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何進誅殺宦官為何要召四方刺史進京?光袁紹這些人的支持就夠了

其實《後漢書》、《三國志》交代得很清楚。 這其中的關鍵人物其實是袁紹, 只是袁紹憤青玩火罷了。

起初, 宦官蹇碩掌握兵柄, 蹇碩想要殺何進。 幸而宦官郭勝投了何進, 何進殺了蹇碩, 大權在握, 一個多麼完美的開局。 可是事情後來卻發生了變化。

何進

當時袁紹建議何進引西涼軍閥董卓(董卓乃袁氏門生)之兵入京, 其實袁紹並不是為了幫何進, 恰恰是為了自己袁氏一族。 袁紹想著:如果何進利用董卓之兵成功誅殺了整個宦官集團, 那以後必然會依靠袁家, 袁紹可以達到“挾何進而把持朝政”。 如果宦官提前動手殺掉了何進, 而董卓率兵殺光宦官, 必然會奉老領導袁氏一族為主(後來董卓背棄了袁家, 殺掉了提拔過自己的老上級袁槐, 自己把持朝政當了太師, 這是袁紹始料未及的), 袁紹正好可以直接把持朝政。 所以袁紹跟何進提的主意根本就是“損何進利自己”的餿主意。


袁紹

其實並不是非得引兵才能誅殺宦官。 曹操當時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要治宦官的罪, 誅殺首惡, 脅從不論, 只用一個獄吏就能辦好的事, 何必引外兵入京?(若欲治罪, 當除元惡, 但付一獄吏足矣, 何必紛紛召外兵乎?)而殺豬的出身的何進恰恰沒有聽孟德的正確意見,

而聽了心懷鬼胎一門心思坑害自己的袁紹的。

曹操

我們都知道, 宦官勢力之大, 以漢唐為盛!明代宦官也很囂張, 但是皇帝說讓你死你就得死, 這時, 宦官只不過是皇帝的工具而已。

但漢唐不是這樣, 這也正是漢唐不得不用武力驅除宦官的原因。

東漢時代, 由於歷史的吊詭, 漢章帝之後, 接連出現小皇帝的狀況, 皇帝不能理政, 則有太后臨朝, 太后不便露面, 則由父兄代政, 於是有外戚黨權;太后居於深宮, 也不得用依賴宦官, 宦官勢力始大。

十常侍

皇帝長大, 欲奪回權力,

只好依賴從小就熟悉的宦官, 於是宦官與外戚交替掌權, 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奇景。

在儒家文化下, 宦官為人不齒, 因此, 士人多與外戚聯盟, 或同情外戚, 宦官為了防止被誅殺, 在打擊外戚的同時, 發動兩次“黨錮”, 不服從的士人被排斥在政權之外, 完全掌握了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 只有, 而且只有武力才能消除宦官。 大將軍何進舉措失當, 因此害了性命, 袁紹等人吸取教訓, 盡誅宦官, 自保, 也是保漢。

另外其實宦官人數雖然眾多, 但是為首的是“十常侍”, 何進的目標也是想要殺掉這些人, “請盡誅諸常侍以下, 選三署郎入守宦官廬。 ”何進想要殺掉的是為首的那些十常侍和他底下的一些死忠分子, 至於那些小太監, 何進是希望選三署郎進宮守宦宮的住房。 何進自己也知道憑自己手裡的兵權想一夜屠盡宦官難度太大,但是這些宦官只要沒了頭目是不敢作亂的,只要找人守住他們的住房再想法遣散解決他們,所以何進的主要目標是“十常侍”,主要殺的宦官也是這些人,他們死了其他的宦官變會樹倒猢猻散,自然就解決問題了,可惜優容寡斷的何進被十常侍先動手宰了,最後招來了外兵誅殺了這些太監。

董卓

所以何進要引外兵,主要是在袁紹的蠱惑下,他本身是有能力誅殺以十常侍為首的這些宦官的,最後卻成了自己身死,董卓進京,這樣的結果,原因就是袁紹蠱惑,自己無謀!於是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剷除,而漢朝也從此走向了滅亡。 何進自己也知道憑自己手裡的兵權想一夜屠盡宦官難度太大,但是這些宦官只要沒了頭目是不敢作亂的,只要找人守住他們的住房再想法遣散解決他們,所以何進的主要目標是“十常侍”,主要殺的宦官也是這些人,他們死了其他的宦官變會樹倒猢猻散,自然就解決問題了,可惜優容寡斷的何進被十常侍先動手宰了,最後招來了外兵誅殺了這些太監。

董卓

所以何進要引外兵,主要是在袁紹的蠱惑下,他本身是有能力誅殺以十常侍為首的這些宦官的,最後卻成了自己身死,董卓進京,這樣的結果,原因就是袁紹蠱惑,自己無謀!於是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剷除,而漢朝也從此走向了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