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李鴻章周遊列強諸國,為何唯獨不登日本國土?

在晚清的外交家中, 李鴻章自認第二, 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老李與洋人打了一輩子交道, 雖然受制於國勢, 不得不一次次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畫押, 但李鴻章能在一手爛牌的情況下儘量少輸的本事, 確是無人可比。

洋人也喜歡跟李鴻章打交道。 為何?因為和清廷那些愚蠢而盲目自大的同僚們相比, 李鴻章至少是睜開了眼睛的, 能夠跟洋人說上話——用今天的話說, 即能夠順暢溝通。

李鴻章一手洋務, 一手外交, 風光了大半生, 但在甲午戰敗後, 李鴻章積累了一輩子的政治資本都賠光了。 他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被擼掉,

賦閑在京城賢良寺, 渾身上下只剩下一個大學士的虛銜。

他的老對頭翁同龢只是協辦大學士, 比李鴻章的大學士差了半級。 當時, 清廷只有四個大學士的名額, 要有人或死或辭, 翁同龢才有機會升上這半級。

翁同龢把希望寄託在了李鴻章身上,

覺得老李已經身敗名裂, 不如乾脆辭掉大學士, 回家養老算了。 他甚至派出說客, 旁敲側擊地向李鴻章表達這層意思。 沒想到, 李鴻章是個硬骨頭, 即便在賢良寺喝西北方, 也堅決不辭掉大學士。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 李鴻章開始了對西方列強諸國的考察。 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用李鴻章的話說, 就是聯合西洋對付東洋。

當然, 這次周遊列國的契機, 是俄國皇帝尼古拉的加冕大典。 因此, 李鴻章周遊列國的第一站, 就是俄國。

李鴻章在俄國待了兩個多月。 所以, 參加大典不過是個幌子, 真實的目的, 是與尼古拉簽訂了一個密約, 共同對付日本。 兩個多月, 是談判的時間。

在存世的照片中, 有一張李鴻章佩戴寶星的,

這枚寶星, 正是俄皇尼古拉所贈。 寶星上鑲滿鑽石, 共有大小鑽石近四百顆, 星光熠熠。

後來清廷編練新軍, 使用的正是德國模式。

此後, 李鴻章又周遊了比利時、荷蘭、英美等國, 所到之處, 都受到了歡迎。

回國途中, 輪渡經過日本, 要在日本換船。 可是,

李鴻章堅決不肯登上日本國土。 最終, 只得在兩船之間搭起一根長木板, 李鴻章冒著危險, 顫顫悠悠地從木板上走過, 完成換船。

李鴻章為何不肯登上日本國土呢?

這與當年甲午戰敗後簽訂的《馬關條約》有關。 在日本馬關簽訂這個條約時, 李鴻章受盡日方的屈辱,

但為了換得日本人退兵, 不得不忍辱負重。 在這期間, 李鴻章甚至受到了日本人的刺殺, 臉頰上挨了一槍。

離開日本時, 李鴻章老淚縱橫, 發誓終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