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認真聊一次死亡,為了更好的活著

平日, 死亡是大家都不願談及的禁忌, 我們樂意規劃生活, 卻刻意規避著死亡。

清明時節, 追思亡人之際, 是否也不禁思索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

是沉睡?

是天國?

是從此與世界失去聯繫?

還是生命旅途的終點?

為了聽聽公眾對“死亡”的真實聲音, 我們邀請了5位市民——從90後的姑娘到退休後的長者, 坐到鏡頭前, 一起聊聊死亡這個看似形而上的話題。

 >

一位68歲的老人回答到“講講離我們很遠, 實際上有時也離我們很近”。

聽起來模模糊糊的一句話, 一位90後的姑娘卻有過深刻的體會。

“我在暑假打工的時候碰到一個小女孩。 她有個哥哥, 對她特別好。 有一次她正在跟我笑鬧著說自己哥哥很帥, 要把哥哥介紹給我。 卻在下一秒接到家裡人的電話, 說她哥哥沒了, 出了車禍。 我當時就覺得生命特別脆弱”。 “意外和驚喜不知道是哪個先來臨”。

“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思考死亡的意義”一位80後自由職業的姑娘回答到, “當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接近死亡時候, 你才能真真實實的去思考死亡對你的意義”。

對於她來說, 重病的爺爺開始讓她感受到死亡的陰影。

“爺爺一個月開了兩刀, 現在一個老人家只有80多斤了, 我覺得他應該就是最後一些時間了”, 姑娘哽咽著, “我真的很不舍, 如果他真的要離開了的話。 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 我還沒有做好準備來接受它”。

是的, 討論死亡恰恰是了更好地生活。

一位80後藝術家有著超乎想像的堅定, “我不相信來世, 我只要這一生”。 盡人事, 知天命, “當我碰到一件事情我不會去求神拜佛, 我會先盡人事, 一個人懂得盡人事之後, 他就會發現, 人能做的事情真的有很多。 ”

生命匆匆,面對親人的離開,或許很多人都在對死亡的懵懂中,沒能好好地與他們道別。

當我們開始直面死亡,勇敢地抬頭望向生命的終點的時候,或許更能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安排,證明自己並非虛度。

死亡是生命圖景中特別的一部分。它讓我們學會如何告別,學會如何從容面對,學會懂得或珍惜更好地活在當下。

生命匆匆,面對親人的離開,或許很多人都在對死亡的懵懂中,沒能好好地與他們道別。

當我們開始直面死亡,勇敢地抬頭望向生命的終點的時候,或許更能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安排,證明自己並非虛度。

死亡是生命圖景中特別的一部分。它讓我們學會如何告別,學會如何從容面對,學會懂得或珍惜更好地活在當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