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雄雞報曉。

從當時的情況看來,似乎孟嘗君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待,等待公雞打鳴,然後按常規出關。不過這顯然不是孟嘗君想要的選擇,他非常瞭解秦昭王,此刻的秦昭王有可能酣然入睡,也有可能突然開始想念孟嘗君,這就叫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作為一位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征服者,秦昭王出現第二種狀況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第一種。如果此時孟嘗君像一個守法良民一樣把開關的希望寄託在雞身上,從而站在函谷關下等待,等來的很有可能是背後追來的屠刀。此時有一位號稱“雞鳴”的食客站了出來,主動為“老大”分憂解難。只見他捏住鼻子,發出了公雞打鳴的叫聲,在黑漆漆的函谷關下這樣的叫聲嘹亮而令人振奮,很快周圍村子的公雞們都不甘示弱地叫了起來,一時間漫漫雄關下雄雞報曉聲此起彼伏。

函谷關大門終於打開了,孟嘗君和他手下的食客策馬狂奔而出,消失在黑暗之中。事實上孟嘗君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秦昭王果然很快就開始想念孟嘗君,於是派人去軟禁孟嘗君的地方查看,當他得知孟嘗君連夜逃走的消息,立刻後悔了。秦昭王立即派人快馬去追孟嘗君,秦昭王絕不能容忍這個優秀的男人擺脫自己的控制。

當追兵追到了函谷關下的時候,孟嘗君已經在雞鳴的幫助下順利出關了,此時的孟嘗君已經逃離了秦國的國土,繼續追擊不僅不合法,而且也不可能再抓住孟嘗君了。

當初“雞鳴狗盜”兩位仿生學高人投奔孟嘗君的時候,孟嘗君對他們一視同仁地熱情,把他們安排到了重點培養的食客當中。這讓其他同樣受到重點培養的食客很不平衡,一個看起來很像狗的小偷和一個叫起來很像雞的口技演員居然也受到如此待遇,這讓其他食客覺得自己的待遇貶值了。不過沒辦法,“老大”喜歡,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後來在秦國的生死關頭,這兩位仿生學高人施展平生絕學成功地起死回生,救出了孟嘗君和他率領的食客團隊,其他的食客才在內心接受了這兩位他們長期鄙視的牛人。從雞鳴狗盜的案例當中,可以總結出兩個經驗:一是身為“老大”絕不能對手下存有偏見,不能搞出身和職業歧視,即使這個人的舉止行為很像條狗;二是學一門外語是很有用的,即使能跟雞順利溝通也是一個了不起的特長。(點評:真正的危機來臨之前,很難判斷誰才是最有價值的人才。)

孟嘗君的心理痛點:“渺小丈夫”

逃離了秦昭王的魔掌來到趙國的孟嘗君,心情一下晴朗起來。追憶在秦國噩夢一樣的經歷,孟嘗君想起了蘇代當初講的故事,來到秦國以後孟嘗君的人生如此險惡,生死關頭有高人挺身而出這一關就過去了;要是沒有高人挺身而出,這輩子也許就過去了。“老大”的人生就是這樣激情澎湃、險象環生,所以說“老大”是天生的,因為一般人根本受不了這份刺激。

一路逃命的孟嘗君和他帶領的食客們此時又累又餓,於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另一位以管飯著稱的“老大”——平原君趙勝。在此之前兩位“老大”雖然早就互相仰慕,但是從未見過面,現在排名第一的“管飯老大”落難投奔排名第二的 “管飯老大”,這在戰國時期的管飯歷史上稱得上是一件一等一的盛事。於是平原君做東請孟嘗君吃飯,賓主甚歡,要不是後來發生的一件偶然暴力事件,這次平原君和孟嘗君的聚會將成為齊趙兩國友好往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當時平原君請客吃飯的地方並不是趙國的首都邯鄲,而是一個沒有具體說明的縣城,這有可能是平原君的封地,也有可能是孟嘗君回到齊國的必經之路上的一個普通縣城。

那天兩位“老大”相會,雙方都非常興奮,菜吃得不多,酒喝得不少。所以當宴會結束,孟嘗君走出門來的時候,酒精正在孟嘗君的腦子裡發生著作用。迷迷糊糊的孟嘗君突然發現縣城的大街上擠滿了人,人們看著孟嘗君一行人指指點點,臉上露出了在動物園觀賞珍禽異獸的表情。如果今天人們用這種眼神看人而不是看動物,那被看的人很有可能低頭檢查褲子的拉鍊是否拉好。在兩千多年前那個娛樂業非常落後的時代,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出現在趙國的一個縣城裡在當時是一件非常轟動的娛樂事件,不亞于今天天王級明星來到內地城市開演唱會。於是鄉親們一傳十、十傳百,扶老攜幼來圍觀孟嘗君。

孟嘗君對於這種圍觀很不適應,當“老大”又不是當明星,沒有義務接受群眾的圍觀,更何況這些圍觀的群眾顯然不是孟嘗君的“粉絲”,準確地說他們對孟嘗君只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在他們眼裡孟嘗君只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新鮮事物。但是現在畢竟是在趙國的地盤上,孟嘗君雖然不喜歡,也只能忍耐,於是他帶領手下食客上了馬車。由於圍觀的群眾實在太多,孟嘗君的車隊走得很慢,走了很久也沒有走出那條縣城的大街。後來孟嘗君酒精上頭,覺得非常燥熱,就推開了車窗,這時一位圍觀群眾對孟嘗君的評論不失時機地闖進了孟嘗君的耳朵:“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多麼高大威猛,現在看,不過是個小男人罷了)。從這位圍觀群眾的話裡,我們可以想像孟嘗君其實是一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瘦小男人,這樣的男人如果換上普通的衣服行走在趙國縣城的大街上跟縣城裡的販夫走卒毫無區別。本來這位老鄉的話只是一種充滿娛樂精神的調侃,跟今天的線民調侃明星和名人們的髮型和衣著一樣,純屬自娛自樂的行為。但是非常不幸,他這句刻薄的調侃被自尊心和報復心超強的孟嘗君聽到了。中國男人發憤圖強說狠話的時候總是愛說“大丈夫應該如何如何”,現在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居然被趙國老鄉稱為“渺小丈夫”,這句話極大地刺激了自幼受盡屈辱並立志做偉人的孟嘗君。失去理智的孟嘗君一聲大吼,拔劍跳下了馬車,他身後酒氣醺醺的食客們手中寶劍寒光閃閃。

那天晴空萬里,太陽殺氣騰騰地獨霸一方,光芒萬丈。

炫目的陽光下,血肉橫飛,人們哀號著四處逃散,混亂中到處是被擠倒和踩踏的孩子和老人。趙國縣城的那條大街上,看熱鬧的群眾死了一大片。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當天情緒失控的孟嘗君率領的食客殺死的群眾居然有幾百人之多,縣城的生產、生活秩序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砍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而去”)。就這樣,本來一次娛樂事件由於圍觀群眾的刻薄和孟嘗君的自尊心失控而演變成了一次恐怖事件。司馬遷寥寥數筆,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老大”的狠毒性格和梟雄形象躍然紙上。(點評:每個人都有心理上的痛點,對於自幼立志成就偉大的孟嘗君來說,“渺小”就是他無法容忍的痛點。)

帶著一身的殺氣,孟嘗君回到了臨淄。齊湣王接見了孟嘗君,想到當初為了巴結秦昭王差點把孟嘗君送上黃泉路,齊湣王覺得很對不起孟嘗君,於是馬上提拔孟嘗君當了齊國的相國。至此,孟嘗君田文終於實現了當初對老爸靖郭君田嬰 “相門必有相”的預言,繼老爸之後孟嘗君登上了齊國的相位。

從孟嘗君在趙國為了一句“渺小丈夫”而屠殺圍觀群眾的事件來看,孟嘗君是一位有仇必報、心狠手辣的“老大”,這種性格也是在中國當“老大”的必要條件之一。當上了齊國相國以後,孟嘗君對秦昭王的仇恨更加強烈,馬上開始策劃對秦昭王實施報復計畫。孟嘗君最初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發動一場戰爭直接打擊秦國,既然當初秦昭王對孟嘗君動了殺機而又讓孟嘗君活著離開,那麼活下來的孟嘗君就決心滅了秦昭王,這就是典型的“老大風格”。不過齊國和秦國之間並不接壤,而且秦國軍事實力強大有目共睹,因此孟嘗君決定聯合魏國和韓國組成聯軍共同打擊秦國。在此之前,孟嘗君曾經積極推動齊國聯合魏、韓兩國發動了對楚國的戰爭,並且使得魏、韓兩國得到了大片的領土,因此孟嘗君認為魏國和韓國有義務幫助自己復仇。

要打仗,軍費是個大問題,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恩怨就要求老闆齊湣王增加大筆戰爭預算顯然有些意氣用事。於是孟嘗君想到了周,他派出了使者出使周,提出了由周贊助軍糧和兵器來發動對秦國的戰爭。孟嘗君想到讓周作為這次戰爭的獨家贊助商,主要是因為周長期受到秦國的壓制和欺負,孟嘗君認為自己出頭組織打擊秦國就是替周出氣,所以周贊助軍糧和兵器也是理所應當。這就是典型的“江湖老大思維”,孟嘗君向周提出的贊助要求說穿了就是讓周交保護費。

但是周並不想交這筆保護費,此流氓彼流氓都是流氓,幫著誰都有可能受傷,誰也不能保證此流氓一定能滅掉彼流氓,萬一自己贊助的流氓失敗,那麼周將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安撫另一方流氓。更重要的是,眼下孟嘗君要求的這筆保護費不是小數目,遠遠超出了對秦國忍氣吞聲的代價。在戰國那個混亂而血腥的時代,周早已經失去了作為天下主宰的霸氣和責任感,周君臣唯一關注的就是自己安定、幸福的小日子能過得長一點。於是周請來了著名的縱橫家蘇代,請這位戰國江湖上最負盛名的說客去勸說孟嘗君放棄這個瘋狂而昂貴的復仇計畫。

蘇代是蘇秦的弟弟,曾經以一個故事成功地說服孟嘗君放棄了投奔秦昭王的念頭。後來孟嘗君被自己的老闆齊湣王送給秦昭王做人情,一開始孟嘗君對此還心存幻想,以為自己將以秦國相國的身份在秦國幹一番大事業,但是最後的結局證明了當初蘇代通過故事總結的經驗是如此英明和睿智。因此蘇代在孟嘗君心目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周找到了蘇代來完成這個使命的確找對了人。因為有上次的成功經驗,這次蘇代見到孟嘗君以後,不再曲折地講故事,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當初您促使齊國出兵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戰爭持續了九年,最後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使得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您再次組織攻打秦國,一定會進一步增強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在南邊消除了楚國的威懾,西邊解決了秦國的威脅,那麼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以後,一定會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對於這種形勢我真的為您感到憂慮。您不如讓周與秦國繼續結成緊密的友好關係,您不必進攻秦國,也不要向周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到函谷關下,擺出進攻的陣勢但不要開戰,然後讓周把您的意思轉達給秦昭王: ‘薛公並不想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就是想要大王迫使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並請您釋放楚懷王,然後與楚國議和。’您讓周這樣做就是讓秦國得到了實惠,秦國利用楚國的東國來避免了戰爭,秦國肯定願意這樣做。楚懷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會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更強大,薛邑也就可以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並不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趙、韓、魏三晉之國的西邊,如果您這樣做,趙、韓、魏三國必定會更加重視和依賴齊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群體,他們之所以能靠著一張巧舌如簧的嘴巴通吃天下,靠的就是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他們勸說對方接受自己建議的時候總是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採納蘇代提出的威脅秦國、敲詐楚國的方案,顯然比孟嘗君堅持報復秦昭王的計畫要承擔更低的風險並且獲得更大的利益。秦昭王雖然曾經對孟嘗君心懷不軌,但是孟嘗君畢竟有驚無險,兩個人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孟嘗君必須理智起來,否則就沒有資格當齊國的相國。

於是孟嘗君妥協了,身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標杆型“老大”,孟嘗君不是恐怖組織領袖,他的首要責任和義務不是復仇和殺人,而是帶領團隊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有時候“老大”也必須妥協。孟嘗君聽完蘇代的話,立刻放棄了復仇計畫,他說:“好吧。”後來孟嘗君安排韓、魏兩國向秦國祝賀,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周借兵器和軍糧了,就這樣一場復仇戰爭避免了。這個時候,楚懷王被另一位著名的縱橫家張儀忽悠得來到了秦國,秦昭王扣留了楚懷王。孟嘗君雖然堅持要秦國釋放楚懷王,但是秦昭王並沒有就範,最後這位糊塗的楚王死在了秦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悲情色彩的國君。文/扶欄客(摘自《歷史的個性: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