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李鴻章究竟是漢奸還是人才?

慈禧太后身邊有“二李”:李蓮英和李鴻章。 在家離不得太監李蓮英, 出門少不了大臣李鴻章。

李鴻章不僅是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 而且也是一位影響了近代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晚清軍政重臣。

有人說李鴻章是賣國賊, 是俄羅斯帝國收買的漢奸。 也有人說李鴻章有才, 是經世治國的人才, “國之大器, 百年不遇”, 他是那個時代的精英, 甚至還有那麼點骨氣。

有人說李鴻章是賣國賊。

俄羅斯出兵伊犁虎視眈眈新疆, 親俄的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 “新疆不復, 於肢體無傷”。

而後左宗棠收復新疆贏得後人尊重, 李鴻章則為人所不齒。

甲午中日戰爭, 李鴻章為保存一手籌建的海軍, 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 不准巡海迎敵。 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于威海衛, 李鴻章難辭其咎。

說李鴻章是賣國賊, 還因為中國近代史上大部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都有此人的簽名。

中法戰爭, 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時稱“法國不勝而勝, 中國不敗而敗”。

甲午戰爭, 李鴻章赴日本談判, 一紙《馬關條約》, 李成為舉國抨擊的對象。

八國聯軍侵華, 慈禧太后急調李鴻章京收拾殘局, 李扶病入京簽訂其一生最後一個也是最受人不齒的《辛丑合約》。

有人則說李鴻章很有才。

有人說李鴻章是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家,

他很善於巧妙利用一個國家牽制另一個國家, 即“以夷制夷”, 這種巧妙地利用有效化解了八國聯軍肢解中國的陰謀, 使晚清政府雖不全但得以保。 而李鴻章也一直以“外交能手”自負。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李鴻章一直是作為洋務運動的急先鋒和主力在不遺餘力地推行這條“自強”、“求富”之路。 “中國欲自強, 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欲學習外國利器, 則莫如覓制器之器, 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 則或專設一科取士, 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 則業可成, 藝可精, 而才亦可集”。

晚清時期清廷有“海防派”與“塞防派”之說, 李鴻章則屬“海防派”。 多年的外交生涯, 李鴻章深切意識到列強的威脅來自海上,

所以他積極倡議建立近代化的海軍。 同治十三年, 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 系統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 並輔以沿海陸防, 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

有人還說李鴻章其實還有一點點骨氣。

《馬關條約》後, 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後來李鴻章出使歐美歸國途徑日本橫濱, 他再也不願登岸。 當時需要換乘輪船, 要用小船擺渡。 他一看是日本船, 就怎麼也不肯上。 最後沒有辦法, 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 75歲的李鴻章寧願蹣跚著步子就著木板顫顫巍巍地挪過去, 也絕不肯上日本的擺渡船。

說李鴻章是賣國賊, 是因為中國近代史上有太多的喪權辱國之事出自他之手。

說李鴻章是經世治國之才, 是因為苟延殘喘的晚清政府最後倖免列強滅國完全殖民地之痛, 與李鴻章的苦苦支撐、巧妙周旋分不開的。

李鴻章是晚清政府的重臣, 雖夠“窩囊”, 但也不失”愛國”。 面臨一個腐朽沒落的政府, 一個臣子又能怎樣呢?回天乏力下的盡力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