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牛皮癬豈能當“龍鱗” 且看想做皇帝想瘋了的明朝王子的悲劇人生

[回味明朝之]“悲摧”的朱高煦端木松容

牛皮癬是一種讓人難受的皮膚病, 可明朝時, 有人想做皇帝想瘋了, 居然說它是“龍鱗” ……

明成祖的次子朱高煦(1385~1426年), 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

在“靖難之變”中, 朱高煦出生入死, 多次立下戰功。 尤其在白溝河一戰中, 眼看著朱棣將要被朱允炆手的大將瞿能活捉, 危急關頭, 朱高煦帶領幾千精騎趕上來, 將瞿能父子殺死了。 朱高煦曾經多次在危難中救出父親朱棣, 而且有力氣、懂武功、會用兵, 所以深受朱棣的器重。

朱高煦長相也不賴, 身高足有一米八, 矯捷善騎射, 兩肋還有幾片“龍鱗”。

所謂龍鱗, 實際上是身上長了牛皮癬並且非常嚴重, 但當時醫療條件不發達, 所以人們將患了這種皮膚病稱之為長了龍鱗, 而且認為異相種異相的人具有天子之相。

朱高煦也是這麼認為的。 每到夜晚, 他都會注視著身上的牛皮癬, 然後點點頭, 覺得自己應該是“真龍天子”。

可惜, 他不是。

雖然父親朱棣很喜歡他, 但由於他不是長子, 在諸多大臣的堅持下, 朱棣只好立了他的哥哥朱高熾為太子, 而他則被封為漢王, 藩地在雲南。

雖然是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 但朱高煦即使睡覺的時候都看不起哥哥朱高熾。 每當想起這位又胖又瘸的大哥, 朱高煦始終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我大明帝國如果有這樣一個皇帝, 那真是老天瞎了眼。

他的這種不服氣也表現在行動上, 比如見到哥哥, 並沒有應有的禮節, 而且他還破壞規矩, 死活不去雲南當什麼漢王。 朱棣被搞得沒了辦法, 只好把他改封到今天的山東青州。 這一次他去了, 可他在青州不但沒有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相反還大搞陰謀活動, 招兵買馬, 暗聚力量。 朱棣得知消息後非常惱怒, 想把他削職為民, 但是經過仁慈太子朱高熾的苦苦求情, 朱棣最終決定把他轉封到樂安州(今山東惠民縣), 朱高煦這才老實了一陣子。

朱棣駕崩後, 朱高熾即位為仁宗, 但這個大胖子不久後就死掉了。 朱高煦又開始覺得自己是真龍天子。 仁宗病危時, 想召回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 朱高煦就想在半路上把太子幹掉。 可惜的是, 後來因為情報問題, 他沒能及時得到朱瞻基路過山東的消息, 結果朱贍基在北京順利登上了皇位, 是為明宣宗。

宣宗即位後, 心裡很清楚自己有這樣一個狼一樣的叔叔在虎視眈眈自己的寶座, 但朱瞻基像父親一樣是個好人, 所以一開始對於朱高煦很和善,

基本上有求必應。 但朱高煦卻得寸進尺, 開始和他的黨羽在其封地樂安日夜不停地製造兵器, 徵召士兵。 他還打開監獄, 把死刑犯人也編入軍隊, 並款待他們, 使這些亡命之徒甘心為自己賣命。 同時招集又招集附近州縣的地痞、流氓以及在逃的罪犯, 編成軍隊;他還令人到周圍地區搶奪官府、百姓蓄養的馬匹, 作為戰馬。

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 朱高煦自認為訓練出了一支天下無敵的軍隊, 於是決定造反。 同年九月, 他打起“清君側”的大旗, 正式向明宣宗宣戰。

宣宗聽到這個消息後, 一時不敢相信, 甚至覺得這可能是個謠言, 於是派太監侯泰給朱高煦送去一封親筆書信。 侯泰來到樂安, 朱高煦揚著腦袋面南背北,

端坐在太師椅上, 十分傲慢地訓斥侯泰說, 你算什麼東西?也敢來管我的家事!你回去告訴我那不爭氣的侄子, 讓他親自來跟我談。

朱高煦似乎覺得威懾力還不夠, 又帶侯泰去閱兵。 閱兵完畢, 朱高煦得意洋洋地說:“憑著我這支威武之師, 橫掃天下, 易如反掌啊!”侯泰嚇得一個字都不敢說, 夾著尾巴便跑回了北京城。 宣宗皇帝問他情況, 他居然不說實話, 搞得宣宗拿不定主意。

幾天後,朱高煦派他的助手陳剛到北京給宣宗上了道奏疏,並給其他幾位王公大臣也寫了信。在信中,朱高煦指責宣宗違背祖訓。宣宗看罷,這才相信朱高煦果然反叛了。

宣宗雖然年輕,但氣魄還是有的。他經過周密部署後,親率將士出征,決心一舉蕩平叛亂。

朱高煦剛謀反的時候,見北京沒有什麼動靜,還很高興,可當他聽親征帝親征後就有點心虛了。就在這個時候,宣宗又給他寫信,勸他懸崖勒馬。等到將樂安四面包圍之後,宣宗依然沒有下令攻城,又給朱高煦送信讓他投降,可朱高煦依然不理。

城裡的守軍見外面那麼多的軍隊,也害怕了起來,紛紛勸說朱高煦投降。朱高煦看整個局勢已經無可挽回,只好開城投降。

宣宗令朱高煦召回參加叛亂的親眷,將其剩餘黨羽全都擒獲。接著,宣宗免除了樂安城駐守軍隊的罪過,對於被迫相從的人也皆不予追查,隨後把朱高煦等解回北京。

有興趣的話, 不妨看看這本書

返回北京後,群臣皆懇請宣宗按律懲處漢王朱高煦,可是宣宗念及他是藩王,又是自己的叔叔,並未接納群臣的建議,只是把他貶為平民,以鐵鍊將他的手腳拴住,將他囚禁于西安門內的逍遙宮中。

不久,朱瞻基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趙王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自己的兵馬,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解決。

三年後的一天,宣宗去探望朱高煦,朱高煦趁宣宗沒有防備之時,突然伸出一隻腳把他勾倒了,似有謀殺之意。宣宗震怒,命侍衛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誰知朱高煦力氣很大,他使勁舉起銅缸,試圖去砸宣宗。宣宗大驚失色,急忙命人壓住銅缸,並在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生生烤死在銅缸裡。連銅缸都被燒化了,朱高煦的屍骨蕩然無存。

隨後,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都被處死,同朱高煦合謀的六百四十余名文武官吏也被處以死刑,此外還有一千五百餘人因故意縱容及窩藏反賊而被處死或流放到邊遠地區,另有七百二十餘人被發配至邊疆。

就這樣,漢王、趙王的威脅被徹底解除,保證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為明朝的平穩順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如果對明朝感興趣,不妨看一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幾天後,朱高煦派他的助手陳剛到北京給宣宗上了道奏疏,並給其他幾位王公大臣也寫了信。在信中,朱高煦指責宣宗違背祖訓。宣宗看罷,這才相信朱高煦果然反叛了。

宣宗雖然年輕,但氣魄還是有的。他經過周密部署後,親率將士出征,決心一舉蕩平叛亂。

朱高煦剛謀反的時候,見北京沒有什麼動靜,還很高興,可當他聽親征帝親征後就有點心虛了。就在這個時候,宣宗又給他寫信,勸他懸崖勒馬。等到將樂安四面包圍之後,宣宗依然沒有下令攻城,又給朱高煦送信讓他投降,可朱高煦依然不理。

城裡的守軍見外面那麼多的軍隊,也害怕了起來,紛紛勸說朱高煦投降。朱高煦看整個局勢已經無可挽回,只好開城投降。

宣宗令朱高煦召回參加叛亂的親眷,將其剩餘黨羽全都擒獲。接著,宣宗免除了樂安城駐守軍隊的罪過,對於被迫相從的人也皆不予追查,隨後把朱高煦等解回北京。

有興趣的話, 不妨看看這本書

返回北京後,群臣皆懇請宣宗按律懲處漢王朱高煦,可是宣宗念及他是藩王,又是自己的叔叔,並未接納群臣的建議,只是把他貶為平民,以鐵鍊將他的手腳拴住,將他囚禁于西安門內的逍遙宮中。

不久,朱瞻基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趙王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自己的兵馬,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解決。

三年後的一天,宣宗去探望朱高煦,朱高煦趁宣宗沒有防備之時,突然伸出一隻腳把他勾倒了,似有謀殺之意。宣宗震怒,命侍衛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誰知朱高煦力氣很大,他使勁舉起銅缸,試圖去砸宣宗。宣宗大驚失色,急忙命人壓住銅缸,並在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生生烤死在銅缸裡。連銅缸都被燒化了,朱高煦的屍骨蕩然無存。

隨後,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都被處死,同朱高煦合謀的六百四十余名文武官吏也被處以死刑,此外還有一千五百餘人因故意縱容及窩藏反賊而被處死或流放到邊遠地區,另有七百二十餘人被發配至邊疆。

就這樣,漢王、趙王的威脅被徹底解除,保證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為明朝的平穩順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如果對明朝感興趣,不妨看一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